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重慶西站
位于沙坪坝区,重庆市主要客运火车站,2018年启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重慶西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沙坪垻區上橋,是重慶市以鐵路為主,集長途大巴、巴士、軌道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重慶西站是重慶鐵路樞紐「重慶北、重慶西、重慶東」三座主要車站之一。重慶西站作為渝貴鐵路同步配套工程,於2014年底開工建設,2018年1月25日一期工程隨渝貴鐵路通車投入使用[3],二期工程計劃於2020年竣工並投入使用[4]。
Remove ads
建築和設施


站房在軌道和月台的上空和東側。正立面獨特的眼睛形狀造型象徵着「重慶之眼」。站房在建造時採用了大跨度的組合拱結構,下拱受力跨度為108米、上拱受力跨度為192米,是全國鐵路車站中最大的,創造了車站主出入口寬敞的空間。[5]
站房建築面積11.96萬平方米,主體南北面寬276米,最窄處150米,東西進深420米,站房總高度37米,檐口標高33米。車站從上到下為高架層(9.60米)、月台層(地面)、地下停車層(-5.90米)、出站層(-10.80米)、環線和5號線月台層(-18.80米),預留的12號線站廳層(-26.90米)和月台層(-33.20米)。[5]
候車廳位於高架層,面積為5.25萬平方米,設有22個檢票口,每個檢票口都有自動檢票機,另外高架層還設有夾層,上面有商店、餐廳和乘客休息的地方[6]。地面層有東、南、北面3個方向進站口,其中東側主入口兩側設有2個售票大堂;東門附近設有6部扶手電梯,連接高架層的候車廳;南門和北門外為臨時停車點,便於自駕和乘坐網約車、的士的乘客進出站;站前廣場位於地面層、站房的東門外,兩側設有長途大巴發車場、巴士總站及巴士停靠站[7]。
車站建造時運用了多項技術。車站內設有智能控制系統,能通過中央空調和天窗調節室內的溫度和空氣質素,還能根據客流量調節燈光的亮度。為了實現拱結構的大跨度,設計方應用了屈曲約束支撐;拱結構和大跨度空間的鋼結構中裝有傳感器,使車站的管理人員能實時監測這些建築結構的受力和變形情況。車站採用了清水混凝土無月台柱雨棚設計,既避免了傳統鋼結構雨棚鏽蝕後的危險,也減少了維護的成本。設計和施工方採用了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使管線和機房設備能整齊安放。在車站的設計階段,車站的每塊玻璃都被安排了編號和二維碼,以記錄相應玻璃的詳情;當玻璃損壞時,車站的維護人員可以憑藉這些信息,向生產廠家訂購合適的新玻璃。[5]
Remove ads


重慶西站規劃站內站場規模15座月台(1座側式月台、14座島式月台)、29個月台面、29條到發線,分為渝昆場和渝貴場。渝貴場位於站場西側,南接渝貴鐵路、北側通過童西聯絡線於童家溪路線所接入蘭渝鐵路,此外渝貴場北側還設有連接成渝客運專線半邊山路線所的西左、西右聯絡線,使得成渝客運專線上的列車能跨線至渝貴鐵路。渝昆場位於站場東側,北接井西線聯通渝懷鐵路、襄渝鐵路和遂渝鐵路,另設有至梨樹灣和中梁山的聯絡線。渝昆場和渝貴場通過位於車站北側的歌樂山站和K141路線所間的聯絡線聯通[論文 1]。
車站附近設有重慶西動車運用所,由原重慶西站改建而成,負責本站部分始發動車組的整備工作[8]。2019年7月10月,動車運用所內建成的重慶西客整所和位於原梨樹灣站的機務折返段投入使用,為本站始發的普速列車車底和機車進行整備[9][10]。。
規劃
