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安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董安于(?—前496年),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家臣,董氏。
生平
董安于在趙鞅(趙簡子)繼位前已為趙氏效力,年少時為趙氏擔任文書撰寫文告命令,得到前朝讚賞和各國稱信其義;壯年時候董安于成為趙簡子的重臣,跟從司馬治理軍隊,使軍中不再出現殘暴的虐待行為;到年老時董安于跟隨宰官治理民事,使民眾對趙氏忠心不二。[1]
趙簡子命令董安于營建晉陽城(今山西省太原市),在董安于的治理下,晉陽城牆厚實,倉庫中也有充足的錢糧,官署的牆垣用上堅韌的灌木主幹建造,以便隨時取材作造箭之用,柱子的基礎則是冶銅所建,因此能供給軍需消耗及製造兵器。之後趙簡子命尹鐸繼續經營晉陽,尹鐸遵循董安于的治理方法。[2]
晉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趙簡子築晉陽城完工,要求邯鄲午歸還攻伐衛國所得的五百戶,以便安置在晉陽,邯鄲午答應了趙簡子卻沒有馬上歸還民戶,而是聽從父親和兄長之言,等到攻齊後才安排遷徙。趙簡子大怒而殺掉邯鄲午,邯鄲午的兒子趙稷與家臣涉賓率領邯鄲人叛變。夏六月,董安于要趙鞅先作準備。趙鞅說:「晉國有法,先發動禍亂之人處死。我們應後發制人。」董安于說:「與其危害百姓,寧可我一個人去死。請以我作為作亂的解釋。」趙簡子不答應。秋七月,范氏、中行氏進攻趙氏之宮,趙簡子逃亡晉陽。[3]趙簡子在得到智、魏、韓三家幫助打敗敵人後,以董安于在固守晉陽中立下功勞,堅持要賞賜他。董安于推辭不受,並說自己自年少時便為趙氏效命,擔任文書、整肅軍紀和理順民事,都得不到賞賜。到現在像得了瘋症般參與戰爭,趙簡子卻要賞賜,自己寧願逃跑也不願接受,說完便真的快步走了出去。於是趙簡子放棄了賞賜董安于的打算。[1]
晉定公十四年(前496年),知文子荀躒寵臣梁嬰父討厭董安于,向知文子說:「不殺死董安于,讓董安于在趙氏主理政務,一定能使趙氏得到晉國。何不因他先發動禍難而責備趙氏?」知文子命人告訴趙簡子說:「范氏、中行氏雖發動叛亂,但本是董安于挑起的,晉國有法,先發動禍亂之人處死。范氏、中行氏已經伏罪,謹此奉告。」趙簡子擔心這件事。董安于說:「我死則晉國安寧、趙氏安定,哪還用活呢?人有哪個不會死呢?我死得晚了。」於是就上吊自殺。趙簡子把董安于暴屍在市上,告訴知文子:「您命令殺罪人董安于,他已伏罪。謹此奉告。」知文子和趙簡子結盟,趙氏得以安定。趙氏將董安于陪祀宗廟。[4]
趙簡子生前告誡兒子毋卹,一旦晉國生亂,一定要退守晉陽。[5]毋卹繼位為趙襄子後爆發了晉陽之戰,由於董安于的準備和尹鐸的施政取得民心,使趙氏得以堅守晉陽。[2][6]
Remove ads
軼事
趙簡子將從晉陽進發邯鄲,但行之半道,他便下令停止前進。 前頭導引車隊的官吏不解,來向趙簡子請教因何事下令停留,趙簡子說:「董安于還在後頭。」 官吏進言:「趙大夫是領導軍隊的將領,怎麼能為了等一人,而讓三軍駐足停步呢?」 趙簡子說:「嗯。」
之後軍隊又行了約有百步,趙簡子再次下令停留。 領隊的官吏正想再向趙簡子進言,董安于此時剛好從後方趕上隊伍,趙簡子於是便說:「秦國道路有與晉相交之地,我忘了派遣將領駐守。」 董安于答:「安于正是處理這事而耽擱了。」 趙簡子又說:「宮裏賜下的珍寶璧玉,我忘了讓人運載了。」 董安于又答:「安于正是為了這事而耽擱了。」[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