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爾·哈特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尔·哈特曼
Remove ads

菲臘·愛德華·「菲爾」·哈特曼(英語:Philip Edward "Phil" Hartman,出生時姓Hartmann,1948年9月24日—1998年5月28日)是加拿大裔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編劇兼圖形藝術家。哈特曼生於安大略的布蘭特福德,於1958年同家人移居美國。從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畢業並取得圖形藝術學位後,他為包括Poco美國在內的多個樂隊設計唱片封面。為了找到更大的創意發揮空間,他於1975年加入喜劇組合「The Groundlings」(意為「低級觀眾」[注 1]),接下來又同喜劇演員保羅·雷賓斯合作創作出皮·威·赫爾曼一角。哈特曼是1985年電影荒唐小混蛋奇遇記》的編劇之一,還經常斯的節目《皮唯叔叔劇場》中亮相。

快速預覽 菲爾·哈特曼, 出生 ...

20世紀80年代末,哈特曼加入喜劇小品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並因此成名。他在節目中模仿其他名人的表演贏得讚譽,特別是對比爾·克林頓總統的模仿。哈特曼一共參加8季《周六夜現場》的演出,在此期間樂於助人,讓節目保持正常運作,因此贏得綽號「膠水」,並於1989年獲黃金時段艾美獎肯定。1995年,哈特曼計劃製作自己的綜藝節目未果,然後開始在全國廣播公司處境喜劇新聞廣播台》中擔當主演。他是《辛普森一家》第2至10季中的常客,飾演包括萊昂內爾·許茨特洛伊·麥克盧爾在內的眾多角色,還演出過電影《家有貴客糗事多》、《妙趣沙展》、《聖誕老豆》和《魔幻小戰士》。

哈特曼曾兩度離婚,再於1987年娶了布里恩·奧姆達爾為妻,兩人共有兩個孩子。但是,部分受布里恩的毒癮影響,兩人的婚姻出現裂痕。1998年5月28日,布里恩在洛杉磯恩西諾的家裏槍殺正在睡覺的哈特曼後自殺,之後的幾週裏出現了一系列紀念哈特曼的活動。《娛樂周刊》的丹·斯尼爾森表示,「最不可能在早報上讀到的就是有關他的轟動性頭條新聞……他是個果斷決然的普通人,每個合作過的人都敬愛他。」[5]2012年,去世多年的哈特曼入選加拿大名人堂,又於2014年入選荷里活星光大道

Remove ads

早年經歷

Thumb
哈特曼為包括Poco在內的多個樂隊設計過唱片封面

1948年9月24日[6][7],菲利普·愛德華·哈特曼在加拿大安大略布蘭特福德出生[8]。他的父親叫魯珀特·羅比格·哈特曼(Rupert Loebig Hartmann),是位主要銷售建材的推銷員,母親叫多麗絲·瑪格里特·哈特曼(Doris Marguerite Hartmann),沃德爾(Wardell)是母親的娘家姓,兩人共有8個孩子,菲利普排行第4[9][10]。魯珀特和多麗絲都是天主教徒,並根據這一信仰養育孩子[6][11][12]。作為家裏排行居中的孩子,哈特曼覺得很難爭取到家人的關懷,為此他表示:「估計我是從自己家裏得不到想要的,所以就往別的地方尋找愛和關注」[8]

1958年,哈特曼一家移居美國,但菲利普要到1990年才成為美國公民[13]。一家人先是在康涅狄格州過活,之後遷居太平洋海岸。菲利普在此就讀韋斯特切斯特高中,經常是班級上的小丑扮演者[8][6][7][14]

高中畢業後,哈特曼進入聖莫尼卡城市學院學習藝術,但在1969年退學,成為某搖滾樂隊巡演旅途上的技術員[8]。1972年,他又進入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學習圖形藝術,然後自主創業、自行經營,為包括Poco樂隊和美國樂隊在內的多個樂隊一共設計了40多套唱片封面,還為克羅斯比、斯蒂爾斯和納什Crosby, Stills & Nash超級樂團設計廣告和商標[5][8][14][15]。20世紀70年代末,哈特曼首度亮相電視螢屏,參加了一期《約會遊戲》(The Dating Game)節目,他在節目中獲勝,但約會時對方並沒有前來[15]

