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開放天空條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開放天空條約》是一部允許締約成員國間進行非武裝空中偵察的條約。該法要求成員彼此執行空中偵察前應提前72小時通知,被偵查方應予以方便,且偵察機和其搭載的偵查設備受限,僅為固定翼飛機,且僅能搭載光學相機、攝像機、紅外線掃描裝置、合成孔徑雷達,而不能搭載收集、處理電磁波電子信號的設備等[2]。該條約是冷戰結束後建立的互信措施,以允許互相偵查的方式提升信任、穩定和可預見性,緩解地區緊張局勢、降低軍事衝突風險[2][3]。
「相互空中觀察」概念最早由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在1955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向蘇聯總理尼古拉·布爾加寧提出,但蘇聯拒絕了該概念。1989年,在美國總統喬治·布什的推動下,經北約與華約成員國多方談判,該條約得以於1992年3月24日在芬蘭赫爾辛基簽署[4][5],於2002年1月1日生效。
2020年11月22日,美國退出該條約。2021年1月15日,俄羅斯表示,伴隨美國退出,其它成員國無法保證其收集到的資訊不會與美國共享,俄最終於2021年12月退出該條約[6][7]。目前,該條約有32個成員國。
Remove ads
成員國
《開放天空條約》現有的32個締約成員國是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加拿大、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包括格陵蘭島)、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土耳其、烏克蘭和英國。吉爾吉斯簽署了該條約,但尚未批准。加拿大和匈牙利同時也是條約的保存國,以表彰他們對開放天空進程的特殊貢獻。保存國負責維護條約文件並提供行政支持。[8]
該條約無限期有效,允許其它國家加入。尚未成為條約締約國的後蘇聯國家可隨時加入。其它國家的申請須經開放天空協商委員會(OSCC)協商一致決定。自2002年該條約生效以來,已有八個國家加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文尼亞和瑞典。
開放天空諮詢委員會
概述
條例適用於締約國行使主權的領土,包括大陸、島嶼和領海。該條約規定,一個成員國的整個領土都是開放的。只有出於飛行安全的原因,而不是出於國家安全的原因才能限制觀察飛行。


偵察機可由觀察方或被觀察方提供。所有開放天空飛機和傳感器必須通過特定的認證和飛行前檢查程序,以確保其符合條約標準。
官方認證的美國偵察機是OC-135B偵察機。
加拿大使用一架配備「SAMSON」傳感器吊艙的C-130運輸機在其它締約國上空飛行。該吊艙是一個經過改裝的CC-130油箱,經過改裝後可以攜帶允許的傳感器以及相關的機載任務系統。由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加拿大、法國、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組成的國家聯盟擁有並運營該系統。SAMSON Pod的維護費用根據每個國家的飛行配額和實際使用情況分攤。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俄羅斯和烏克蘭在飛行偵察中使用安托諾夫An-30。捷克共和國也曾使用過安-30,但在2003年退役了全部安-30。
俄羅斯還使用圖-154M-ON偵察機。德國以前也使用這種型號,直到1997年的一次飛行事故中淘汰。俄羅斯正在逐步淘汰安-30和圖-154M-ON,被兩架註冊號為RA-64519和RA-64525的圖-214取代。
瑞典使用2004年認證的薩博340飛機(「OS-100」)[10]
直到2008年,認證的英國飛機是一架安多弗C.1(PR)飛機,註冊號XS596。英國使用過多種飛機用於偵察,包括薩博340、安-30和OC-135。[11]
Remove ads
開放天空飛機可能配備用於日間偵察的攝像頭,夜間偵察的紅外線掃描儀,以及全天候偵察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質量將允許識別主要軍事裝備(例如,允許成員國區分坦克和卡車),從而使軍事力量和軍事活動具有顯著的透明度。通過成員國之間的協議,可以增加傳感器類別並提高能力。開放天空條約中使用的所有傳感器必須可供所有締約國商業使用。圖像解像度限制為30厘米。[13]
每個締約國都有義務根據其被動配額接受觀察飛行。每個締約國可以進行與其被動配額一樣多的觀測飛行(主動配額)。在生效後的前三年,每個國家都有義務接受不超過其被動配額的75%的觀察飛行。由於美國的年度被動配額為42,這意味着在這三年期間,美國每年有義務接受不超過31次的觀察飛行。2005年期間,俄白聯盟國(為配額分配目的作為一個單一實體)只請求了兩次飛越美國的觀察飛行。美國有權對俄羅斯或白俄羅斯31個年度觀察飛行任務中的8個實施觀察飛行。此外,美國有權對烏克蘭實施一次觀察飛行,資訊與加拿大共享。[14]
