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菜瓜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菜瓜布
Remove ads

菜瓜布,或稱絲瓜布,是由絲瓜過熟後,纖維膨脹後形成。過熟的絲瓜又稱絲瓜絡[1],現今常見的海綿菜瓜布,一面是海綿,一面則有添加金剛砂增加硬度[2]。常利用於清洗餐具。

Thumb
台灣民俗文物館內灶頭展示的蒸籠和菜瓜布
Thumb
塑化製的海綿菜瓜布

用途

若在絲瓜過熟不久後製作,質地較輕柔,用做清潔肌膚,可以去除角質[3];反之,在絲瓜過熟到整顆呈現乾癟狀,此時質地較硬,製作成的菜瓜布多用作清潔餐具。

製作

製作菜瓜布需用過熟的絲瓜,在棚架上長至咖啡色後採收。將絲瓜的皮與裏面的肉分離,把果肉拿去浸水搓揉,讓果肉與纖維分開。曬乾後敲打可把絲瓜籽取出,剩下的即是菜瓜布[4][5]

衛生問題

使用過的菜瓜布,如果沒有立即晾乾,容易滋生細菌。當拿着充滿細菌的菜瓜布清洗身體時,如果身上有傷口,可能會導致感染葡萄球菌[6]

因菜瓜布常處於潮濕的情形,建議每4-6週更換一次[7]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