Remove ads

職業生涯

事業早期:1975至1985年

哈特曼獨自從事圖形藝術方面工作,經常通過口技之類表演自我娛樂[15]。之後他覺得有必要參與社交,於1975年開始參加加利福尼亞州即興喜劇團體「The Groundlings」開辦的夜間喜劇班,這時他已經27歲[7][12][14]。一次觀看劇團演出時,哈特曼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同眾演員一起表演[6][15][16]。他通過重新設計劇團商標和商品來支付學習費用,經過多年的練習後終於正式加入劇團,到1979年時,已經成為節目中的明星之一[14]

哈特曼與喜劇演員保羅·雷賓斯(Paul Reubens)成為朋友,兩人經常合作編寫劇本和喜劇素材。他們一起創作出皮·威·赫爾曼(Pee-wee Herman)一角,還開發了舞台節目《皮威秀》(The Pee-wee Herman Show),該節目從1981年開始在HBO電視台播映。[15]哈特曼在《皮威秀》中扮演卡爾船長(Captain Carl)一角,之後又在兒童節目《皮唯叔叔劇場》(Pee-wee's Playhouse)中回歸[15]。他和雷賓斯還在1980年電影奇客和沖的下一部電影》(Cheech & Chong's Next Movie)中客串出鏡[12][17]。哈特曼是1985年電影《荒唐小混蛋奇遇記》(Pee-wee's Big Adventure)的編劇之一,並在片中客串演出一名記者[5][7]。由於缺少機遇,他曾在36歲那年考慮不再表演,但《荒唐小混蛋奇遇記》獲得的成功讓他得以重整旗鼓[18][19]。接下來,他和雷賓斯在創作方面都陷入低谷,為此哈特曼離開了皮威系列節目,尋找其他機遇[15][20][21]

除了與雷賓斯合作的項目外,哈特曼還參與了多項配音工作,其中包括《藍精靈》、《百變雄師》、《史酷比的13個幽靈》(The 13 Ghosts of Scooby-Doo),並在《隔離屋個仔》(Dennis the Menace)中為亨利·米切爾(Henry Mitchell)和喬治·威爾遜(George Wilson)兩角配音[8]。此外,哈特曼在為廣告配音方面也積累了大量經驗[16]

《周六夜現場》:1986至1994年

「作為演員,我覺得自己無法競爭。我不像男主角那麼可愛,也沒有羅賓·威廉斯那麼卓越。我擅長的只有配音、模仿,表演怪異的角色,但除了《周六夜現場》以外,別的地方都不需要這些。」
—哈特曼談及自己的表演技巧[8]

1986年,哈特曼在《東西戰爭》(Jumpin' Jack Flash)和《神勇三蛟龍》(¡Three Amigos!)兩部電影中出鏡,然後參加全國廣播公司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的試鏡後入選成為節目演員和編劇[5]。他在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表示,加入該節目主要是為了提高曝光率,增強自己的票房公信力,以便將來自行創作電影劇本[19]。哈特曼一共參加了8季《周六夜現場》的演出,主要以模仿秀聞名,先後演出過70多個角色。他在節目中的原創角色包括「肛門好記性廚師尤金」(Eugene, the Anal Retentive Chef)和解凍穴居人律師Unfrozen Caveman Lawyer[8]。他在台上模仿的人物包括法蘭·仙納杜拉朗奴·列根艾德·麥克馬洪Ed McMahon)、芭芭拉·布殊查爾登·希士頓菲爾·多納休比爾·克林頓,其中又以模仿克林頓的表演最廣為人知[5][22]