締約國根據條約規定收集的資訊可應任何締約國的要求提供,但需支付複製費用。因此,每個締約國可獲得的資訊遠遠大於其在條約規定下可以收集的資訊。
歷史
1955年,在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古拉·布爾加寧舉行的日內瓦會議上,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提議美國和蘇聯對彼此的領土進行空中監視偵察,以向兩國保證對方沒有準備攻擊,但冷戰使蘇聯總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拒絕了艾森豪威爾的開放天空提議。[15][16]
34年後,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重新提出了開放天空的概念,作為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之間建立信任和安全的一種手段。1990年2月,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了一次涉及所有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國家的國際開放天空會議。隨後幾輪談判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奧地利維也納,芬蘭赫爾辛基舉行。[16]
1992年3月24日,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和23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在赫爾辛基簽署了《開放天空條約》。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完成批准程序後,條約於2002年1月2日生效。[16]
1992年11月,喬治·W·布什總統將美國開放天空觀察任務的總體培訓、管理、領導、協調和支持責任分配給了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下屬的現場檢查局(OSIA)。在2002年1月生效之前,DTRA對該條約的支持涉及參與訓練和聯合試飛(JTF)。截至2003年3月,DTRA已成功認證OC-135B飛機上的16種相機。2002年12月,美國成功在俄羅斯執行了首次「開放天空」任務。[16]
正式的偵察飛行始於2002年8月。在第一年,締約國進行了67次空中偵察。2004年,締約國進行了74次偵察,並計劃在2005年進行110次空中偵察。2007年3月8日和9日,俄羅斯根據條約對加拿大實施空中偵察。特別協調員辦公室繼續處理執行觀察任務的方式和其他執行問題。
俄羅斯國防部於2016年2月4日表示,土耳其拒絕了計劃於2016年1日至5日由俄羅斯執行的開放天空任務,該任務飛越敍利亞附近地區以及北約空軍基地。據俄羅斯稱,土耳其沒有就這些限制作出任何解釋,並聲稱這些限制表明敍利亞境內存在非法軍事活動。歐安組織沒有對土耳其違反條約的指控發表評論。[17][18]
俄羅斯和美國都指控對方違反了條約。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引用了俄羅斯拒絕進入俄羅斯控制的格魯吉亞地區的說法。2019年9月20日,美國和加拿大被拒絕參加在俄羅斯中部舉行的軍事演習。[21][22][23]
2019年10月,美國眾議院的文件顯示,當勞·特朗普總統正在考慮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烏克蘭表示反對,擔心這將使俄羅斯能夠進一步減少或禁止空中偵察,從而減少他們對俄羅斯軍事行動的了解。[24]
2020年4月,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和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已同意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2020年5月21日,特朗普總統宣布,由於俄羅斯涉嫌違反該條約,美國將退出該條約。[25][26]
2020年5月22日,美國提交了退出條約的通知。參議院民主黨質疑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退約是否合適。[27][28][29]
2020年11月22日,美國宣布六個月退約期限結束,美國不再是締約國。美國表示將與歐洲盟友分享部分情報和偵察資訊,以彌補退約造成的關鍵資訊損失。[30]
2021年1月,俄羅斯宣布將效仿美國退出條約。2021年5月,拜登政府通知俄羅斯,不會重新加入該協議;2021年6月7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簽署了一項法律,正式宣布俄羅斯退出條約。[31]
圖集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