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閩南語連讀變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閩南語連讀變調
Remove ads

連讀變調(continuous tone sandhi)是閩南語變調規則,即單一漢字聲調會因為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而改變其聲調;也就是說,語句中所使用的聲調並非漢字本調的現象。連讀變調對閩南語而言是必須遵守的規則。[1][2]

Thumb
閩南語的連讀變調示意圖。注意4變調為8、8變調為4在部份腔調中不成立。泉州腔8聲調系統中,第1、6聲調不變調,而圖中變調為7實為變調為1,圖中變調為3實為變調為6。
快速預覽 漢字, 白話字 ...

變調常則

一般而言,除了最後一個漢字之外,詞中的每一個漢字都須變調。

臺灣閩南語為例:

(本表僅概略示之,閩南語中的變調各異,且經常出現本調以外的調值。)

更多資訊 聲調, 變調規則 ...

註:

臺灣話如鹿港腔仍保留陽上,其本調同陰平33(泉府腔陽上讀22),變調近同陰去11。漳州話、同安話、臺灣話優勢腔等陽上、去混同,非陰、陽上混同,與部份古濁上聲字讀陰上,屬於不同層次。

鹿港腔陰平不變調,入聲喉塞韻尾-h變調後部份保留。[3]

Remove ads

不變調情況

連讀變調

更多資訊 聲調, 平 ...
  • 上表中,陰入聲與陽入聲音節的變調,若音節帶入聲韻尾「-p̚/-t̚/-k̚」與帶入聲韻尾「-ʔ」的變調調值不同,則在帶入聲韻尾「-p̚/-t̚/-k̚」的變調調值後加「k̚」表示。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