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根廷內閣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根廷國家部長內閣(西班牙語:Gabinete de Ministros de la Nación Argentina),簡稱阿根廷內閣(西班牙語:Gabinete de Argentina)是阿根廷政府的部門(Ministro)和秘書處(Secretaria)組成。內閣是阿根廷政府中隸屬於阿根廷總統的行政機構。
Remove ads
歷史
內閣於1853年由五個部所組成:內政部、戰爭和海軍部、經濟部、司法和公共教育部以及外交部。[1]
第一次比較大的擴張是在1898年憲法改革,加入農業部、公共工程部、戰爭部和海軍部。[2]
1949年憲法改革下令設立更多部門:航空部、政治事務部、技術事務部、通訊部、國防部、經濟部[註 1]、教育部、陸軍部、財政部、工商部、司法部、公共衛生部、勞動和福利部和交通部。[3]
這個內閣在1952年進行修改,添加經濟事務部(Ministerio de Asuntos Económicos),並將經濟部改為外貿部。[4]
1954年,國會通過第14303號法,並引入一些改變:[5]
- 內政部和司法部合併為內政和司法部(Ministerio del Interior y Justicia)。
- 工商部被分為工業部和商務部。
- 公共衛生部改名為「社會救助和公共衛生部」(Ministerio de Asistencia Social y Salud Pública)
Remove ads
1955年12月15日,洛納迪通過第5600號法令調整了內閣。政治事務部、技術事務部和國防部不再出現,而內政和司法部被分為內政部與司法部。[6]
1956年6月8日,阿蘭布魯通過第10,351法令統一了一些部門:教育和司法部、財政部(合併國庫部和財政部)和工業與商務部。他還下令合併通訊部和交通部,但這一命令未被執行。[7][8]
Remove ads
1958年6月13日,國會頒布第14,439號法,設立8個部門:內政部、外交和宗教部、經濟部、教育和司法部、國防部、社會救助和公共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共工程部。[9]
以1966年政變為起點,開始了阿根廷革命,事實上的總統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亞頒布的第16,956號法。內閣將由五個部組成:內政部、外交和宗教部、經濟和勞工部、國防部和社會福利部。[10]
1969年10月20日,翁加尼亞通過第18,416號法將部的數量增加到八個,建立了文化和教育部、公共工程與服務部以及司法部。[11]
1971年6月6日,事實上的新總統亞歷山大·奧古斯丁·拉努斯,通過第19,064號法修改了內閣,將經濟和勞工部改為國庫與財政部,設立了農業和畜牧部、工業、商務和礦業部以及勞動部。[12]
Remove ads
1973年民主恢復後,國會通過第20,524號法確定了部門:內政部、外交和宗教部、司法部、國防部、經濟部、文化和教育部、勞動部和社會福利部。[13]
1976年10月7日,即國家重組進程第一年,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成立了規劃部,[14]但在1978年12月6日解散。[15]
1981年12月21日,內政部長卡洛斯·拉科斯特(代行國家行政權)通過第22,520號法修改了內閣。設立了公共工程與服務部、公共衛生與環境部和社會行動部。文化和教育部分為教育部,而文化方面由文化秘書處管轄。[16]
由於1983年12月8日的第23,032號法,教育部和司法部第二次合併為教育和司法部。還成立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衛生與社會行動部。[17]
Remove ads
1991年4月18日通過的第23,930號法成立了經濟、工程和公共服務部,將教育和司法部分為兩個獨立的部門,並設立了新的文化和教育部。[18]
根據1992年12月16日批准的第24,190號法,外交和宗教事務部從經濟、工程和公共服務部獲得了一些權力並更名為「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部」。[19]
根據1999年12月10日國會批准的第25,233號法,設立了基礎設施和住房部(而經濟事務則獨立為「經濟部」),司法部更名為「司法和人權部」,勞動部合更名為「勞動、就業和人力資源培訓部」,教育部門改回「教育部」並成立了衛生部和社會發展和環境部(Ministerio de Desarrollo Social y Medio Ambiente)。[20]
2001年10月26年,費南度·德拉魯阿總統通過第1366/2001號法令建立了旅遊、文化和體育部和社會保障部。[21]2002年2月21日,愛德華多·杜阿爾德總統通過第355/2002號法令調整了內閣。成立生產部,設立了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部,社會發展部,教育、科學和技術部。[22]2002年7月10日,根據第1210/2002號法令,司法和人權部將負責內部安全,並改稱「司法、安全和人權部」。[23]