哈特曼是在參加《今夜秀》演出時首度向公眾表演模仿克林頓[23]。1993年見到克林頓本人時,哈特曼說:「我想我欠您幾次道歉」[23],他之後還表示,自己有時會對模仿克林頓感到一種「愧疚的刺痛感」[22]。克林頓看起來並不介意,他還送給哈特曼一張自己簽名的照片,上面還寫着:「你不是總統,但在電視上演了一個,並且總的來說你還不錯。」[22]模仿總統時,哈特曼會仿照克林頓嗓音中那種「輕微的沙啞」和「一點一頓的後鼻音」,還有總統在開始說話前經常會有的一種讓他人感覺更平易近人的手勢。哈特曼決定不在模仿克林頓時佩戴假鼻子,覺得這樣會分散觀眾注意力。他選擇戴上假髮,將眉毛染成更明亮的顏色,再通過化妝讓鼻子更顯突出。[14]哈特曼模仿克林頓最知名的表演段落之一是總統進入麥當勞餐館,通過將別人的食物吃掉來解釋自己的政策。編劇在排練時要求哈特曼吃得再多一些,到現場演出結束時,他已經吃得實在太多,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23]

Thumb
哈特曼在《周六夜現場》中模仿比爾·克林頓,表演克林頓進入麥當勞餐館,這是他最知名的小品之一[23][24]

傑·摩爾回憶錄播出間的喘息》(Gasping for Airtime)記載,哈特曼在《周六夜現場》幕後被稱為「膠水」(the Glue),這是亞當·山德勒給他起的綽號[14][25]。但據《芝加哥太陽報》專職作家麥克·托馬斯(Mike Thomas)在哈特曼傳記《您可能還記得我:菲爾·哈特曼的生活和時代》(You Might Remember Me: The Life and Times of Phil Hartman)中記載,這個綽號是由經常和哈特曼同台演出的《周六夜現場》演員簡·霍克斯Jan Hooks)所起[26]。哈特曼經常對節目的其他演員提供幫助,例如霍克斯的怯場問題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所克服[27]。《周六夜現場》主創人洛恩·米高斯Lorne Michaels)表示,「膠水」這一綽號主要是因為:「他在一定程度上讓節目能夠正常運作。他向每個人伸出援手,並且索取得極少。他總是不需要大家費什麼心思就有着良好的表現。」[11]米高斯還稱,哈特曼是外界評論員「最不欣賞」的劇組成員,並稱讚他有在節目中同時演出5到6個角色的能力,無論這些角色只是配角還是非常顯著的人物[8]。1989年,哈特曼同《周六夜現場》的其他多位編一起獲黃金時段艾美獎綜藝、音樂或喜劇節目傑出編劇獎。他還曾於1987年獲該獎項提名,之後再於1994年獲綜藝或音樂節目傑出個人表演獎提名。[28]

隨着喬恩·拉威茨Jon Lovitz)、丹尼斯·米勒Dennis Miller)、簡·霍克斯和達納·卡維Dana Carvey)相繼離開,哈特曼覺得自己「就象是個運動員,眼看昔日參加世界大賽的隊友們一個個經交易朝其它方向發展……看着他們離開真讓人難受,因為我覺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正是我們整個團隊一起挽救了這個節目」[16]。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於1994年離開《周六夜現場》[22]。哈特曼曾計劃在1991年退出節目,但米高斯說服他留下來提升知名度,他模仿克林頓的表演達到了這一目標[16]積·連奴曾邀請哈特曼共同主持《今夜秀》,但後者當時選擇留在《周六夜現場》[29][30]。為了挽留哈特曼,全國廣播公司承諾讓他擁有自己的喜劇/綜藝節目《菲爾秀》(The Phil Show[22]。他計劃以「非常快節奏、活力十足的混合型節目,加上小品、模仿秀、寵物表演、才華展示」來「徹底改造綜藝節目的形式。」根據原本的計劃,哈特曼還將成為節目的執行製作人和首席編劇。[31]。但就在節目製作開始前,電視台認定綜藝節目不得人心,因此放棄了《菲爾秀》。哈特曼於1996年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很高興這個節目取消了,因為《菲爾秀》如果真的開播,他每周都不得不拼了老命地要想方設法讓節目成功。[22]1998年,他承認自己懷念之前參與《周六夜現場》的時光,但還是覺得從紐約轉戰南加州是更好的選擇[20]

