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近肖古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近肖古王(?—375年;在位時間:346年—375年)是朝鮮半島三國時期百濟的第十三任君主,名句。[1]
背景
近肖古王是百濟第十一任君主比流王的次子。在近肖古王之前,百濟的王位一直在百濟的第五任君主肖古王和第八任君主古爾王的後裔交替世襲。近肖古王在百濟第十二任君主契王去世後繼位標誌着肖古王世襲的最終勝利和這種輪迴的結束。
近肖古王掌權後,強化了百濟君主的集權,通過任命地方官員的手段消弱了百濟貴族的勢力。
領土擴張
百濟在近肖古王在位期間達到了鼎盛時期。369年,百濟吞併了所有殘餘的馬韓部落並將洛東河以西的伽倻納為臣屬。百濟領土面積達到空前最大。

369年, 高句麗攻打百濟,百濟給與全力反擊。371年,當時的百濟太子近仇首王率3萬軍隊拿下平壤並處死了高句麗故國原王。百濟從此稱霸黃海並控制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包括京畿道,忠清道,全羅道和部分江原道和黃海道地區。
對外關係
近肖古王採取與新羅友好與高句麗對抗的政策。366年, 近肖古王與新羅聯盟對付高句麗。371年,百濟太子近仇首王就曾大勝高句麗佔領平壤並處死了高句麗故國原王。
近肖古王積極引進中國文化。372年,百濟第一次派外交特使到東晉並得到冊封。近肖古王時期,百濟開創並引領了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的三邊貿易。中國以前一直是國際貿易主導者。但在中國丟失樂浪郡後,中國北部被不懂海運的匈奴,鮮卑和羌佔領。百濟遣南朝使臣宣稱曾短暫(420-479)佔據中國(東晉十六國)遼西晉平郡,成為當時東亞貿易的中心。(百濟略有遼西的記載首見於南朝的《宋書》。此外,《梁書》和《南史》也有類似相同的內容。作為百濟史上的一個歷史事件,並沒有記載於朝鮮的史書,而卻記載在中國南朝的史書上,這確實是值得研究的課題。372年,中國南朝時東晉,北朝是前秦,前秦大多數時間佔有今天遼寧省大部分領土。然後後燕、北燕、北魏相繼對遼西地區有效控制,並有史載建制。《宋書(南朝宋)·卷97·列傳57·夷蠻》:「東夷 百濟國 ,本與高驪俱在遼東之東千餘里,其後高驪略有遼東,百濟略有遼西。 百濟所治,謂之晉平郡晉平縣」[2]
文化
近肖古王鼓勵文化發展。百濟拿下帶方郡後,許多中國學者被邀請到百濟宮中。百濟通過這些學者和與東晉的貿易往來中吸收中國文化。
近肖古王在位期間還命高興(原籍不詳,一說原樂浪郡漢人)撰寫了百濟的漢文史書《書記》,不過此書並沒有流傳下來。
近肖古王時期,百濟開始向日本輸出儒家思想,曾派阿直岐前往日本,教授應神天皇太子莬道稚郎子等《論語》、《千字文》等儒家經典。[3]:37
影視作品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