根據2003年5月24日通過的第1283/2003號法令,經濟部和生產部之間的權力移交,前者更名為經濟和生產部,後者更名為聯邦規劃、公共投資和服務部。[24]
2004年8月20日,通過第1066/2004號法令,內部安全事務從司法部(更名為「司法和人權部」)移至內政部。[25]但2007年通過的第26,338號法撤回這一決定。[26]
2008年11月25日,克里斯蒂娜·費南狄斯·德·基什內爾政府從經濟和生產部(更名為「經濟和公共財政部」)中分離出來,建立生產部。[27]2009年10月1日,農業、畜牧和漁業部被設立,並獲得生產部的職權。而後者更名為工業部,而後在10月8日改為工業和旅遊部。[28][29]2010年6月28日,旅遊部被設立,而工業和旅遊部改回「工業部」。[30]
2015年,在馬克里執政初期,經濟和公共財政部的權力被轉移到工業部,更名為「生產部」。同時,農業工業部被設立。聯邦規劃、公共投資和服務部解散,其職權被分散到能源和礦業部、交通部和內政部(當時稱內政、公共工程和住房部)之間。還成立了通訊部、現代化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31]
2018年9月3日,時任總統毛里西奧·馬克里將內閣的數量從22變成10個。農業工業部、環境部、科學和技術部、文化部、能源部、現代化部、衛生部、勞動部、旅遊部被改為秘書處。[32][33]
2019年,新總統阿爾貝托·費南狄斯重新設立公共工程部、農業、畜牧和漁業部、衛生部、社會發展部、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部、文化部、科學、技術和創新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同時設立了婦女、性別和多元化部、國土發展和人居部和旅遊和體育部。[34]
2023年12月10日,新總統哈維爾·米萊重組了國家內閣,將內閣數量從18個減少到9個,11個內閣改為秘書處,設立了基礎設施部、人力資本部。[35]
Remove ads
演變
Remove ads
權力
每個部(Ministerio)由一個部長領導,這個職務可以由行政權的負責人自由選取和罷免。同時每個部由數個「秘書處」(Secretaría)、「副秘書處」(Subsecretaría)和「國家局」(Dirección Nacional)組成。在國家局之下的等級是:局(Direccion)、司(Departamentos)、處(Divisiones)和廳(Seccion)。特別的是,在部長的管轄下,通常設有分散或自給自足的組織,以及特殊制度下的其他類型的國家機構。
等級制度:
- 部(Ministerio)
- 秘書處(Secretaría)
- 副秘書處(Subsecretaría)
- 國家局(Dirección Nacional)
- 副秘書處(Subsecretaría)
- 秘書處(Secretaría)
隸屬於國家行政權的部門受第438/1992號法令《部門法》的管轄,這條法令於1992年3月20日在《政府公報》上公布,不斷補充和修訂條例。[38]
各部門的名稱和職能可以由行政權通過必要性和緊迫性法令來修改《部門法》來調整以適應每個政府的需要和優先事項。在國家政府中,最穩定的部門是經濟部、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勞動部、教育部、司法部和衛生部。在省和自治政府中,最穩定的部門是經濟部、教育部和衛生部。
Nombre del Ministro, ¿juráis por la patria desempeñar con lealtad y patriotismo el cargo de Ministro de nombre del Ministerio para el que habéis sido nombrado, cumpliendo y haciendo cumplir en cuanto de vos dependa la Constitución de la Nación Argentina?
——Juramento tomado en manos del Presidente de la Nación
參考翻譯:
部長的名字,您是否向祖國宣誓以忠誠和愛國精神履行您被任命的部長的名字部長的職位,履行和執行阿根廷國家憲法?
根據《國家憲法》第102條到107條和第22520/1992號法《部門法》,部長協助國家總統處理法令賦予的職責,並在總統需要時召開內閣會議。部長由總統任命,無需國會的同意,如果缺席,則根據總統的指示更換。部門行為由總統、內閣首席部長和內閣簽署的法令批准。各部門根據事項,由指定司執行。本身部長,除了各自部門的行政和財政事務,不單獨作出決定。部門可以為行政部門提議設立秘書處、副秘書處和國家局。部門必須向總統提交一份詳細的國家報告後提交給國會,部長可以參加國會會議並參與辯論,但無投票權。在履行職務期間,不得從事教學以外的其他職業,不得擔任眾議員或參議員,不得以其職務身份干預審判或訴訟。[39]
組成
截止2024年2月,阿根廷內閣共有8個部門和內閣首席部長組成
勞爾·阿方辛總統通過1983年的《部門法》,設立部長級的國務秘書處。[40]秘書處直接響應總統的命令。根據最新版本的《部門法》,總統府秘書處具有部長級職位。[41][42][43]
- 總秘書處
- 法律和技術秘書處
- 通訊和新聞秘書處
參見
註解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