2011年,中鐵二院工程集團為重慶鐵路樞紐製作了一份報告。在這份文件裏,中鐵二院的工程師指出,在蘭渝鐵路、渝貴鐵路等一系列新路線開通,遂渝鐵路、襄渝鐵路等既有線建成複線後,重慶北站和重慶站將無法滿足樞紐內的客運需求,重慶樞紐急需新建第三座客運車站或改造現有的車站;再考慮到蘭渝、渝貴兩條南北走向的幹線鐵路,新建車站來承接來往南北方向的客流成為了更合適的方案[論文 2][論文 3]。儘管如此,在2007年時,中鐵二院工程集團和重慶市人民政府也討論過只擴建重慶北站的可能[11]。
根據重慶市「一城五片」的規劃,有4個片區位於嘉陵江西南面,所以計劃中的第三座車站也定在了嘉陵江-朝天門-長江(朝天門以東段)一線的西南面[論文 3]。另外2010年代前後,為減少中心城區的噪音和空氣污染,重慶市人民政府推進市區的工廠逐步搬遷至中梁山以西的地區[12][13][14],所以原先在中心城區、臨近工廠的原重慶東站和原重慶西站就逐漸失去了作用,因此被計劃停用[論文 3]。這給新的車站提供了可用的位置。
Remove ads
除了蘭渝和渝貴兩條鐵路,第三座車站還計劃接入渝廈高速鐵路和重慶-宜賓城際鐵路。鑑於蘭渝鐵路可以先接入重慶北站,而渝貴鐵路尚沒有可用的大型車站,第三座車站的位置將由渝貴鐵路在樞紐內的走向決定。[論文 3]
在規劃渝貴鐵路接入重慶樞紐的方案時,中鐵二院提出了2個方案:沿渝黔高速公路,經南岸區,在茶園片區設站的「東線方案」,以及經既有川黔鐵路和小梨線的「西線方案」。由於「東線方案」中車站的位置(後成為重慶東站)不理想,所以最後「西線方案」被採納。[論文 3]
計劃中,第三座車站是由客運場和機車、車輛、動車維護設施構成的龐大節點[論文 3]。在渝貴鐵路的走向確定後,囿於路線附近的居民區,以及沿着既有路線建起的工廠,第三座車站的位置只剩下了原梨樹灣站、原重慶東站、聖馬小區和原重慶西站4個選擇[論文 3]。2007年時,重慶市人民政府曾初步決定在原重慶西站建成這第三座車站[11],後又於2008年決定在上橋新建這一車站[15]。
基於廢除原重慶東站和原重慶西站的計劃,最終第三座車站的客運場在原重慶東站的位置建成,維護設施在原重慶西站的位置建成,形成了今天重慶西站的布局[論文 3]。
2007年6月4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市長辦公會上,中鐵二院工程集團和重慶市規劃局匯報了重慶鐵路樞紐第三座客運站的規劃,隨後會議討論了相關規劃。按照當時的規劃,這個新車站將位於原重慶西站的位置,將建成大型交通廣場,以及長途大巴站,並接入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支線和5號線[11]。
2008年8月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宣布,在沙坪垻區上橋村附近新建第三座客運站,佔地約1200畝,初步匡算投資為37億元。除了修建大的旅客疏導廣場外,車站還會設置巴士和城際巴士汽車轉乘站,形成巴士、城際巴士、軌道交通三位一體的立體轉乘交通體系。[15]
2010年8月23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第79次常務會初步通過了《重慶西站設計方案》,確定西站的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分為五層,站房主體南北面寬276米,最窄處150米,東西進深420米,站房總高度37米,檐口標高33米。車站規模為31個月台面、33條到發線,設長途大巴站、巴士總站、軌道交通、出租候客區、停車場等配套交通設施。[16]
Remove ads
歷史
- 2010年12月,原重慶東站開始拆除,本站開始籌建[19]。
- 2014年12月9日,重慶西站正式開工建設[19]。
- 2015年,本站所在地啟動拆遷[20]。
- 2016年4月,站房拱形大門初步成型[20]。
- 2017年10月,車站基本成型[20]。12月31日,重慶西站舉行亮燈儀式和煙火表演,一些市民前來拍照留念。至此,車站在施工1126天後宣告建成。[21]
