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氏鴨龍屬

直拇指龙类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里氏鸭龙属
Remove ads

里氏鴨龍學名Riabininohadros,意為「里亞賓寧英語Anatoly Riabinin鴨嘴龍」)是直姆指龍類恐龍已滅絕的一個屬,生存於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階克里米亞模式種衛氏里氏鴨龍Riabininohadros weberi,後來更正為R. weberae[1][4]原為正骨龍的一個種,直到2015年才建立新屬。[4]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1945年,安納托利·尼古拉維奇·里亞賓寧英語Anatoly Riabinin(Anatoly Nikolaevich Riabinin)根據烏克蘭(當時為蘇聯的一部分)克里米亞一個馬斯特里赫特階的未命名地層中發現的後肢骨骼首次將其命名為衛氏正骨龍(Orthomerus weberi),[2]種名紀念G·F·韋伯(G. F. Weber),她於1934年在巴赫奇薩賴附近發現這些標本。該發現於1937年發表在科學文獻中。[5]由於韋伯是女性,因此列夫·尼索夫(Lev Nesov)於1995年將種名改為陰性形式weberae[3]儘管在近期的鴨嘴龍科研究中被劃入疑名,[6][7]但俄羅斯業餘古生物學家羅曼·烏蘭斯基(Roman Ulansky)仍將其非正式命名為新屬里氏鴨龍。[4]由於出版物不符合《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要求,因此「里氏鴨龍」在洛帕丁和阿韋里亞諾夫於2020年正式發表之前並不是該分類單元的有效名稱。[1]

標本ZGTM 5751是在克里米亞貝什科什山(Mt. Besh-Kosh)一處未命名的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階海相沉積層中發現,位於卡西米羅夫小箭石英語BelemnellaBelemnella casimirovensis)菊石帶。[8]主要由左後肢組成,包括股骨、脛骨、脛骨、距骨、跟骨,第二和第三跖骨及第二趾第一趾骨。2018年發現里亞賓寧錯誤鑑別了幾塊骨骼,也有部分右脛骨被證實存在。1965年阿萊希諾出土的一具幼龍骨骼被視為鴨嘴龍科的一個新物種。[9]

Remove ads

分類

由於正骨龍通常被歸入鴨嘴龍科或與之關係很近的演化支,因此透過對該類群的研究來確定其演化位置。[6][7][4]然而,正如洛帕丁和阿韋里亞諾夫在2020年指出,里氏鴨龍的股骨非常獨特,在禽龍類(包括鴨嘴龍科及其近親)中沒有形態學上的相似物種。相反,洛帕丁和阿韋里亞諾夫根據形態原始的跟骨將其分類為直姆指龍類(更具體地說是硬棘龍類)的原始成員,遠在鴨嘴龍超科之外,與演化支中的其他分類單元關係不明。[1]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