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謝爾蓋·赫魯曉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謝爾蓋·尼基季奇·赫魯曉夫(俄語:Сергей Никитич Хрущёв;英語:Sergei Khrushchev;1935年7月2日—2020年6月18日),俄裔美國機械工程師,回憶錄作家。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之子。蘇聯解體後的1991年移居美國,1999年歸化為美國公民。
生平
1935年生於莫斯科,1958年畢業於莫斯科動力學院。1958年至1968年在莫斯科火箭試驗設計局工作。曾參與航天器和質子運載火箭的開發工作。1959年與同事共享列寧獎。1963年獲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榮譽稱號。1969年至1991年供職於莫斯科電力機械科學生產聯合公司,同時在鮑曼高等技術學校任教[1]。1991年移居美國,在羅得島州北部的普羅維登斯縣定居,1999年加入美國國籍[2]。1996年後,在布朗大學工作,從事冷戰和國際關係研究。他的政治學教程《後蘇聯地區的安全問題》在普羅維登斯的布勞諾夫大學一直都很受歡迎。
2020年6月18日死於羅得島州克蘭斯頓寓所內[3][4],及後美聯社引述驗屍官消息,謝爾蓋死於頭部槍傷,當地警官表示沒有跡象顯示「外界不當行為」導致其死亡,並已結案[5][6]。
逸聞
1959年7月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展覽會開幕式上,46歲的美國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森和65歲的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兼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尼基塔·赫魯曉夫之間的即興交流,後世稱為廚房辯論。在辯論中,兩人以各自的後代做賭注,赫魯曉夫聲稱尼克遜的孫輩將在共產主義下生活,尼克遜則聲稱赫魯曉夫的孫輩將生活在自由之中。現實卻是尼克森變相勝利了,蘇聯解體後的1991年,赫魯曉夫之子謝爾蓋·赫魯曉夫移居美國,1999年其歸化美國籍[7]。
家庭
- 父親: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1894年-1971年)
- 母親:尼娜·彼得羅夫娜·庫哈爾丘克(1900年-1984年)[8]
著作
- 《全蘇領退休金者》
- 《赫魯曉夫談赫魯曉夫》
- 《赫魯曉夫回憶錄》(全三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 《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導彈與危機》,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
- 《赫魯曉夫下台內幕》,東方出版社,2007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