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洲羅曼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非洲羅曼語,亦稱非洲拉丁語,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羅曼語言,曾在羅馬帝國晚期及後羅馬時代的多個繼承國家(包括汪達爾王國東羅馬帝國阿非利加總督區,以及柏柏爾人的摩爾-羅馬王國英語Mauro-Roman Kingdom)中使用。該語言由當地的的非洲羅馬人英語Roman Africans使用。非洲羅曼語主要作為口語地方話存在,因而留下的文獻證據極為稀少。[1]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到公元3世紀初,一種屬於當地省份的拉丁語變體已經在非洲廣泛確立。[2]

快速預覽 非洲羅曼語, 區域 ...

在公元709年倭馬亞王朝征服北非後,這種語言在北非海岸及其毗連地區的多個地方仍持續存在,直至12世紀。[1]也有證據表明,它可能一直延續到14世紀,[3]甚至在某些內陸地區可能存續至15世紀,[2]甚至更晚。[3]

非洲羅曼語可能與今天的撒丁語存在較近的親緣關係。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皇家界溝(粉色)大致標誌着阿非利加行省與努米底亞之間的邊界。

公元前146年,在第三次布匿戰爭擊敗迦太基後,羅馬阿非利加行省建立。戰爭中被毀的迦太基城在尤利烏斯·凱撒擔任獨裁官期間被重建為一座羅馬殖民地,並在公元1世紀時迅速發展,成為羅馬帝國第四大城市,人口超十萬。[a]皇家界溝是北非地區的一條重要邊界,最初將羅馬佔領的迦太基領土與努米底亞分隔開來,[4]並可能作為一條文化邊界,標誌着羅馬化的推進。[5]

在羅馬帝國時期,阿非利加行省已成為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的地區,而迦太基則是帝國內第二大講拉丁語的城市。然而,拉丁語主要流行於城市和沿海地區。迦太基人布匿語在內陸和鄉村地區一直流傳至公元5世紀中葉,甚至在城市中也仍被使用。[6]同時,一些地區很可能還通行柏柏爾諸語

墓碑記錄了北非地區宗教和藝術羅馬化的進程。[7]然而,拉丁語、布匿語和柏柏爾語英語Eastern Berber languages在各地的傳播與延續狀況存在顯著差異,[8]反映出地區間的多樣性:在的黎波里塔尼亞,布匿語出現了復興;在希波城周邊地區,則集中了大量利比亞銘文[需要解釋];而在卡比利亞奧雷斯英語Aurès的山區,儘管並非完全不存在,拉丁語較為罕見。[8]

公元429年至534年,北非地區曾被日耳曼人汪達爾部佔領了一個多世紀,直到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重新征服該地。在這段時期,口語拉丁語發生了哪些變化已無從考證;然而,書面拉丁語仍保持着很高的水準,這可從非洲作家科里普斯英語Corippus拉丁語詩歌英語Latin poetry中看出。迦太基周邊地區在阿拉伯人到來之前,始終是完全講拉丁語的區域。

Remove ads

特點

  • 非洲羅曼語只有a、i、u、e、o五個元音,古典拉丁語中的長短元音對立已經消失,如希波的奧古斯丁曾稱非洲人分不清ōs「嘴巴」和ŏs「骨頭」。這點同撒丁語相似。[9]:47
  • b、v兩個音位已經合併,如vita(生命)寫作bita
  • 詞尾的m丟失[10]:111

在詞彙上非洲羅曼語中有一些特有詞彙,其中一些可能是布匿語柏柏爾語阿拉伯語借詞。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