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亦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亦湘
Remove ads

董亦湘(1896年—1939年5月19日),原名椿壽,化名奧林斯基·列夫·米哈依洛維奇(俄語:Олинский, Лев Михайлович)。江蘇陽湖縣(今常州武進潘家鄉董家宅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

快速預覽 董亦湘, 個人資料 ...

生平

他讀了七八年私塾,後在本地任塾師。1918年秋,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字典部助理編輯,並常與陳獨秀鄧中夏俞秀松沈雁冰等人相往還。1922年初,由沈雁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上海商務印書館黨小組組長及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23年,中共上海地委兼區執委會決定設立國民運動委員會,他與沈雁冰、林伯渠張太雷張國燾楊賢江等任委員[1]。在上海、無錫等地陸續發展惲雨棠廖陳雲張聞天孫冶方等入黨。1924年,創建無錫第一個中共支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先後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教育運動委員會委員、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等職。他參與中共領導的五卅運動,和侯紹裘等密切配合領導群眾反帝鬥爭,並與沈雁冰、楊賢江等發起成立上海教職員救國同志會,還參與領導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一次罷工鬥爭[2]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派他和俞秀松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參加中大教務處工作,後受到王明集團的誣陷打擊。1928年,瞿秋白周恩來參加由第三國際監委、聯共監委和中共代表團組成的三方聯合審查,推翻王明等妄加於董亦湘等人的誣陷。後王明等在聯共清黨中又散布流言,說董亦湘是「托派嫌疑分子」。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奪取中共中央的領導權。當年秋,王明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身份回到莫斯科,進一步迫害董亦湘。1933年初,聯共調董亦湘到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工作,任遠東蘇聯內務部政治保衛局全權軍事代表。1937年,聯共進行又一次大清黨,因王明陷害,聯共當局將他逮捕入獄[3]。翌年,康生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第29期和30期上發表《剷除日寇偵探民族公敵的托洛斯基匪徒》的文章,公然攻擊董亦湘等人是「在蘇聯的中國托洛斯基匪徒」[4]。接着,蘇聯的《真理報》和巴黎的《救國時報》也發文隨聲附和。1939年5月19日,董亦湘被迫害至死[5]

1959年1月17日,蘇聯遠東軍區軍事法庭複查,認為董亦湘沒有罪行,「死後亦應完全恢復名譽」[6]。1984年5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出通知,為董亦湘平反,恢復名譽。1987年3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4月,中共武進縣委和潘家鄉黨委在董亦湘家鄉建立紀念碑,陳雲為紀念碑題寫碑名[7]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