Remove ads

《新聞廣播台》:1995至1998年

1995年,哈特曼成為國家廣播公司處境喜劇《新聞廣播台》(NewsRadio)的明星之一,在劇中飾演電台新聞主播比爾·麥克尼爾(Bill McNeal)。他覺得節目的劇本以及對群戲的應用引人入勝,因此同意參演[14][32],還開玩笑稱,自己可以本色演出麥克尼爾一角,只需要把「任何道德和品格」都丟掉就行了[20]。哈特曼每演出一集《新聞廣播台》可以獲得約5萬美元片酬[11]。雖然節目獲得評論界讚譽,但收視率始終不佳,以致一直受到取消的威脅。第4季節目結束後,哈特曼表示:「看起來我們的賣點有限,情況不容樂觀,而且將來也難以預料。」不過他還是有「99%的把握」劇集會拍第5季。[32]哈特曼曾公開批評國家廣播公司反覆更改《新聞廣播台》播出時段的做法,但他之後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公開批評,「這只是處境喜劇,又不是腦科手術,不值得那麼大驚小怪的」[32]。之後《新聞廣播台》的確開播了第5季,但哈特曼在節目開拍前就已去世[33]肯·塔克Ken Tucker)讚揚哈特曼在劇中的表現,稱:「演技不及的演員……會把他(指哈特曼的角色麥克尼爾)演成類似《瑪莉·泰妮·摩亞秀》(The Mary Tyler Moore Show)中泰德·巴克斯特Ted Baxter)的人物,因為從字面上來看,比爾(·麥克尼爾)就是這麼一個人。但在哈特曼的詮釋下,比爾有了無限的可能,在一周又一周里,他以自我為中心、老謀深身、懦弱、過分拘謹,但又有着一種冒傻氣的膽量。」[34]1998年,哈特曼在身故之後仍憑《新聞廣播台》獲黃金時段艾美獎喜劇類傑出男配角獎提名,但最終不敵演出《歡樂一家親》的大衛·海德·皮爾斯David Hyde Pierce[28][35]

Remove ads

《辛普森一家》:1991至1998年

哈特曼先後參加過霍士動畫系列劇《辛普森一家》52集節目的演出,為其中多個角色配音[5]。他在第2季第10集《巴特被車撞了》(Bart Gets Hit by a Car)中首度亮相,原計劃只是參加這1次演出,但他對參加該節目演出感到很愉快,劇組也為他編寫了更多的戲份。《辛普森一家》中的萊昂內爾·許茨特洛伊·麥克盧爾兩個常見角色,以及其他多個一次性出場的人物和背景角色都是由哈特曼配音。[36]其中麥克盧爾是他最喜歡的角色[21],拍攝《新聞廣播台》進入劇間休息時,他經常用麥克盧爾的聲音來娛樂現場觀眾。哈特曼一度聲稱:「我最喜歡的粉絲就是特洛伊·麥克盧爾的粉絲。」[20]他還說:「這是我生命中唯一一件幾乎成為興趣愛好的工作,我純粹是因為喜歡而做」[37]

哈特曼是《辛普森一家》劇組中很受歡迎的一員。劇集運作人比爾·歐克利Bill Oakley)和喬希·溫斯坦Josh Weinstein)都表示喜歡哈特曼的作品,在參與節目製作期間會儘量多讓他上場。為了讓哈特曼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兩人開發了第7季第19集《一條叫塞爾瑪的魚》(A Fish Called Selma),該集圍繞特洛伊·麥克盧爾展開,觀眾可以對該角色的人物背景有更多了解。[38]《辛普森一家》主創馬特·格勒寧表示,哈特曼屬於「理所當然」的人選,「因為他每次都能抓准笑點」[5],並且由他配音的每句台詞都能產生「最多的喜感」[39]。哈特曼去世前曾表示有興趣製作有關特洛伊·麥克盧爾的真人電影,《辛普森一家》的許多劇組人員也對項目很有興趣,並提議幫忙[40]。哈特曼「期待會有這部真人電影,來宣傳(麥克盧爾的)貝蒂·福特形象」[15],他最希望做到的事情就是拍出這部電影,為此還打算自掏腰包買下電影改編版權[21]

