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區 (臺南市)

臺南市底下曾存在的行政區,現與中區併為中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區是一個1945年至2003年間存在於臺南市的行政區,為了精簡行政而與中區合併,合併後改稱中西區。其範圍是中西區以西門路為界的西半部[1]:187

快速預覽 西區 West District, 國家 ...

沿革

明鄭時期,西區絕大部分都還是臺江內海的海底[1]:185。後來隨着臺江內海逐漸陸化,西區一帶才逐漸有人居住[1]:185。清治初期的西區一帶,在當時屬於「城外」,後來增築西外城時,才將西門外市街、五條港區域給圍入臺灣府城城垣內[1]:185。西區的範圍,在清治晚期大治分屬於西定坊、效忠里、外武定里[1]:191-192

日治初期,府城一帶設立「臺南市」,底下分成五個區[1]:185。其中西門城外劃分為第五區,小西門內外劃為第三區[1]:185。而後一度改行七區制,五條港一帶劃為第七區,小西門內外被劃為第六區[1]:185。之後七區制又改回五區制,直到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臺南市」只分成東、西區,是「西區」之名首次出現[1]:186。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區劃大幅改制後,西區一帶分屬於當時的臺南市福住町(部分)、永樂町西門町(部分)、港町田町濱町新町入船町(部分)八個町與上鯤鯓(部分)、鄭子寮(部分)等大字[1]:191-192。日治末期,臺南市設有八個管制區,其中的「西區」便是民國時期西區的前身[1]:186

民國35年(1946年)臺南市設為省轄市,底下分成七個區[1]:186。當時的西區下設有40個里,後來歷經調整,民國78年(1989年)時已變成30個里[1]:186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商業

區內商圈以中正商圈最為著名,曾為臺南市最繁華之處,但受海安路地下街施工影響而沒落。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