- 2018年1月25日,重慶西站一期工程投入使用。[22]而二期工程則計劃於2020年竣工[23]。
- 2019年7月10日,原由重慶北站南廣場始發終到的普速列車改由重慶西站辦理作業[24]。
- 2021年1月20日,地鐵重慶西站隨重慶軌道交通環線剩餘段及5號線一期南段開通營運[25]。通過免安檢通道,乘客無需再經過地鐵站的安檢,直接進入地鐵站乘車[26]。
- 2022年8月,在沙坪垻區發現數例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後,成都局集團宣布,本站仍將正常營運[27]。
中鐵十二局與山西建設投資集團四建集團聯合承建[28],因此榮獲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29]。二期工程由中鐵十四局承建[30]。
營運數據
Remove ads
存在問題
據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在2018年8月的報道,在二期工程尚未完工期間,重慶西站存在交通接駁不方便的問題[31]。2020年重慶市兩會前夕,沙坪垻區政協收到了《關於改善重慶西站「打車難」問題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32]。
有的士司機表示,車站的位置「太偏遠」,司機不願意來[31]。
在車站剛啟用時,由於在客流繁忙時間缺乏相應的疏導,又受限於尚未完工的部分,一些不知如何出站的乘客選擇翻越護欄和圍牆,大量旅客迷路甚至催生出「收費帶路出站」的亂象。「帶路人」也認為重慶西站「設計很怪異」、「是個大迷宮」。[31]
根據停車場的設計,私家車和的士共用一個入口,而通往入口的四線行車在入口縮為一線行車,迫使車輛在入口形成數百米長的車龍。擁擠的停車場還導致了的士供應的緊張。[31]
在二期工程進行時,站前廣場道路被暫時封閉,導致網約車只能在車站約1公里外的車站派出所處載客,而前往該地的馬路當時還沒有路燈。記者採訪的一名乘客因為難以找到上車地點,在叫車4次、等候2小時後才成功坐上網約車。[31]
重慶火車西站地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主任表示,由於車站是「邊營運,邊建設」,相關的配套交通還不完善,又由於車站設計時估計六成乘客乘坐巴士,而實際上乘客只有二成,近一半的乘客選擇網約車,停車場設計的900個車位供不應求,這些都導致了乘客轉乘時的不便。管委會主任還表示,他們已着手新建地面停車場、增加出入通道、增設行人便道來緩解這一問題。[31]2018年9月27日,《重慶日報》記者在實地探訪時發現,車站的指路標識都已更新,巴士、長途客車、的士乘車點等位置增加了標誌。29日,沙坪垻區政府、西站投資公司(屬於重慶市地產集團)對外透露,車站新建的臨時行人路、行車線和停車場將在次日投入使用,包括東、南、北三個方向各一條新建行人通道,南北兩側落客平台各一條連接地面廣場的新行人通道。[33]
雖然本站在開通後就有巴士路線、高鐵快線、機場巴士10多趟,但是大部分路線都在22時收班,23時以後只有2條巴士路線還在服務,而這之後仍然有10個到達重慶西站的列車車次。[31]
基於停車場的窘況,再加上運輸管理部門對載客地點的要求,相當多的士司機不願前來載客,甚至到了車站也會放棄載客,這又導致等候的士的隊伍變長。根據記者在2018年3月的實地探訪,在18時左右,等候的士的隊伍有100多米,而10分鐘內只有5輛的士前來載客,預計隊伍末尾的旅客需要等候近2小時。的士的短缺迫使指引交通的志願者建議乘客「先坐一站路的巴士再在外面打車」。[31]為了緩解的士的問題,在2018年春運期間,「雷鋒的士」——重慶市的士司機組織的志願者隊伍——組織了「雷鋒的士情·溫暖回家路」活動,共1500台的士前往本站和重慶北站搭載出站的旅客[34]。[20]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