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韓故城

先秦时期郑国和韩国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韩故城map
Remove ads

鄭韓故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市區,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處一帶,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韓國都城的遺址。

快速預覽 鄭韓故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城垣

鄭韓故城城垣平面呈不規則形,周長19公里,面積在16平方公里以上,分為東城和西城,中間由隔牆分開。其中西城為宮城,主要為宮殿區和大多貴族府邸;東城為郭城,面積較大,分布着鄭國貴族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居住區、宗教禮儀性祭祀區等。距《左傳》、《史記》等古籍記載,鄭國都城有14處城門,現今殘存的鄭韓故城城牆有20處缺口,其中多處應為城門位置[1]

2017年2月,考古學家在東城北城門遺址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城門和瓮城[2][3]

鄭國宮城

鄭國宮城位於西城,今閣老墳村一帶,坐西向東,發現部分地下的春秋時期夯土建築基址。除此之外,在該村的西部仍保存有一處地面夯土高台建築基址遺存,俗稱「梳妝枱」,南北長135米,東西寬80米,高8米。台上有陶井圈構築的水井,以及埋入地下的陶排水管道。在台基外地下發現夯土築成的圍牆遺蹟。鄭國的祖廟和社稷遺址主要分布在東城,發現多處與祭祀有關的青銅禮器坑和樂器坑[1]

韓國宮城

韓國宮城亦在閣老墳村周圍,面積較鄭國宮殿區擴大,朝向改為坐北朝南。夯土建築基址遺存較多,其中面積小的數百平方米,大的上萬平方米。另外發現有「地下冷藏」遺址、灰坑、窖穴、水井等遺存。宮城牆用紅粘土夯築,寬約15米,牆外側有壕溝,寬15米,深約5-8米[1]

手工業遺址

鄭韓兩國的手工業在春秋戰國時期較為發達,《戰國策·韓策》中有「天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的記載。鄭韓故城內外,發現有鑄銅遺址、冶鐵遺址、制骨遺址、製陶遺址、制玉遺址、繅絲作坊遺址、鑄幣遺址等,大多分布於東城,個別位於西城或城外[1]

墓葬

鄭國墓葬

目前發現兩處鄭國貴族墓地,一處為1923年發現的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有包括蓮鶴方壺在內的精美青銅器(新鄭彝器)。新鄭彝器出土後引起轟動,被押運到當時的省會開封,交由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即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新鄭彝器也成為了河南博物院的第一批藏品。之後歷經戰亂,這批青銅器目前分別藏於河南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處[4]

另一處為後端灣鄭國貴族墓地,在16萬平方米範圍內分布有3000餘座古墓葬。其中中型以上墓葬206座,長寬在15米以上的墓葬有14座,長寬超過20米的特大型墓有4座,另有23座大中型車馬坑。2003年8月,於後端灣墓地發掘出一座鄭公大墓(一號坑),平面呈「中」字形,南北總長45米。墓室長13.9米,寬10.95米,深7.5米,帶雙斜坡墓道,為首次發現帶雙斜坡墓道的春秋諸侯墓,墓道上拆葬車輛45輛。發掘的一座車馬坑,東西長10.4米,南北寬8.4米,深5米,拆葬車22輛,殉馬40餘匹[1]

2017年2月,開始對一號坑西側的三號坑進行考古發掘,該車馬坑南北長約12米,東西寬11米[5]。坑內發現4輛車,以及122匹馬的骸骨。其中1輛為安車,車頂有紋路呈方格狀的彩席遺痕,紋飾上遺留有紅、黑、褐等多種顏色,車輪上輻條達26根,為鄭韓故城遺址中發現的形制最大、裝飾最豪華的馬車[6][7][8]。鄭國三號車馬坑作為鄭韓故城遺址考古的一部分,也因此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9]

Remove ads

韓國墓葬

Thumb
西亞斯國際學院內的一處韓王陵

韓國王室的墓地分布於鄭韓故城外的周圍地區,目前已查明的韓王陵及韓國王室墓共有11處陵區28座陵墓,分布在許崗村、王行莊村、西亞斯國際學院內等地。這些墓葬均為南北向,平面多為「中」、「舟」、「甲」字型,並多帶有陪葬坑。王陵及陪葬墓均有高大土冢,部分墓冢上有建築遺蹟[1]

保護情況

Thumb
鄭韓故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示牌

1961年,鄭韓故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後勘察發掘。2006年5月,韓王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鄭韓故城。

2013年12月,鄭韓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10]。2017年12月2日,國家文物局在浙江慈谿召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鄭韓故城作為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