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科環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里科環形山(Ricco)是月球背面北極區附近一座年輕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其名稱取意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萊·里科(1844年-1911年),1970年該名稱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該隕坑坐落在巨大的米蘭科維奇環形山東南坑壁上,西南靠近較大的卡爾平斯基環形山、東面和東南偏南分別毗鄰蒂森環形山和羅伯茨環形山[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74.92°N 177.05°W,直徑65.83公里[4],深約2.74公里[1]。
里科環形山是一座相對年輕的撞擊坑,外觀形狀接近圓形,除西南段外,其餘部分坑壁未受到明顯的撞擊侵蝕,邊緣輪廓較為清晰。沿西南側內、外壁覆蓋了卡爾平斯基環形山的噴出物,部分甚至抵達坑底,而它自身的外側坡則佔據了米蘭科維奇環形山坑底近四分之一。里科環形山的內側壁已部分坍塌,形成了一系列陡峭的崖壁或階狀坡及堆積在坑底的岩屑堆,其中重疊在米蘭科維奇環形山之上的西北側階坡結構分布最廣泛。該隕坑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50米[1],內部容積約2776.91立方千米[1],坑底中心點附近的山嶺群間分布有一些平坦區,坑底南北還各坐落了一道低矮的小山脊,西北部散布有一些小山丘。
Remove ads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