Remove ads

其它作品

1995年,哈特曼和辛巴達Sinbad)共同演出《家有貴客糗事多》(Houseguest),這是他首度在電影中擔當主演[41]。他演出的其它電影包括《貪婪》(Greedy)、《光頭外星人》(Coneheads)、《妙趣沙展》(Sgt. Bilko)、《我娶了個連環殺手》(So I Married an Axe Murderer)、《CB4》、《聖誕老豆》、《魔女宅急便》(配音)和《魔幻小戰士》(Small Soldiers),其中《魔幻小戰士》是他演出的最後一部通過院線發行的電影[42][43]。與此同時,他更喜歡參與電視節目演出和製作[16]。除《周六夜現場》、《新聞廣播台》和《辛普森一家》外,他還演出過《宋飛傳》、《約翰·拉爾奎特秀》(The John Larroquette Show)、《達納·卡維秀》(The Dana Carvey Show),並在HBO電視電影危機四伏》(The Second Civil War)中扮演美國總統[23]。哈特曼在《歪星撞地球》(3rd Rock from the Sun)第3季最後1集飾演綁匪蘭迪(Randy),據稱該角色是特別為他創作,但他在節目尚未拍攝完成時就已去世。執行監製特里·特納(Terry Turner)決定另找演員演出,將相應戲份重拍,稱「我對(哈特曼)有太強烈的敬意,無法去想什麼小聰明來避開這個真正的悲劇」[5]。哈特曼經演出電視廣告賺得相當大的財富[29],單憑Slice軟飲系列共4個廣告就有30萬美元[30]。他還演出過麥當勞和800受話人付費電話的廣告[44]

哈特曼還創作過多部劇本,但都沒有製作成電影[29]。1986年,他開始為一部名為「Mr. Fix-It」(意為《修理先生》)的電影編寫劇本[19],於1991年完成終稿。羅拔·湛米基斯已簽約製作,吉爾·貝特曼(Gil Bettman)獲聘執導。據哈特曼介紹,劇本節目「有些像恐怖和喜劇相結合,就像《嘩鬼家族》和《掟阿媽出火車》。」他還進一步表示,「這是個有關家庭四分五裂的美國噩夢。他們住在有毒傾倒場旁邊,用的水裏就有毒性,母親和兒子都瘋了,想要謀殺對方,父親的臉在片頭就因可怕的毀容整容被撕掉了。這些東西很沉重,但也有好的一面和積極向上的樂觀結局。」但是,澤米基斯無法取得製片公司的支持,項目因此告吹。[45]哈特曼之前在「The Groundlings」中演出的私家偵探奇克·哈扎德(Chick Hazard)一角也曾有機會發展成電影,但最終同樣未能實現[19]

Remove ads

風格

「乾淨利落、不事張揚,他的風格是如此自然,而且不尚空談。我們都能夠在他身上找到讓人感覺如此爆笑的品質,他善於自嘲,而且能夠以一種最佳情·敵的挖苦態度來取笑生活,可以說堪比添·康威Tim Conway)、梅爾·布祿士嘉露·賓納Carol Burnett)。」

在他人眼裏,現實生活中的哈特曼就是個「普通人,而且從任何角度上來說,都是演藝界最低調、最正派的人之一」[47]。與之相比,哈特曼演出的角色卻是另一個極端,其中許多都是形象不佳、行事徒勞無功,或讓人感覺不快的人物,以及帶有喜劇色彩的惡棍[21]。哈特曼自己也表示,他演出的標準角色就是「怪人」,自己經常演的就是各種卑劣小人丟人現眼[15],這其中的實例包括萊昂內爾·許茨、特洛伊·麥克盧爾、比爾·麥克尼爾,以及《聖誕老豆》中的泰德·默爾汀(Ted Maltin[21]。哈特曼很樂意演出這類角色,因為他「就是想要讓人覺得好笑,而壞蛋總趨向於如此,因為他們的各種小毛病都能讓人看個一清二楚」[21]

