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袁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袁彬(1401年—1477年),字文質江西瑞州府新昌縣義鈞鄉(今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明朝軍事人物,明英宗寵臣。

生平

父袁忠於建文四年(1402年)為錦衣衛校尉。袁彬自幼聰穎,善屬文。正統四年(1439年)袁忠以疾辭官,袁彬代其校衛職。隨明英宗北征,土木堡之變時,英宗被挾持北上,只有袁彬與哈銘隨侍左右。當時英宗在荒漠,上下山阪,涉溪澗,冒危險,均有兩人於一旁照顧。袁彬與英宗周旋患難,晚上與英宗同寢,天寒時,常以脅部溫英宗腳[1]。當時,投降蒙古的太監喜寧為也先腹心,屢次欲殺害袁彬與哈銘,一日捆綁袁彬欲將其肢解,明英宗聽聞後,急忙跑去救下。袁彬曾患傷寒,明英宗以身體壓在其背上,使得汗浹而康愈。明英宗在漠北一年間,視袁彬為骨肉[2]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明代宗只授其為錦衣衛試百戶。英宗復辟後,升為指揮僉事,之後改為指揮同知。明英宗十分眷待袁彬,袁彬所請之事無不聽從。當時內閣首輔商輅罷免,袁彬乞其居所,之後又請別建,都得到批准。袁彬娶妻,英宗命舅父孫顯宗主婚。並時常召入宴請,談論當年患難時事,歡洽如故。天順元年(1457年)十二月,進指揮使,與都指揮僉事王喜同掌錦衣衛。二人嘗受太監夏時囑咐,私遣百戶季福偵事江西。季福為英宗乳母之夫君。英宗問誰所派遣,兩人請罪,英宗稱必有後面主事者,御史逮捕夏時,仍恢復兩人官職,但下詔以後受囑遣官者必殺無赦。之後王喜解職,袁彬掌管錦衣衛。天順五年,因平定曹石之變有功,進升都指揮僉事[3]

當時錦衣衛指揮門達恃帝寵,勢傾朝野,廷臣多下詔獄,唯獨袁彬不屈服。門達於是誣陷,請求逮捕袁彬,明英宗雖欲法行,卻對之說:「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還我。」之後多虧漆工楊塤訟冤,方才解獄。但袁彬仍被調南京錦衣衛,帶俸閑住。隨後明英宗駕崩,門達得罪,被貶都勻。召袁彬恢復原職,仍掌管錦衣衛。不久,門達下獄,充軍至南丹。袁彬在郊外設宴送別並贈予金錢。成化年間,袁彬晉升爲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成化十三年,為前軍都督府僉事掌府事,卒於任上。後代世襲錦衣僉事[4]。著有《北征事跡》。

Remove ads

家族

據袁彬母鄒氏、繼室王慧全墓誌,袁彬原配廖氏早亡,另有側室何氏、甄氏。王氏為武德將軍義勇右衛正千戶王欽與妻申氏的女兒,出身英宗舅孫顯宗的姻家,由英宗賜婚袁彬為續弦,生長子袁勛,何氏生次子袁熹。廖氏生三女,王氏生第四女,甄氏生第五女。袁勛娶王驥孫女,袁彬第四女和第五女分別嫁給定國公徐永寧徐世英和西寧侯宋愷

《明實錄·英宗實錄》:「辛未,封隰川王遜熮次女為太平縣主,配袁彬,賜誥命冠服鞍馬等物。」似以袁彬為隰川國太平縣主儀賓,但與袁彬母鄒氏、繼室王氏墓志銘矛盾,此儀賓或為同名同姓袁彬。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