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鋼 (1935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其父陳歌辛是中印混血的西洋音樂名家。陳歌辛自幼在上海受西式教育,師從歐洲音樂家,此後一直從事作曲和音樂教育工作。周璇等上海歌女賴以成名的《玫瑰玫瑰我愛你》、《鳳凰于飛》、《夜上海》,都是陳歌辛作曲。其母金嬌麗是回族人[2]。
陳歌辛對陳剛自幼進行嚴格的音樂教育,也為他聘請了歐洲名師匈牙利流亡音樂家瓦拉學習鋼琴和作曲,對兒子的期望就是複製陳歌辛自己的音樂人生道路。1949年上海剛解放,陳歌辛立刻把14歲的陳剛送去參加解放軍。陳剛1955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專業學習,師從丁善德學習作曲,師從桑侗學習和聲,師從蘇聯專家學習阿爾扎馬洛夫學習作品分析理論,1959年畢業前與何占豪合作創作《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豎琴協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奏曲。陳鋼的作品還有交響詩,大合唱和室內樂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濃郁的民族情調和豐富的當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見長。
陳鋼為第九[1]、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協理事、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訪美國、加拿大、法國、新加坡、香港、日本、台灣等並被載入「世界名人錄」、「世界音樂名人錄」等十八項世界名人錄,並獲「國際文化榮譽證書」。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隻耳朵聽音樂》等。
Remove ads
重要作品
- 小提琴獨奏
- 《苗嶺的早晨》 1975年
- 《金色的爐台》
- 《陽光照耀着塔什庫爾干》
- 小提琴協奏
- 《王昭君》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