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鋸鱗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鋸鱗蝰
Remove ads

鋸鱗蝰學名Echis carinatus)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鋸鱗蝰屬下的一種毒蛇,主要分布於中東中亞地區,尤其是印度次大陸一帶。鋸鱗蝰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亦是四者中體型最細小的。[2]目前共有5個亞種已被確認。[3]

快速預覽 鋸鱗蝰, 科學分類 ...

種加詞carinatus」意為「具龍骨狀脊的」。

Remove ads

特徵

Thumb
印度的鋸鱗蝰

鋸鱗蝰體長約為38至80公分,但一般而言較少長越60公分。[4]頭部與頸部有明顯的分野,鼻端圓短,鼻孔分布在三片鱗片上,額冠鋪滿細碎的尖刺狀鱗片,部分鋸鱗蝰擁有明顯較為大片的眶上鱗。眶邊鱗片約有9至21片,上唇鱗(為數10至12片)與雙眼間有1至3組鱗片,第四片一般較大片,眶下鱗則有10至13片。[4][5]身上的背鱗有25至39組鱗片,成尖刺狀,鱗片末梢有小孔。兩側鱗片呈鋸齒狀排列。腹鱗約有143至189組,鱗緣較圓滑,將整個蛇腹覆蓋。尾下鱗為單片結構,為數約21至52組,肛鱗亦只有1片。[4][5]

鋸鱗蝰的身體顏色以灰色橄欖色棕色為基調,背部及兩側有多種顏色的變化,但多數伴隨着白色的小斑點,鱗緣呈深棕色。身體背側有波浪形的白色帶紋縱向地分佈。頭額位置有白色的十字架狀或三叉狀的斑紋,雙眼至下顎一帶亦有傾斜狀的白色帶紋。腹部呈白色或粉紅色,間中或有棕色小斑點。[4][5]

Remove ads

地理分布

鋸鱗蝰主要分布於亞洲,尤多於印度次大陸,其分布地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另外,鋸鱗蝰亦分布於中東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拉克伊朗西南部。中亞地區的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尼斯坦塔吉克斯坦亦有相當分布量。[1][6][7]

棲息

鋸鱗蝰能棲息於很多不同的地理環境之中,包括沙漠、岩石群、軟泥地及灌木林。牠們常躲在間隙較寬的岩石群間。高達海拔1982俾路支地區亦能找到牠們的蹤影。[4]

生態行為

Thumb
運用側行式移動的鋸鱗蝰

鋸鱗蝰多於夜間或天色微明的時份活動(雖然也有發現鋸鱗蝰亦會於日間活動[4]),日間時鋸鱗蝰多會在洞穴、岩間躲藏起來。而居於沙地的鋸鱗蝰,則會將身體稍為潛藏在沙土中,只將頭部露出。

在雨天過後,或潮濕夜間,鋸鱗蝰將處於最活躍的狀態。[8]牠們亦會於矮樹叢或灌木林間攀移往來,有時更會攀至離地兩米之高。在雨天時有八成的鋸鱗蝰都會躲進矮樹林間,曾經有人發現過一群不下於20條的鋸鱗蝰集中地攀附在一株仙人掌或矮樹之上。[4]

鋸鱗蝰是造成最多蛇咬個案的品種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外表不易被發覺。 當處於戒備狀態時,鋸鱗蝰會擺出一副獨特的姿態:將身體蜷曲成數重緊壓的圈狀,並將頭部置在正中間,讓全身的肌肉蟄伏並保持彈性,準備隨時作出強烈的咬擊(參見附圖)。[9]

鋸鱗蝰常採用側行式移動(詳見「蛇行」),讓牠能於快捷移動的同時隨時保持靈活及警覺。牠們能以直線式作移動,但由於牠們常身處於沙漠地帶,因此較常以側行式活動。而且使用側行式移動時,鋸鱗蝰的身體只有兩點會接觸到地面(作為力點而向外拋出的頭部,以及身體上作為支撐點的最強肌肉群),這樣可避免身體被高溫的地面所灼傷。[4]在鋸鱗蝰分布地的較北地區,由於天氣普遍較為寒冷的關係,冬天時鋸鱗蝰可能會進入冬眠狀態。[9]

Remove ads

獵食習慣

鋸鱗蝰多捕食類、蜥蜴類,與及一些節肢動物蠍子蜈蚣,也會捕食大型的昆蟲[9]牠們的獵食對象範圍甚廣,視乎其棲息地區附近有甚麼活躍生物。[4]

繁殖

印度的鋸鱗蝰是卵胎生的蛇類。在北印度,鋸鱗蝰多於冬天進行交配,於四月八月時便會誕下幼蛇。幼蛇身體約長11至15公分長,每胎約能生產3至15條,最多能生23條。[9][4]

毒性

鋸鱗蝰的毒屬出血毒,能一次過分泌平均18毫克的毒液,最高紀錄是72毫克。牠們能向生物注射12毫克的毒素,而只需要5毫克的毒液就能將一名成年男子殺死。[9]中毒後,生物的身體機能系統會受到嚴重的破壞,更會導致死亡。被咬數分鐘內,傷口即時會出現疼痛、腫脹等徵狀,嚴重時更會令被咬傷的肢體在一至兩日間出現大量膿泡。[10]目前為止,在紀錄中鋸鱗蝰咬人事件有高達20%的致命率。[9]

鋸鱗蝰毒素有機會帶來更多嚴重的中毒徵狀,包括:流血不止、凝血異常、咯血、黑糞、血尿、異常狀態下的流鼻血,更會導致低血量性休克。而且中毒者亦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寡尿、尿閉情況,若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時候更要接受腎臟透析治療。不過血壓急降很少會導致這種情況,實際需要視乎患者中毒後血管內的溶血反應。有時候,由於患者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此需要進行腎臟透析。[10]

一般而言,在被鋸鱗蝰咬傷並中毒後的數小時內,能否接受相應的血清治療,是非常關鍵的。[10]目前至少有八種多用途血清及專門血清能有效地應付鋸鱗蝰的蛇毒。

鋸鱗蝰毒素是製作一種藥物的常用原料,稱為「鋸鱗蝰素(Echistatin)」,是一種抗凝血劑。雖然世界上有很多毒蛇都擁有相似的毒素,但鋸鱗蝰毒素的結構及生化反應較為簡單,讓醫學界及藥劑業能較易對其進行複製。事實上,要提煉鋸鱗蝰素,並非只以純化蛇毒的方式進行,當中涉及一定程度的化學合成步驟。[11][12][13]另一種利用鋸鱗蝰蛇毒所製作的藥物,名為「蛇靜脈酶(Ecarin)」。藥劑業有專門測試該種藥物的實驗,稱為「蛇靜脈酶凝結時間法(Ecarin Clotting Time)」,目的用作監控以水蛭素進行抗凝血治療的實用性。[14][15]另外,尚有一種抗凝藥替羅非班Tirofiban)亦是以鋸鱗蝰蛇毒為提煉對象。

Remove ads

亞種

更多資訊 亞種名[3], 學名及命名者[3] ...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