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行路難(其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行路难(其一)
Remove ads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三首詩中的第一首,表達了詩人在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的失落與迷茫,但最終又對未來充滿希望。

Thumb
李白畫像

寫作背景

《行路難(其一)》寫於公元744年,李白被奸臣詆毀,在滿懷憤慨的情況下被迫離開京城。詩人早年懷抱報國之志,希望能通過仕途建功立業。然而,經歷了入朝後遭受排擠和放逐的失落,李白逐漸認識到仕途的艱難與複雜,滿懷的理想和抱負無法施展。這首詩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彷徨與希望。

全文

翻譯

更多資訊 行路難(其一), 聯 ...

註釋

行路難:選自《李白集校注》,樂府舊題。

(zūn):古代盛的器具,以為飾。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玉盤:精美的餐具

珍羞:珍貴的菜餚。

:同「饈」,美味的食物

:通「值」,價值。

投箸:丟下筷子。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無所適從。

太行太行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復:忽然又。

:一作「歧」,岔路。

:哪裏。

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1]

:當。

雲帆:高高的船帆

:渡。[2]

Remove ads

賞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3]

主題與意義

這首詩表達了李白面對人生挫折時的苦悶與彷徨,同時也傳遞了他對未來的堅定信念與樂觀態度。詩中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更是成為後人傳頌的名句,象徵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

影響與評價

李白的《行路難》不僅在當時為人稱道,也成為後代許多文人墨客藉以抒發抱負、面對挫折時引用的名篇。[4]詩中不僅有對困境的感慨,也有對未來的信心,充分體現了李白豪放不羈、樂觀豁達的個性。

相關典故

姜太公垂釣

指的是姜子牙(姜太公)在渭水河邊垂釣,被周文王禮遇重用,最後輔佐建立周朝,表示隱士的等待與理想的實現。

伊尹夢舟

伊尹通過隱士身份獲得商湯的重用,最終輔佐他建立了商朝。這個典故同樣象徵着隱士的抱負與等待機會。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