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貓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貓肉是用貓製作的供人食用的肉。人類在史前時代就有食用貓肉的記錄[1]。
各地情況
據中國古籍《本草綱目》記載,貓肉味道不佳,不適合食用,故古時食貓肉並不盛行[2][3],因此貓肉在中國並未被廣泛食用。但在嶺南地區的廣東和廣西兩地,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認為貓肉是冬季保暖的好食材[4]。在中國廣東,貓肉是傳統菜龍虎鳳的原料之一,當地人認為它能補身子。貓大腿的肉會製成肉丸煲湯,腸胃也會食用,頭部和其餘部分則會被丟棄。目前僅有深圳市和珠海市於2020年禁止食用貓肉[5]。
隨着作為寵物的貓在中國廣泛受到喜愛,反對以貓為食的傳統做法的人也越來越多。2006年6月,大約40名活動人士衝進深圳的方記貓肉丸餐廳,迫使其關閉[6]。
在日本,直到江戶時代末一直有食用貓肉的記錄。[7]在琉球群島,貓肉是用於治療胸膜炎、氣管炎、肺病和痔瘡的傳統食物。[8]
食用貓肉在朝鮮半島歷史上是治療神經痛和關節炎的民間療法。而在現代,當地消費者也青睞喝貓肉湯。[9][10][11][12]

在越南,食用貓肉屬非法行為,但民眾仍有食用。[13][14][15][16][17][18]當地貓肉市場需求較大,河內的貓通常由中國和老撾偷運入境。據統計,越南每年要食用超過400萬隻貓。[19][20]販賣貓肉的餐廳通常以「tiểu hổ」(意為「小虎」)代指貓肉。[21][22]根據越南北部的人們的說法,貓膽具有壯陽作用[21][22]。然而,河內市的官員在2018年敦促市民停止吃狗肉和貓肉,理由是擔心屠宰動物的殘忍方法以及這種做法傳播的疾病,包括狂犬病和鈎端螺旋體病,不過,這種勸告的主要原因似乎是擔心食用貓狗可能會損害這座城市作為「文明和現代首都」的形象,因為相當一部分供食用的「流浪貓狗」實際上是城市裏丟失的寵物[23]。
印度的部分地區也有食用貓肉的習慣。貓肉是Narikurvar族人婚禮的菜餚之一。在男性嬰兒出生時,Narikurvar族人有時也會烹飪貓肉湯慶祝。[24]
在澳大利亞愛麗斯泉地區,當地原住民有燒烤野貓肉的傳統,他們甚至發明了燉貓肉的食譜。而後來,當地的一些非原住民也開始食用貓肉。[25]
在喀麥隆,當地的一些文化認為,食用貓肉會給人們帶來好運。[26]
十八世紀的英國曾有食用貓肉的記錄。[27]
健康爭議
科學家曾指出,食用野貓可能使人類接觸一些病菌和毒素(例如狂犬病毒),對身體健康有害[25]。 越南曾有因屠宰並食用生病的貓而引起狂犬病的報告[30]。
對食用的禁止
2010年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起草了該國第一份《反虐待動物法》草案,其中就有禁止人們食用貓肉的條文,違反規定者最高可被拘留15日。[32]但這一草案至今仍未實質進入立法階段。不過中國的深圳於2020年3月31日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規定在當地禁止食用貓肉。[33]
2013年10月,秘魯當局下令停止舉辦當地年度的貓肉美食節(Festival Gastronomico del Gato)。當局稱頒布這一禁令是出於人道與食品安全雙重考慮,但這一規定遭到了當地民眾批評。有民眾認為,貓肉比兔肉或鴨肉更有營養,全球很多地方的人長期食用它,沒有任何壞處。[34]
2014年,瑞士動物保護組織向瑞士國會請願,要求立法禁止食用貓肉與狗肉。組織的創辦人托梅克表示,該請願已獲得1.6萬人簽名支持。[35]
文化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