哈特曼經常演出配角而非主角,對此他表示:「我在整個職業生涯里從來都不是巨星,但已經有了穩步發展,我就喜歡這樣」[22],而且「當2號或3號人物可以很放鬆,要是電影或電視節目反響很差,人們不會怪罪到你頭上」[15]。哈特曼在《周六夜現場》中屬於「實用型選手」,而且有「普通人的特點」,這使得他可以演出大部分小品,而且經常發揮獨特作用[14]。談及哈特曼在《周六夜現場》中的表現時,簡·霍克斯稱:菲爾從不競爭,而是以團隊為先。在我看來,演出配角都能表現得如此出色,這幾乎是他的特權。無論給角色多麼微不足道,他都不會介意[27]。他嚴肅對待演出,提前研究劇本。霍克斯還稱:「菲爾懂得傾聽。他知道如何看着你的眼睛,他知道及時抽身,讓他人發光發熱的重要性,而且會為他人捧揚。我覺得菲爾已經不僅僅是笑星,更是個真正的演員。」[27]影評人寶琳·卡爾Pauline Kael)聲稱:「《周六夜現場》中的菲爾·哈特曼和簡·霍克斯是我所見最優秀的喜劇演員之一」[48]

作家兼表演教練保羅·瑞安(Paul Ryan)對哈特曼的模仿秀做了研究。哈特曼首先會搜集一些打算模仿人物的視頻資料,然後仔細觀看,一直到他自信能夠在表演中完全體現出人物特點時為止。瑞安認為,哈特曼模仿秀最大的笑點在於,他能夠在表演中增加完美的着力點,這些着力點只有通過面對觀眾和其他演員表演來進行摸索和實踐才能找到[49]。哈特曼本人則形容自己所做的是「技術活」[14]。新聞工作者萊爾·哈里斯(Lyle V. Harris)稱,哈特曼表現出「演變成……他想要成為的任何人的罕見天賦」[50]

肯·塔克這樣總結哈特曼的喜劇風格:「他能夠暫時性地讓觀眾誤以為他就是個正派人,但很快他就會眉毛一揚,輕快而諷刺地畫出點睛之筆——完全出人意料地把你逗樂。」[34]。哈特曼本人表示,他的風格源於男演員標·梅利:「他對我有很大影響……看到他在《捉鬼敢死隊》表演的那套虛情假意,然後又在《偷天情緣》中故伎重演。我試着來模仿,但卻做不到,我做得還不夠好。不過,我發現了一些別的東西,所以從一種很病態的角度上來說,我對另一位喜劇演員模仿得很糟糕,但這卻成就了我的事業。」[15]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1970年,哈特曼和格雷琴·劉易斯(Gretchen Lewis)結婚,之後在1982年前的某個時間離婚。1982年哈特曼再婚,女方是房地產經濟人麗莎·斯特蘭(Lisa Strain),兩人的婚姻只持續了3年時間。斯特蘭在接受《人物》採訪時稱,哈特曼總是把自己隱藏在銀幕之後,離群索居,情感上也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讓人無法忍受。[11]哈特曼經相親結識了曾做過模特兒、很有抱負的女演員布里恩·奧姆達爾(Brynn Omdahl),兩人經過約1年的交往後於1987年11月結婚[6][11]。他們有兩個孩子,分別叫肖恩·哈特曼(Sean Hartman)和比爾根·哈特曼(Birgen Hartman)。兩人的婚姻存在困難,據稱,布里恩感覺受到丈夫事業成功的威脅,同時又對自己的事業不見起色深感沮喪,只是兩人都不願離婚。哈特曼一度考慮退休來挽救婚姻。[11]他試着給布里恩尋找表演機會,但她卻變得越來越依賴毒品和酒精,先後多次進入戒毒所[6]。哈特曼和《周六夜現場》的同事簡·霍克斯有親密友誼,布里恩有時取笑兩人「在一定程度上」就像夫妻[27]

與哈特曼一起主演《新聞廣播台》的斯蒂芬·魯特認為,哈特曼似乎一直都保持着入戲狀態,以至於真正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不過,他還是覺得哈特曼是個顧家的男人,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51]空餘時間裏,哈特曼喜歡駕駛、飛行、帆船、射擊以及彈奏結他[5][6]

