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莫布杜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莫布杜主義(法語:Mobutisme或Mobutuisme)是20世紀下半葉扎伊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官方意識形態,當時該國由革命人民運動實行一黨專政。莫布杜主義以讚頌和宣揚扎伊爾總統、並自稱「國父」的莫布杜·塞塞·塞科的思想、願景與政策為核心。這一意識形態包括了「扎伊爾化」等莫布杜的重要舉措。

革命人民運動在扎伊爾被確立為唯一合法的政黨,形成了一黨制國家。 [1]最初,莫布杜在起草扎伊爾憲法時曾設想設立一個象徵性的反對黨,但他後來聲稱憲法只是「建議」而非「要求」這樣做,於是便建立了一黨制。自1966年起,除革命人民運動外的所有政黨都被取締。[2]該意識形態體現在《恩塞萊宣言》中,其核心包括「民族主義」、「革命」和「真實性」三項原則。[3]宣言中將「革命」定義為「一場真正的民族革命,根本上是務實的」,主張「同時拒絕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並提倡「民族革命」。[3]《恩塞萊宣言》還闡明了政府的施政目標,包括強化中央政府權力、改善勞動條件、實現經濟獨立,以及在扎伊爾建立一種「真正的民族主義」。[4]
莫布杜以獨裁者的身份領導着革命人民運動和扎伊爾。他否定在國家中存在多位領導人或多個政黨的理念,並宣稱:「在我們的非洲傳統中,從來不會有兩個首領……正因如此,我們剛果人為了遵循本大陸的傳統,決定把全國公民的全部力量集中到一個民族黨的旗幟之下。[5]
在宣傳中,莫布杜和革命人民運動被賦予了神聖的地位,政權試圖以對莫布杜和革命人民運動的宗教式崇拜取代扎伊爾的基督教信仰。內政部長恩古盧·班安加·姆蓬戈曾在一次對革命人民運動支持者的講話中說:「上帝派來了一位偉大的先知——我們尊貴的領袖莫布杜。這位先知是我們的解放者,我們的彌賽亞。我們的教會就是革命人民運動,它的首領是莫布杜。我們尊敬他,就像人們尊敬教宗一樣。我們的福音就是莫布杜主義。因此,十字架必須由我們彌賽亞的畫像取而代之。」[6]
莫布杜和革命人民運動在扎伊爾推行了一項名為「真實性」的民族文化復興運動。這一運動始於1967年,旨在清除扎伊爾社會中的歐洲殖民文化,恢復本土文化。政府禁止使用基督教姓名和相關文化,提倡採用非洲本地姓名與傳統習俗;同時禁止穿着西式套裝,推行一種由國家認可的統一服裝,稱為「阿巴科斯特」。[7]
這一意識形態至今仍在一些組織中延續,例如納贊加·莫布杜領導的莫布杜主義民主聯盟。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