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裴讓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裴讓之,字士禮 ,東魏、北齊官員、文人,河東郡聞喜縣人。裴佗的兒子,母親辛氏。
十六歲時父親去世,他因悲傷幾乎損傷身體,母親辛氏安慰他說:「你是想拋棄我、毀滅自身,來博取孝子的名聲嗎?」 他聽後重新振作起來。裴讓之年輕時喜好學問,在文才和辯才方面十分出眾,很早就有了名聲。東魏天平年間,他被推舉為秀才,對策被列為高等並公示。他逐步晉升至屯田主客郎中,在官署中,人們私下裏說 「擅長賦詩的是裴讓之」。後來擔任太原公開府記室。他與楊愔關係很好,每次相聚都整日沉浸在清談之中。楊愔每逢有事都會評價道:「此人的風流灑脫、才思敏捷,傳承了裴文季(裴潛之弟裴徽)的遺風。」 南朝梁的使者前來時,裴讓之作為主客郎負責接待。由於二弟裴諏之逃往西魏,兄弟五人一同被拘禁。高歡問 「諏之在哪裏」,裴讓之回答:「從前吳、蜀兩國分別有諸葛氏兄弟(諸葛瑾和諸葛亮)效力,這是舊例。況且我的老母親還在這裏,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失去忠和孝是愚夫的行為。」 高歡認可他的話,將兄弟幾人一同釋放。在高澄手下,他擔任大將軍主簿,兼任中書舍人。後來又兼任散騎常侍,奉命出使南朝梁。高澄入朝時,他被召見擔任中書侍郎,仍兼任舍人。北齊建立後,魏孝靜帝被幽禁在別宮,與群臣隔絕,裴讓之為此抽泣流淚。他負責參與掌管禮儀制度,被封為寧都縣男。齊文宣帝打算任命他為黃門郎,有人進言說 「裴讓之體重較重,難以勝任小步快跑侍奉君主的近侍之職」,因此改任他為清河郡太守。清河郡的官吏田轉貴和孫舍興長期狡詐地侵奪百姓財產,裴讓之到任後不久就將他們判處死刑。當時清河王高岳擔任司州牧,派遣部從事調查此事。侍中高德正本就與裴讓之不和,便上奏說:「正好在陛下接受禪讓之時,裴讓之眷戀魏朝,流下眼淚。讓他擔任內官,是不合適的。」 文宣帝大怒。楊愔為裴讓之辯護,卻無法平息文宣帝的怒火,甚至被呵斥 「你想和裴讓之葬在同一個墳墓里嗎」,楊愔等大臣於是都沉默了。文宣帝命令裴讓之在自己家中自殺。[1][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