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壽纜車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西观岩的一条地面缆车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寿缆车
Remove ads

長壽纜車,又稱長壽西岩觀纜車,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城內,連接城區望江路和臨長江的河街(臨江街),是河街、關口往來城區中心的主要通道,是目前中國國內軌道最長、坡度最陡、運行最久的客運地面纜車[1],截至2023年重慶唯一在運營的客運地面纜車[2]

快速預覽 長壽纜車, 概覽 ...

歷史

Thumb
2010年左右的纜車

建設

清嘉慶五年(1800年)長壽城從銅鼓坎下(今河街)遷建到坎上(今城區),長壽城區便分為上下兩部分,二者高差165米,之間通過由5000餘級青石台階組成的三倒拐[2](街名)相連,三倒拐的日交通流量一度達到7000人和150噸貨物,上下十分不便[3]

1964年1月,長壽縣委和人民政府決定在三倒拐以西的西岩觀(一作西崖觀)修建纜車並成立了工程處,宋敬武任總指揮,秦大河任副總指揮,於天賜、白志亮任正副處長,郭恆惠負責設計,李固之負責現場施工指揮[3];3月,政府從城市維修費中劃撥3萬元人民幣,並從建築服務站、搬裝合作社、紅旗運輸社、城關鎮醫院、各公社聯合診所共5個集體單位藉資20.8萬元人民幣,總共對纜車投資23.8萬元人民幣,款項後於1970年還清[4][5]

1964年4月26日,纜車動工建設,由長壽縣建築服務公司承擔土木建設,長壽縣房管所承擔站房工程;建設期間土方工程全數由縣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學校師生、街道居民參加義務勞動完成,投入義務勞動工日7.4萬餘個,挖土石1.25萬餘立方米,壘砌條石2500餘立方米;9月29日主體工程完工,10月1日舉行試車典禮,15日起正式運營[3][4]

Thumb
纜車下站
Remove ads

後期運營維護

1979年上半年,纜車下部100米長的路基改造,改為弧形鋼筋混凝土結構;1982年,上部105米路基亦改造[4]

2010年1月31日起,纜車免費供市民乘坐[6];5月,纜車因PLC控制櫃故障又一度停運過一段時間[7]

2016年1月26日下午,纜車在運行中驅動輪出現異響,調查認為纜車驅動輪於1989年安裝使用,經27年較大強度的受力,輪體出現多處裂紋,同時端面跳動超過3.5毫米,存在解體安全隱患,需立即停用,後纜車停運維修[1]。因纜車原設計標準和技術規範均已不符合現行標準,無法直接復原原案[8],後長壽區政府投入450萬元人民幣,對纜車關鍵設備全部進行了技術改造和更新更換,增強了安全保障;2018年2月技改整體完工,5月纜車通過驗收,並於8月30日恢復試運行,是年國慶正式恢復運行[1]。此外,本次維護提升了纜車環境和景觀,在纜車站植入了齒輪、發動機、管道等工業元素,在車行道兩旁放置了大量花卉苗木,新置了雕塑、彩繪、景牆等[9]。改造後長壽纜車逐漸成為長壽的熱門地點[10];除接待遊客外,纜車主要服務於河街多個社區3000人左右出行;纜車每天運行時間為7:00-22:30,每車限載50人,單程耗時2分14秒[1]

2023年8月21日,長壽纜車再次停運並對纜車車廂及附屬設備進行更換施工,預計工工期十個月[11]

事故

2004年10月28日晚6時15分,纜車發生脫軌事故,失控滑行50餘米,造成8人受傷[12]。後對纜車進行安全改造,將原1000毫米軌距改為1240毫米,更換車廂,並加裝新的控制系統[13]

2013年8月24日早8時15分,纜車在上站到站後準備上下客時發生下滑事故,啟動緊急制動後滑行5米剎住,後經查系纜繩潤滑油污染了剎車盤導致[14]

結構

Thumb
纜車內部

軌道

長壽纜車由茅以升設計,中央位置設有供兩部纜車交會的魚腹式軌道[1],路線總長282.1米,垂直高度110米,平均坡度40.7度;軌距初為1000毫米[4],鋼軌自重每米24公斤,2004年改為1240毫米,鋼軌自重每米38公斤[13];路基最初邊緣砌條石,泥沙碎石填方,三合土澆築路面[4],後進行過不低於3次的大型改造[1]

車輛

長壽纜車為單輪立式纜車[8],最初車廂為鋼木結構[4],車廂用木質材料,車頂用鉛皮包面[3],設置抱閘保護系統;2004年更換為飛機材料,並加強底盤鋼材,增加高速制動、斷繩制動、減速保護、限位和過卷共5個緊急系統[13];2018年恢復運營後,車廂更換為粉紅色塗裝,車窗更換為更大的窗體[1][10]

運營

運營單位

長壽纜車最初由長壽纜車站運營[4],1964年成立,集體企業;於1997年改制成股份公司,現為長壽永恆纜車有限公司[13]

客流

纜車開通首年(1964年)年客運量21.13萬人次,收入5.3萬元人民幣[15],後上漲至日客流量6500人次左右[5];1983年年客運量718萬人次,收入179.3萬元人民幣[15];1985年長壽纜車有44名職工,年客流量868.99萬人次,年運營收入21.72萬元人民幣[4];至長壽通高速公路前時,纜車年運量高峰980萬人次,日高峰3萬人次(1999年前後[5]),累計運送20億人次[6]。2006年長壽開通公交,纜車的功能開始減弱[1];2010年乘車免費客流再次上漲,2013年日均發送旅客15000餘人次[16]

票價

長壽纜車最初上行票價3分人民幣每人次、下行2分人民幣每人次,經多次上漲漲至上行3角人民幣每人次、下行2角人民幣每人次[6],2010年1月31日起,纜車作為城市公共設施免費供市民乘坐[6],政府每年將投入120萬餘元人民幣的資金用於設備更新、維修、人員經費和電費等[17]

文物保護單位

長壽纜車於2013年劃入長壽區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8],屬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保護範圍為纜車東西圍牆、南北塔樓外牆外擴4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火神街南側道路邊緣,南至保護範圍南界向南外擴13至15米,沿公路外側邊緣,西至西側圍牆向西擴150米,北至火神街南多層建築南側邊緣[19]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