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书华墓碑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書華墓碑案是指1983年發生在新加坡的一起刑事案件,華人陳書文因在其弟弟、前馬來亞民族解放陣線成員陳書華的墓碑刻上頌揚其在馬來亞共產黨的功績,被新加坡當局以銘文有顛覆性為由判刑一年,上訴後減刑為一個月。事件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曝光後,受到國際社會關注[1]

背景

馬來亞民族解放陣線

馬來亞民族解放陣線馬來亞共產黨的分支組織,1968年成立,首要任務是推翻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政府。1965年,新馬兩國宣布獨立,但遭到當地的共產勢力抵抗。1968年至1974年,民族解放陣線多次在公共場合引爆詭雷[2]。此外,民族解放陣線還為馬來西亞北部邊境及泰國南部活動的馬來亞民族解放軍搜集藥品、炸藥等物資[2]

1976年,經過全面的調查,新加坡內部安全局對民族解放陣線展開清剿行動,收繳大量文件、武器及炸藥。23人在審訊後獲釋,17人依照《內部安全法令》審前關押,10人涉嫌在馬來西亞從事恐怖活動,被移送至當地警方[2]

陳書華

Thumb
半山芭監獄

陳書華,1948年出生,政治異見人士,馬來亞民族解放陣線高級官員。新加坡內部安全局對他進行抓捕的時候,他從新加坡逃到馬來西亞。陳書華是巴士司機出身,已婚。1979年6月2日,陳書華在柔佛的一處菜園被捕,被捕時攜帶一把.32口徑美洲駝半自動手槍和七發子彈[1]。他被新山高級法院以違反馬來西亞《安全案件基本條例》(Essential Security Cases (Amendment) Regulations)判處死刑。在押期間,比利時政府向他提出政治庇護,讓他有機會離開馬來西亞[3]。儘管如此,他還是於1983年1月18日在吉隆坡半山芭監獄執行絞刑[1]

案件

陳書華的哥哥陳書文將他的遺體帶回,他於1983年1月20日在蔡厝港墳場下葬。1983年5月28日,刑事偵查局英語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Singapore)在陳書文寓所進行逮捕,理由是陳書文為陳書華設計的墓碑有頌揚共產主義的墓志銘,具有顛覆性[4]

墓志銘如下:

案件於1983年11月審理,陳書文向法庭表示,自己不是共產黨,沒有政治傾向,墓志銘是弟媳寫在紙上交給他的,他直接把紙交給刻墓志銘的人,在此之前沒有讀過,也不監督墓碑的製造[6]。法庭隨後獲悉,刑事偵查局於1983年5月11日從蔡厝港墓碑店處檢獲寫有碑文的紙張[7]。陳書文辯護律師、工人黨籍國會議員約舒亞·本傑明·惹耶勒南指出,刑事偵查局是應「一個政府部門」指示進行調查和逮捕[7]。至於墓碑,除了被告的直系親屬和好友,公眾根本不知道新加坡最大的墓地有這塊「煽動性」墓碑,更不用說上面的碑文[7]。法庭最終駁回辯方的減刑請求,認為陳書文控制其兄陳書華的墓碑,墓碑刻着傾向於提倡危害新加坡國家安全行為的中文銘文,判處其監禁一年,上訴後減刑至一個月[7]

案件的審理讓鮮為人知的陳書華變得街知巷聞,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在庭審的幾個月後對案件進行報道,為新加坡政府的國際形象留下負面的陰影,當局則用「他國無權干涉內政」駁斥[7]

Remove ads

後續

陳書華的墓碑位於蔡厝港墳場佛教部第8區,編號3222。1985年,報道指陳家用水泥蓋掉碑文中頌揚陳書華為共產主義事業「就義」的碑文,只留下陳書華的肖像、姓氏和生卒年份[6]

2024年1月,以案件改編的電影《夜宵噤時》在第53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英語53r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首映[8]。電影曾計劃在同年的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放映,但在提交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評級英語Media classifications in Singapore時,局方以電影「可能損害國家利益」拒絕評級,電影因此無法上映[9][10]

參見

腳註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