逝世

1998年5月27日晚,布里恩·哈特曼與監製兼編劇克里斯汀·贊德在洛杉磯恩西諾(Encino)的一家意大利餐館就餐。據贊德表示,當時布里恩「心智正常」。回到附近的家裏後,布里恩和丈夫發生「激烈」爭吵,因為哈特曼表示,如果布里恩再吸毒,自己就會離開她,說完後就上床睡覺了[11]。哈特曼入睡後,布里恩於凌晨3點前不久拿着一把.38口徑手槍走進來,開槍擊中哈特曼3次,其中頭上兩槍致命,還有一槍打在側身[11]。之後的驗屍結果表明,布里恩此前不但喝醉了酒,還剛吸食過可卡因[52]

布里恩開車前往朋友羅恩·道格拉斯(Ron Douglas)家裏,告訴對方自己殺害了哈特曼,但道格拉斯起初並不相信她的話。兩人接下來分別開車前往哈特曼家中,然後布里恩又打電話給另一個朋友,告訴對方自己剛剛謀殺親夫。[11][53]看到哈特曼的屍體後,道格拉斯於早上6點20分撥打911電話報警,警方隨後趕到,將道格拉斯和哈特曼夫婦的兩個孩子護送出去,布里恩這時已把自己反鎖在臥室,然後開槍打中頭部自殺[11][54]

洛杉磯警察局表示,哈特曼的死是由「家庭不和」導致[55]。據一位朋友表示,布里恩「難以克制她的怨氣……她會通過發脾氣來獲得他人注意」[56]。哈特曼夫婦的一個鄰居在接受CNN記者採訪時稱,兩人的婚姻問題「一直在積累,但我沒想到會發展成這步田地。」男演員史提夫·哥登堡稱,哈特曼夫婦是「非常快樂的情侶,而且他們看起來總是保持着良好的平衡。」[54]

布里恩殺人並自殺前正在服用抗抑鬱藥物舍曲林,她的弟弟格雷戈里·奧姆達爾(Gregory Omdahl)於1999年發起訴狀,起訴該藥製造商輝瑞,以及外甥的心理醫生亞瑟·索羅斯基(Arthur Sorosky),當年正是索羅斯基向布里恩提供了舍曲林的樣品[57]。曾與哈特曼在《周六夜現場》中合作的朋友喬恩·拉威茨指控曾和哈特曼共同演出《新聞廣播台》的安迪·迪克令布里恩再度接觸到可卡因,導致她復吸並出現精神崩潰。迪克則稱自己對布里恩的情況一無所知。[58]2006年,拉威茨聲稱迪克曾在某餐館找上自己,稱「我把菲爾·哈特曼的詛咒套到你身上,你就是下一個要死的人。」[59][60]2007年,拉威茨和迪克還在洛杉磯的歡笑工廠喜劇俱樂部發生進一步爭吵[60]。迪克堅稱自己在哈特曼被殺一事上沒有任何過錯[58]

哈特曼的兩個孩子由布里恩的妹妹嘉芙蓮(Katharine)和妹夫邁克·賴特(Mike Wright)養大[53]。哈特曼的遺囑規定,兩個孩子都會在25歲後獲得繼承的遺產,他的財產總價值估計有123萬美元[53]。根據哈特曼的遺志,他的屍體經火化處理,骨灰撒在聖卡塔利娜島的翡翠灣[53][61]

Remove ads

反響

哈特曼的死引起荷里活的廣泛哀悼。國家廣播公司高管唐·奧爾邁爾Don Ohlmeyer)稱,哈特曼「幸運地擁有極大的天賦,能夠創造出許多讓人們為之歡笑的角色。每個曾有幸與菲爾共事的人都知道,他讓人感到非常溫暖,是真正的專業人士和忠實的朋友」[54]。古根伯格對哈特曼的死感到震驚,史提夫·馬田稱哈特曼是個「非常風趣、非常快樂的人」[54]。馬特·格勒寧稱他「大師」[5],導演喬·丹特Joe Dante)表示:「他屬於人們做夢都想和他合作的那種人。我還不知道有任何人會不喜歡他」[47]。《娛樂周刊》的丹·斯尼爾森(Dan Snierson)總結認為,「最不可能在早報上讀到的就是有關他的轟動性頭條新聞……他是個果斷決然的普通人,每個合作過的人都敬愛他」[5]。2007年,《娛樂周刊》在評選史上最偉大的電視形象時將哈特曼排在第87位[62],《美信》則稱哈特曼是《周六夜現場》歷史上最傑出的表演者[63]

