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秀山體育場
位于中国广州市的体育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越秀山體育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體育場,位於越秀山南麓,鎮海樓下方。體育場依山而建,可容納最多20,000名觀眾。自1950年建成以來,越秀山體育場承辦了多項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是廣州足球文化的重要載體,被稱為廣州足球乃至南粵足球的「福地」、「聖地」。同時,體育場曾舉辦涉外的政治、文化等大型活動。[4]
由於體育場依山谷而建,地形狹窄,導致其長寬不符合目前田徑比賽的標準,因此體育場在競技體育方面的功能大多為足球。1979年,第1屆省港杯首回合賽事就在越秀山體育場舉行。而1984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六運會、九運會、廣州亞運會、十五運會等賽事亦在此處進行部分組別的足球比賽。體育場也用作俱樂部主場,是廣州足球俱樂部及其前身「中南白隊」的傳統主場,亞運會後作為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後稱廣州城足球俱樂部)主場,惟該兩支球隊已解散。現為廣東廣州豹足球俱樂部主場。
Remove ads
設施
體育場用地面積39916.7平方米,建築面積12165.45平方米,三面環山,其中北、西、南三面看台依託自然地形,呈45度斜坡設計。看台東向為建於1956年、七層高的門樓,門樓首層兩側配有球員更衣室及其他功能房,其餘樓層為廣州市足球協會[5]、廣州市越秀山體育中心[6]及其他企業單位[7]的辦公場地,新聞發布廳等。[8]
看台座椅採用漸變黃色,外立面蓋罩採用灰色,座位數約為1.8萬至2萬座,南北看台與賽場的距離僅4米(約4條標準田徑跑道寬度),形成「俯衝式」觀賽視角。南北看台的頂棚則配有LED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而西面看台則配備LED計分牌及計時計分用房,北面看台配有解說評論席、貴賓包廂若干。[3][9][10]
體育場內為長105米、寬68米的標準足球場,草坪採用「蘭引三號」天然草莖,並配備節水灌溉系統,外圍環繞一條400米藍色環形跑道,跑道周圍擋牆為深綠色。[3][9]
歷史

此處原為越秀山南麓一片相對平整的小山谷,在清末原為存放彈藥的永安藥庫。民國初年,廣州市政府撥此地建立一個1.7萬平方米的公共運動場,稱觀音山足球場。1926年4月,第一屆廣州市轄學校運動會在此舉辦,此後連續在此舉辦了五屆。儘管不少學校、單位和體育愛好者在此活動,但此地仍屬一片缺乏體育設施和管理的簡陋空地[1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廣州的大型體育場僅有東較場(現稱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而該體育場規模較小,設備較簡陋。1949年10月解放軍進入廣州後,廣州市青年團工委計劃於同年11月舉行「慶祝廣州解放文藝演出」,因此需要一個可容數以萬計觀眾的演出場地,最後找到了越秀山腳下的一塊荒地。[13]文藝演出成功舉行後,廣州市人民政府考慮開展體育運動及公共社會活動需要場所,擬建帶看台的大型體育場,但限於經濟條件而無法在平地上建設。而觀音山(現稱越秀山)鎮海樓以南、中山紀念碑以東的的山谷、其盆地形狀與尺度接近大型體育場(即足球場及400米環形跑道)要求,南北西三面山坡,可作看台。而三面環山的地形也為建國初期的廣州節省了工程材料和經費。[14]1950年1月1日,「廣州市各界青年慶祝元旦體育表演大會」在此舉行,數萬名青年沿山坡而坐,時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號召全市青年義務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在越秀山建設一個人民體育場」[15]。
