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觀音堂崖墓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觀音堂崖墓群位於四川省仁壽縣,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南北朝。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
簡介[2]
觀音堂崖墓群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龍橋鄉君台村7組,共4座,建於南北朝,分佈在長10公尺,寬10公尺距岩腳4公尺的岩壁上。崖墓均為長方形,雙門櫥,門額上方依岩鐫刻人字形懸山式屋頂,兩側簷挑出門楣0.35-0.38公尺,把門楣與房面緊密扣合,形成一整體亭式建築。墓室均為圓柱體、穹窿頂,高1.65公尺,寬2公尺。崖墓之間岩壁上陰刻壁畫,其間有:魚五尾,最大者長1.75公尺,小者0.24公尺,姿態各異;人物17身,最高者0.49公尺,小者高0.13公尺,其中舞蹈者四人,民俗性活動〈如獻花、拉髮辮、拖馬尾等)七人,牽馬行走和執扇者各一人,單人站立和行進狀四人;馬五匹,其中二馬完整,有頭有尾,另三馬只畫了後半身而無頭部,有三匹馬加鞍,均未負重;雞五隻,其中三母雞二公雞;樹四株,高者1公尺,低者0.47公尺,均系針葉樹。在M3外正頂壁上有太陽一輪,月亮一牙。現音堂崖墓群歷史悠久,形制獨特,對研究南北朝時期墓葬形制風俗具有重要價值。2010年,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