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藍色幽靈一號
登月機器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藍色幽靈一號(英語:Blue Ghost Mission 1)是由螢火蟲太空公司執行的機械人登月任務,於2025年1月15日發射,並於2025年3月2日08:34 UTC登陸月球。螢火蟲太空公司成為首家完美將太空船軟着陸在月球上的商業公司[3]。
Remove ads
任務介紹
2021年2月4日,NASA授予螢火蟲航天公司一份價值9330萬美元的合約,要求其於2023年向月球進行十項科學調查和技術演示。該合約是商業月球載荷服務計劃(CLPS)的一部分,CLPS由NASA向商業合作夥伴購買服務,以便在阿提米絲計劃中快速將科學技術載荷部署到月球表面。[4][5]

2021年5月20日,螢火蟲航天選擇SpaceX的獵鷹9號作為首次任務的運載火箭,因為其自己的阿爾法火箭不具備發射藍色幽靈所需的性能或載荷能力。[6]螢火蟲航天未來的MLV運載火箭預計將支持未來的藍色幽靈任務。[7]

M1任務計劃降落在月球危海,這是一個從地球上可見,約500 km(310 mi)寬的隕石坑。M1任務搭載的儀器將收集數據,以深入了解月球風化層(即鬆散的岩石和土壤)的性質、地球物理特徵以及太陽風和地球磁場的相互作用,[8]為人類登陸月球表面的任務做好準備。
Remove ads
- 2022年4月26日,螢火蟲航天宣布完成第一台藍色幽靈着陸器M1的綜合準備情況審查(Integration Readiness Review, IRR),預計2024年發射。[9]
- 2023年11月,螢火蟲航天為該任務提供了更精確的時間窗口,將發射時間安排在2024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之間。
- 2024年5月,藍色幽靈首批引擎完工。[10]
- 2024年6月,螢火蟲航天宣布引擎已完成組裝,着陸器將很快安排發射。[11]
- 2024年7月,該公司重申將於2024年第四季度發射。[12]
- 發射前的環境測試於8月在噴射推進實驗室開始。[13]
- 2024年11月,該公司宣布藍色幽靈已準備好發射,並將於2025年1月中旬發射。[14]
- 2025年1月7日,螢火蟲航天宣布,M1任務定於2025年1月15日美國東部時間凌晨1:11(世界標準時間06:11)發射。[15]
- 2025年1月15日,藍色幽靈M1任務與「白兔-R2號任務」一同由獵鷹9號成功發射。
- 2025年3月2日,藍色幽靈於美東時間凌晨3時34分在月球東北危海的拉特雷耶山附近着陸成功。[16]
Remove ads
載荷
-
月球風化層粘附特性(RAC)實驗
-
月球環境太陽圈X射線成像儀(LEXI)
M1任務的載荷總質量為94kg,包括以下10種科學儀器:[8]
- 月球風化層粘附特性實驗(英語:Regolith Adherence Characterization, RAC)。它將確定在着陸器着陸和運行期間,月球風化層如何粘附在暴露於月球環境中的一系列材料上。其組件將來自目前國際太空站上的MISSE-FF設施。
- 下一代月球反射器(英語:Next Generation Lunar Retroreflectors, NGLR)。它將作為地球上激光的目標,精確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此次任務中發射的反射器還將提供數據,用於了解月球內部的各個方面並解決基礎物理問題。
- 月球環境太陽圈X射線成像儀(英語:Lunar Environment Heliospheric X-ray Imager, LEXI)。它將捕捉地球磁層與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稱為太陽風)相互作用的圖像。
- 可重構、耐輻射的計算機系統(英語:Reconfigurable, Radiation Tolerant Computer System, RadPC)。它旨在展示耐輻射計算技術。由於月球缺乏大氣層和磁場,來自太陽的輻射對電子設備來說將是一個挑戰。此次試驗還將描述輻射對月球表面的影響。
- 月表電磁探測器(英語:Lunar Magnetotelluric Sounder, LMS)。它旨在通過研究電場和磁場來表徵月球地幔的結構和成分。此次調查將利用飛行備用磁力儀,這是一種測量磁場的設備,最初是為目前繞火星運行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MAVEN)製造的。
- 月球地下熱快速探測器(英語:Lunar Instrumentation for Subsurface Thermal Exploration with Rapidity, LISTER)。它旨在測量月球內部的熱流。探測器將嘗試鑽探2.13—3.05米(7英尺0英寸—10英尺0英寸)的月球風化層,研究月球在不同深度的熱特性。
- 月球原位真空室(英語:Lunar PlanetVac, LPV)的設計目的是從月球表面獲取風化層,並將其轉移到其他儀器上,這些儀器會對材料進行分析,或者將其放入容器中,以便由另一艘太空船返回地球。
- 用於月球羽流表面研究的立體相機 1.1(英語:Stereo CAmeras for Lunar Plume Surface Studies, SCALPSS 1.1)。它將從引擎羽流首次擾動月球表面到引擎關閉期間,捕捉着陸器下方區域的視頻和靜態圖像。長焦距相機將確定着陸前的表面地形。攝影測量法將用於重建着陸過程中表面的變化。了解火箭廢氣對風化層的影響的物理原理以及灰塵、礫石和岩石的位移,對於了解如何在飛行/登陸月球和其他天體的最後階段最好地避免揚起表面物質至關重要。
- 電動除塵屏障(英語:Electrodynamic Dust Shield, EDS)。它將使用多個電極上變化的高電壓產生非均勻電場,這個行進場反過來帶走粒子,並在熱輻射器、宇航服織物、護目鏡、相機鏡頭、太陽能電池板和許多其他技術中具有潛在的應用。
- 基於GPS的月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器實驗(英語:Lunar GNSS Receiver Experiment, LuGRE)。LuGRE將繼續擴大GPS信號的覆蓋範圍,如果成功的話,將成為首個識別月球距離GPS信號的太空船。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