修築越秀山體育場計劃分為三期,整體規劃為將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平整成一個配有400米環形跑道的綜合運動場,並興建五層看台,每層設有11排座位,設計總容納量約為7萬人。第一期是平整場地,修建跑道,以及建設可容納約1萬人的基礎看台;第二期則繼續向東擴展看台的範圍並向上修建座級;第三期聚焦於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設立運動場辦事處、司令台、門口牌樓、停車場等。為統籌建設工作,修建委員會以市建設局為核心,成立工程建設委員會。組建了由市青年團為核心的聯絡動員委員會,負責發動各界青年參加義務勞動。[13]
1950年3月24日[16],越秀山體育場正式動工。南方大學的800多名師生首先進入工地,來自全市48個單位的1.8萬多人參加了越秀山體育場建設的義務勞動。入夏以後暴雨增多,而影響到施工進度。葉劍英視察過工地後,指示廣東省交通廳派出五台工程機械參與施工,極大加速工程進度。同時政府還採取「以工代賑」的形式,組織了5000多名失業工人加入到修建體育場中。到10月上旬,第一期工程完成。[13]10月9日,體育場正式啟用,舉行「歡迎世界民主青年聯盟代表團」集會。10月14日,為慶祝廣州解放一周年,廣州市第一屆人民體育運動大會在此開幕。而第二、第三期工程也隨後相繼完成[4]。1953年,越秀山體育場正式建成,佔地約4萬平方米,包括一個大型足球場和一條400米環形跑道,看台可容納上萬名觀眾。1956年,政府出資約100萬元對越秀山體育場進行擴建,建設了門樓、東南和東北方向的看台,以及為西側主席台加建上蓋雨棚,工程完成後,看台可容納約2.8萬名觀眾。[4][15][8]
Remove ads
1977年,為提升比賽條件,政府投入約180萬元安裝照明設施,建設了四座漫射燈塔,使體育場能夠承辦夜間賽事。[4]1981年,政府對場地進行了改造,足球場地鋪設了新草皮,並配備了自動噴水養護系統,使體育場的設施更為現代化。[4]1984年,出於提升觀眾安全與疏散效率的考慮,體育場對觀眾通道進行拓寬,將原有的1.4米拓寬到3.4米,改善了通行條件。[4]1987年,為籌備第六屆全國運動會,政府撥款120餘萬元對體育場進行全面翻新,包括安裝全新的記分與音響系統,在北看台增設貴賓休息區域,並對南看台進行擴建。翻新後,體育場的容量提升至3.3萬多人。[4]1998至2000年間,體育場再次進行改造,投入550萬元建設了總面積約5500平方米的觀眾看台罩棚,同時翻新了主入口門樓和相關功能用房,使整體結構更為一體化與現代化。[4]2001年,為承辦第九屆全國運動會,當局對體育場進行翻新草地,更新供電設施、音響設備,增添電子計分牌等工作。[16]
2004—2005年,政府耗資450萬元對場地進行翻新:田徑跑道由老的煤渣跑道改建為塑膠跑道;足球場從原來的100.5×64米擴寬到符合國際標準的105×68米;草皮更換為「蘭引三號」;將看台下的通道向里挖了3.1米,作為運動員的替補席空間。[16][17]
2008—2010年,為承辦2010年廣州亞運會足球比賽,政府投資2000餘萬元進行為期兩年的翻新工程,對觀眾席、電子顯示屏、功能房等進行全面配套更新,改造後最多可容納25000個座席。[18]
2012—2013年,廣州富力將越秀山體育場設為主場後,由於體育場舉辦中超賽事需按照亞足聯的標準改造,而體育場被查出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觀眾席沒有座位以及觀眾疏散存在隱患)[19],中國足協給予10輪聯賽的整改期限但仍未完成,2012賽季第12輪後的中超主場比賽暫時移至廣州大學城中心區體育場,而足協盃賽事則不受影響。[20][21]2012年10月,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和廣州市體育局、廣州市足協,以及越秀山體育場相關決策層商討出了一個迎合亞足聯的整改方案,其中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負責承擔其中最重要的兩項———觀眾席座位和VIP通道的建設,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將在水泥台階上設置有靠背的座椅,但座椅的數量估計只有1.8萬個左右,在此情況下有可能適當增加活動座椅,總座位大概在兩萬左右。[22]整個改造工程由富力集團斥資超600萬元,於2013年2月完成。[8]