哈特曼逝世當天,《辛普森一家》的排練予以暫停,當晚「The Groundlings」也沒有演出[5]。《新聞廣播台》第5季第1集《比爾繼續前行》(Bill Moves On)中安排哈特曼的角色比爾·麥克尼爾因心臟病發去世,其他角色則在節目中追憶他的一生。拉威茨從下一集開始加入節目,成為哈特曼的繼任人選[33]。1998年6月13日,《周六夜現場》播出特別節目,紀念哈特曼在以往節目中的表現[64]。《辛普森一家》劇組沒有另找配音演員,而且安排哈特曼的角色退出節目[39],角色最後1次出場的第10季第10集《母親巴特》(Bart the Mother)也在字幕中說明節目是向菲爾·哈特曼致敬[33],他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魔幻小戰士》也是如此[65]

哈特曼去世前正準備為《飛出個未來》中的扎普·布蘭尼根(Zapp Brannigan)一角配音,該劇是格勒寧繼《辛普森一家》後製作的第1部動畫系列劇,這個角色也是專為哈特曼創作[66]。哈特曼去世後,《飛出個未來》的主角起名菲利普·J·弗萊來紀念他,布蘭尼根一角改由比利·維斯特Billy West)配音[66]。執行監製大衛·科恩David X. Cohen)稱讚維斯特在角色上的發揮[67],但維斯特之後表示,他特意調整了扎普的聲音,以求更貼近哈特曼的預期描繪[66]。哈特曼還計劃與拉威茨一起參演獨立電影《豬和玫瑰的日子》(The Day of Swine and Roses),該片原訂於1998年8月開始製作[5]

哈特曼的弟弟約翰·哈特曼(John Hartmann)和Laugh.com網站合作,於2002年發行專輯《平板電視》(Flat TV),其中包含哈特曼在20世紀70年代錄製的喜劇小品選段,專輯發行前,這些小品一直都存儲起來沒有與觀眾見面。約翰對此表示:「我把這些拿出來,因為我想用我的一生來實現他的夢想。這張(唱片)正是我哥哥在做他鍾愛的事業。」[68]2013年,米高·赫姆肖特Michael "Ffish" Hemschoot)的動畫公司工人工作室選中《平板電視》,打算將之改編成動畫片[69][70]。該公司合伙人米高·史葛Michael T. Scott)將哈特曼1997年寫給他的親筆信張貼到網上,哈特曼的另一個兄弟保羅·哈特曼(Paul Hartmann)看到後開始與史葛通信往來,將《平板電視》搬上螢屏的構想由此誕生[71]

2007年,亞歷克斯·史蒂文斯(Alex Stevens)在Facebook上發起宣傳活動,呼籲將哈特曼列入加拿大名人堂,活動得到保羅·哈特曼的支持[72][73]。活動獲得眾多宣傳渠道支持,天狼星XM廣播公司歡笑來襲頻道的本·邁納(Ben Miner)宣布以2012年4月來向哈特曼致敬。活動最終取得成功,哈特曼於2012年9月22日入選名人堂,保羅到場代替領獎。[74][75]2013年6月,有報道稱哈特曼位於荷里活星光大道上的星星將於2014年8月26日揭幕[76][77]。此外,加拿大喜劇獎還將一座特別獎命名為菲爾·哈特曼獎,從2012年的第13屆加拿大喜劇獎開始頒發,旨在授予「有助改善加拿大喜劇社區的人」[78]。2015年,《滾石》雜誌評選《周六夜現場》40年歷史上的10大明星演員,哈特曼在全部141名演員中排名第7[79]

另據報道,哈特曼還對比爾·哈德米高·邁亞斯的表演產生影響。[80][81]

Remove ads

作品年表

電影

更多資訊 年份, 片名[42] ...

電視

更多資訊 年份, 節目名稱[42] ...

電子遊戲

更多資訊 年份, 名稱 ...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