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必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鄭必堅(1932年5月),男,四川富順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國共產黨的高級理論智囊,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提出者。

生平

早年,鄭必堅先後在重慶南開中學、天津耀華中學讀書。1950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經濟系;1951年,曾赴廣西參加土地改革運動;1952年,轉入「本碩連讀」的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學習;1954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55年1月,調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鄭必堅受衝擊,被下放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五七幹校勞動改造;1972年,恢復工作,調國務院科教組任職;1975年,進入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毛澤東去世後,1976年10月,調「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參與毛澤東理論、著作的整理工作;並於1977年年初與龔育之共同起草了一篇題為《學好文件抓好綱》的社論,正式提出「兩個凡是」的理論。

1980年,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理論組副組長,在此期間,受到鄧力群的賞識;1982年,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特別助理、兼政治秘書;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1];1992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正部長級,並在中共十四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會委員;1997年,出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還連任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2002年3月,退休。

2003年3月,鄭必堅當選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並兼任中共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主任[2]

Remove ads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