2014年10月18日,亞足聯競賽部亞冠事務主管斯圖爾特對越秀山體育場提出了10條整改措施,改造方案最終定為9項。12月,廣州市政府採購網站發布了越秀山體育場專業照明系統改造項目的採購公告,公示期從12月8日至12月15日(5個工作日),提及此項改造是因應亞冠賽事要求而進行,這表明,只要越秀山體育場改造後,通過次年1月底的亞足聯與中國足協的驗收,就將成為新賽季富力亞冠及中超賽事的主場。[23]整改完畢後,由於夜場燈光等細節問題再被亞足聯要求整改。在將燈光重新布置以後,越秀山體育場已於2015年2月通過亞足聯驗收。[24]
2015年5月,由于越秀山體育場草坪整修工程多次未能及時完成,導致草皮坑窪不平而未能滿足賽事要求,廣州富力第8-第16輪中超聯賽主場賽事只能變更至大學城體育場進行。[25][26]
2016—2017年,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於2016年11月7日起對越秀山體育場足球場草地進行升級改造。本次改造以草坪及內部裝修翻新為主,參照歐洲球場的內部設計,對球員更衣室、VIP包廂、新聞發布廳、跑道、看台、大屏幕、擋雨棚等進行重點翻新。[27]於2017年中超第7輪重新亮相。[28][9]2017年7月9日-8月31日,越秀山體育場的跑道、頂棚、看台等區域進行翻新工程。備受關注的是,看台從原來的藍色變為黃色。[29]
2024年,為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政府投資近5000萬元對場館進行翻新,包括足球場及塑膠跑道重新鋪設、觀眾看台改造、牌坊及建築外立面修復以及賽事專用系統改造工程[30][31]。2024年12月31日完成改造,於2025年1月15日作為省港盃比賽場地首次公開亮相[32][33]。
Remove ads
用途
越秀山體育場既是體育運動的活動場所,也是20世紀中後葉廣州市民進行各種大型慶典和集會的地方。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州市每年的國慶、五一等群眾性集會,主會場都設在體育場內。1950年11月,廣州5萬多群眾在越秀山體育場舉行「反對美帝侵略朝鮮動員大會」[34];1951年5月1日,廣州各界群眾50萬人參加的五一勞動節暨抗美援朝示威大遊行,在越秀山體育場舉行了閱兵式[35]1953年3月9日,廣州的史太林的追悼大會在越秀山體育場舉行。[36]1959年的廣州地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活動在此舉行。[16]文革期間,廣州地區組織幾萬人參加的群眾集會遊行、批鬥大會也都集中在此,如廣州吊勞改犯事件,同樣也有在文革期間發生的六七暴動廣州聲討集會。[37][38]1978年9月18日,廣州地區的毛澤東追悼大會的主會場設於體育場內,約5萬人參與其中[39],同年10月粉碎「四人幫」慶祝大會亦在此處進行[18]。
Remove ads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州市的重要大型活動及體育比賽,幾乎都在越秀山體育場舉行。從建成開始,越秀山體育場就成為廣州足球隊的主場,見證了廣州足球運動的發展,「上山睇波」(到越秀山看球)是當時廣州市民最熱門的娛樂休閒活動之一[40]。
越秀山體育場作為廣州足球的核心場地,歷史上曾是多支職業足球隊的主場,更是廣州足球俱樂部的傳統主場,在此上演多場經典比賽。1954年6月,廣州市足協組建了第一支專業足球隊,名為「中南體院競技指導科足球隊白隊」(中南白隊),以越秀山體育場作為主場。[41]
1991年到1994年,廣州隊在此創造了連續三年主場不敗的聯賽紀錄。[42]廣州恆大2010年沖超成功後,因越秀山體育場不符合舉辦亞冠聯賽的標準,將2011賽季的聯賽主場遷至天河體育場,僅在越秀山體育場進行中國足協盃比賽、預備隊比賽以及二隊比賽。[8]
2011年7月,深圳鳳凰被富力地產收購併更名為廣州富力後,以越秀山體育場作為主場,並在此沖超成功。此後並一直成為廣州富力的主場,惟球隊於2023年解散。[43]
