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克勒爾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貝克勒爾環形山(Becquerel)是位於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隕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法國物理學家,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暨放射性現象發現者之一安托萬·亨利·貝克勒爾(1852年-1908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2]。

描述
該隕坑西側及西南分別與赫·喬·威爾斯環形山和特斯拉隕石坑相毗鄰、東側坐落布里奇曼環形山、范馬南隕石坑則位於它的南面,貝克勒爾環形山西南坑壁外延伸着一串長約100公里的庫爾恰托夫坑鏈,直止於它的東南[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40.79°N 129.5°E,直徑62.86公里[4],深度約2.73公里[1]。
貝克勒爾環形山是一座古老且嚴重損毀的撞擊坑,形似月表上一處形狀不規則的窪地,隕坑外側壁已磨損、變形,成為一圈環坑底的嶙峋起伏的山地,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位於西北坑壁上包括衛星坑"貝克勒爾 X"在內的一對小撞擊坑。貝克勒爾環形山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230米[1],內部容積約有3395公里3[1]。沿西南邊緣分布着一道平行的谷地,很可能是數座相重疊的小隕坑所組成,坑內地表大體平坦,但部分區域稍坎坷,表面散布有幾座微小的隕坑,靠坑底南部有一處幽暗區,反照率明顯低於周邊地形。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赫·喬·威爾斯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