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椿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趙椿年(1864年—1942年)字劍秋,一字春木,晚號坡鄰(因為故居在前北岸藤花舊館東),江蘇常州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1]

生平

趙椿年13歲肄業於龍城書院,16歲中秀才頭名,後入上海求志書院師從俞曲園。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人,嗣後留在北京考取內閣中書。光緒廿四年(1898年)中進士,同年五月,授內閣中書[2],後以知府分發江西,入江西巡撫幕府,幫助推行新政,起草政令規章。宣統元年(1909年),趙椿年任資政院欽選議員。辛亥革命時,楊士琦南北議和北方代表,赴上海之前邀請趙椿年同行。在上海南陽路惜陰堂,他和族叔趙鳳昌相談甚歡,「對南北和議多所贊劃」。[1]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由袁世凱接任。莊蘊寬作為原南京臨時政府代表,出任審計院院長,趙椿年任審計院副院長,二人因系「少時同學,交誼最篤」。民國六年(1917年),趙椿年任崇文門監督。趙椿年還兩次出任北京政府財政次長。[1]

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北京政府倒台,趙椿年辭去財政次長職務。當時,北京自來水公司準備整頓,推趙椿年任總經理。任內,他努力經營,「未嘗妄用局中一錢,博得股東及僚屬交口稱讚。」[1]

趙椿年工書法及詩歌,晚年將收藏的漢魏碑帖陸續刊印為《覃研齋石鼓十種》、《考釋》、《覃研齋詩存》。[1]

民國卅一年三月廿三日(1942年),趙椿年因中風病逝於北京米市胡同48號寓所內。[1]

Remove ads

家庭

  • 他是清朝乾嘉時期學者趙翼的六世孫。趙鳳昌是他的族叔。[1]
  • 他的妻子呂鳳,字桐花,能作詞,工篆書及繪畫,著《清聲閣詞》。[1]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