Remove ads
越秀山體育場曾於1979年1月19日作為首屆省港杯足球賽的比賽場地,促進了粵港兩地的交流與合作。此後,第2屆賽事仍在此舉辦,但接下來的40屆賽事中,僅有第31屆再次選擇該場地。直到第42屆賽事後,越秀山體育場才重新成為比賽場地。[47]
越秀山體育場曾作為1980年廣州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的兩個比賽場地之一,另一個比賽場地為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有西德國家青年足球隊、香港隊、日本隊、墨西哥國家業餘隊、羅馬尼亞巴克烏隊、中國隊和廣東隊參與。[48][49][50]
中國國家足球隊曾將越秀山體育場作為國際足球友誼賽的主場,包括2006年0-1負於洪都拉斯隊[51]、2007年0-2負於澳大利亞隊[52]和2010年1-0勝於馬其頓隊[53]。另外,中國隊也有在越秀山體育場對陣俱樂部的友誼賽,如1989年2-0勝於廣東萬寶隊[54]、1990年4-1勝於廣州白雲隊[55]、2007年0-2負於德國科特布斯[56]。
至於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方面,2009年由中國主辦的四國女足邀請賽的所有比賽均在越秀山體育場舉行,參賽的隊伍除了東道主中國隊外,還有韓國隊、芬蘭隊和新西蘭隊。[57]最終,中國隊在本屆賽事奪冠。[58]
1984年亞足聯亞洲盃外圍賽第四組的賽事在廣州舉行,越秀山體育場和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成為該小組的兩個比賽場地。[59]當中,中國隊在越秀山體育場6-0勝於約旦隊[60]、1-0勝於卡塔爾隊[61]。
越秀山體育場曾承辦1987年六運會、2001年九運會男女子足球比賽,2010年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的足球比賽和2025年十五運會女子足球U-16比賽。[4][62]2021年作為中超聯賽廣州賽區比賽球場之一。[63][64]
聲譽

越秀山體育場曾經長期作為廣州隊的聯賽主場。[65]越秀山體育場的氣氛非常熱烈,火爆的球市在國內非常出名。[66][3]2007年中甲聯賽最後一輪越秀山體育場座無虛席,共錄得三萬餘位觀眾入場。[67][68]2008年,越秀山體育場所在的廣州賽區被中國足協評為該年度中超最佳人氣賽區。[69]
越秀山體育場被廣州足球迷普遍地認為是廣州足球乃至南粵足球的「福地」、「聖地」。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越秀山體育場每逢有比賽,許多球迷會通宵排隊,只為買到一張球票,曾有買不到票的球迷爬上越秀山的樹上看比賽的紀錄。由於看台採用俯衝式結構,球迷認為觀賽體驗優於其他綜合性體育場。此外,越秀山體育場培育了容志行、古廣明、趙達裕、彭偉國、胡志軍、盧琳等一眾中國足壇上的南粵足球運動員。[70][71]
2009年,越秀山體育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場館經營示範單位。[72]2012年,體育場被評為越秀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73]2025年,體育場入選中國第十批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74]
事故
1957年11月7日,體育場舉行紀念俄國十月革命40周年的文藝及煙花晚會。晚上19時30分左右,第5號門附近,場外部分觀眾打算進入場內,但警察無法制止,令場面失控,門內梯形座位前幾排人被推倒,後面繼續往前涌,人群乘坡勢一層一層地壓下去,造成嚴重的踩踏事故,有33人死亡、16人重傷、41人輕傷。[75][76]
1972年8月17日,廣東隊與香港流浪隊在越秀山體育場進行比賽時,球迷相互擠壓,導致看台被擠塌,觀眾從高處墜下壓倒下層看台的觀眾,也造成死傷。這也是越秀山體育場唯一一次發生的看台擠塌事故。[7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