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中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中和
Remove ads

陳中和閩南語Tân Tiong-hô;1853年3月18日—1930年8月8日)是打狗(後稱高雄苓仔寮出身的台灣資本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曾經營出口,是日本統治時期的糖業公司「臺灣製糖」的投資者。後來也經營「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以及「打狗整地株式會社」等,也曾擔任過第一屆的高雄州協議員。

快速預覽 陳中和,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陳中和初期於同鄉陳福謙旗後開設的「順和行」學習貿易,後來陳中和憑藉其經辦業務的長才,出任「七十二行郊」總管家(總經理)。陳福謙辭世後,他更於1887年(光緒13年)自行創立「和興行」。他早年便已於中國沿岸福州廈門廣州香港等地,進行市場調查及嘗試島外輸出作業,以擴展糖業市場。

同治九年(1870年),十七歲的陳中和首度由旗後押運450噸紅糖赴日本橫濱;回航時,再載運布匹、石油及日用品等返台販賣,從此確立貿易方向。1876年正式在橫濱186號租屋設立順和棧(Soon Ho Chan),專門經營砂糖業,在長崎神戶也有分棧。[1]:42「和興行」成立後,在打狗(今臺灣高雄)、香港橫濱三地經商,累積不少財富。

1884年,舊東家陳福謙逝世。據稱陳福謙逝世前曾謂:「中和必須重用」。然而其次子陳自然不認同此一想法,與陳中和之間常有摩擦,於是最後陳中和自立門戶。之後因經營不善,順和行的地位遂被取代。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七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5月,日軍登陸臺灣。10月,日軍抵打狗。陳中和會日語,出城迎接乃木希典中將的軍隊。表示苓雅寮沒有反抗意圖。陳中和說:「我賈人也,年十六初投身於海商,估颿屢次往復於日本,故我詳悉事情。此地今歸於貴國疆域,我亦已日本人也!何歡如也...」踏出新政權下的第一步。[2]:151-152此項功勞,在1897年(明治三十年)12月15日,日本賞勳局曾賞勳六等的「瑞寶章」。1896年1月,陳中和從廈門回到打狗,帶領王雪農等部下,繼續協助日軍調查臺人抗日情報。和興公司甚至因此一度受到抗日分子圍攻,陳中和倉皇逃走,倖免於難。[1]:44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日資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工廠設在今日的高雄橋頭。陳中和是唯一的臺籍董事。[2]:152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陳中和出面「招降」林少貓,使林少貓「義軍」被安撫在後壁林莊。日後林少貓方與日本政府激戰而亡。陳中和去世後,當時高雄州協議會員、「澎湖廳民會」代表陳光燦及「高雄鼓善社」的陳江力,都曾在祭文中述明:「帝國領台,皇軍剿匪,民心恐剽,逃竄一空,公明大義,為國家盡忠良,為地方保安寧,曉示皇軍紀律絲毫無犯,使民眾安居樂業,其造福於地方,又足為吾人感念而追悼者四也。」「林匪跋扈,人民苦痛,公以恩德兼施,協助官憲,功誘歸誠,上得以報國家之私,下得以盡地方之責,迄寵受。」[3]

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日本與俄羅斯帝國為爭奪滿洲朝鮮利益爆發日俄戰爭。戰爭中,1905年帝俄海軍試圖調度波羅的海艦隊,繞過大半個地球通過臺灣海域前往日本海決戰,4月8日通過麻六甲海峽[4]:765當時總督府選定陳中和與鹿港人辜顯榮負責偵防敵艦動態,以漁船偽裝,每天在巴士海峽臺灣海峽間巡邏。事後臺灣一切平安,陳中和在日本統治臺灣的功勞簿又記上一筆。[2]

1904年,總督府特許成立「新興製糖會社」,資本額達到臺灣製糖的四分之一弱。後來日益成長,種植甘蔗的面積多達八千甲。[2]:152陳中和再趁機投資,創立「烏樹林製鹽」,鹽田上千甲之多。林澄枝的家族亦有大股投資,其父林東淦曾在烏樹林製鹽供職,長年擔任董事。[2]:152

在1925年,因為「新興製糖會社」的擴展而要求轄下佃農交還土地,而引起了黃石順領導的佃農團體與簡吉所領導的鳳山農民組合反抗。其家族後代至今仍然擁有高雄市區的許多土地。

陳中和於昭和五年(1930年)病逝,享壽七十七歲,同年12月20日葬於墓園所在的五塊厝。1994年,陳中和靈骨遷葬至高雄縣內門鄉永吉村附近的溝坪墓園,與其八子陳啓清長伴。[5]

Remove ads

家族

陳中和家族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而陳中和本身共育有三女十男,其中二男陳啓瀛和五男陳啓滄在1908年時病歿。其他的兒子依序有陳啓貞、陳啓南、陳啓峰陳啓川、陳啓琛、陳啓清、陳啓安與陳啓輝[6]其中陳啓貞為養子。[7]。女兒則有陳聘、陳英及陳柳[8]。陳啟川是前任高雄市市長;孫陳田錨為前高雄市議會議長;曾孫陳建平則是前任立法委員,三人皆屬中國國民黨

紀念

Thumb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爭議

  • 陳福謙之孫陳玦琳(長子陳日翔所出)曾留有遺稿《珽瑜謎稿》,由其子陳聯松出版。在陳玦琳的文中,以「陳小禾」化名,被視為隱射曾任順和行掌櫃的陳中和。指述陳福謙經商成功後,收養孤兒陳小禾給長子陳日翔伴讀,一路重用,最後提拔為順和行掌櫃。結果陳小禾在日本竟以自己名義另設公司,陳福謙被氣死,死時才四十九歲。書中陳小禾的結局是「吞金而亡」。此書出版後,1983年,時任高雄市議員的洪壽美以「吞金事件」影射時任議長陳田錨的祖父陳中和侵吞老東家財產,[9]更引發陳中和是否為「漢奸」的爭議。在當時政壇引發一場誹謗訴訟案。洪壽美遭陳中和後代控告毀謗,於1984年一審時被判有期徒刑九個月。[10]

遺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