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Remove ads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英語:Outward Bound Hong Kong,簡稱:OBHK),1970年成立的註冊慈善機構,總部設於香港新界西貢大網仔,是外展國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附屬機構,以"To serve, to strive, not to yield"(服務人群,自強不息)為宗旨。
創立香港外展的構思已於1966年開始,加上由於1967至69年香港問題嚴重,間接令建立學校一事急速發展。學校主要為大中小、特殊學校學生、慈善團體、商業機構和政府部門舉辦各類的海上和陸上野外訓練課程,藉以提升學員的自信心、責任感、領導才能和團體合作精神。[1]

快速預覽 簡稱, 成立時間 ...
Remove ads

機構顏色

      海軍藍色     白色

起源

香港外展始於在1966至1967年間一頓下午茶

鍾逸傑爵士以前在Gordonstou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教學時,韓建德(Kurt Hahn)與他傾談他的外展理念,並在外展阿伯多維學校(Aberdove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爬上了Cader Id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山脈。後來鍾爵士又協助於馬來亞紅土坎(Lumu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建立當地的外展訓練學校。在希爾頓酒店的咖啡店裏,鍾爵士和對在非洲營運外展訓練學校甚為瞭解的Trevor Clark先生和藍煙囪貨倉碼頭(Holt’s Whaft)經理Olaf Work船長醞釀創立香港外展一事。
這個想法很快便傳遍了各大,最終在蜆殼公司舉行了一場演講和招待會。席間許多人對創立一事充滿熱枕,並提出了很多具體建議和支持。這亦將「香港外展」的計劃啟航了。
當時,各人行遍了香港各處山脈和岸邊,尋找合適的地點建校。其中一個熱門選址位處大嶼山石壁附近的一個海灣,但對外展訓練來說,海灣外急速的離岸水流和接近邊境反而不利。 其後,他們由西貢出發走過沿途的山脈,發現到在對岸岸邊有一條廢棄村莊,但該址日後會在船灣淡水湖範圍內。這選址好像很特別,但在水庫內建校,將會困難重重。
最後,他們發現大網仔現址,雖然位置挺偏遠,但此地擁有臨海和靠山的特點,而且在為興建萬宜水庫時周邊會建設了更好道路網絡。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亦開始建校了。[2]

Remove ads

企業管治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行政委員會由香港外展信託基金有限公司的會員之中選出。[3]

信託


歷任會長

更多資訊 任期, 會長 ...


行政委員會


歷任主席

更多資訊 任期, 主席 ...


基金會員



Remove ads

歷任「校長」

每所外展中心均稱為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行政總監往往尊稱為「校長」,帶領外展學校的發展。

更多資訊 任期, 行政總監 ...

設施

訓練基地

香港外展轄下擁有三個[4]及訓練帆船作為訓練基地,分別位於:

更多資訊 大網仔, 亞公灣 ...


往灣洲外展訓練基地

往灣洲外展訓練基地位於香港東北的印洲塘海岸公園範圍內。

  • 1987年:志風號船員做海上訓練時發現島上有一荒廢村校,開始以該校作外展訓練之用。
  • 1988年:香港政府麥理浩爵士基金撥款560萬連同鄰近建築物一起改建為外展訓練基地,命為"Sir MacLehose Training Base[6]"。
  • 1990年6月:由港督衛奕信勳爵及夫人乘坐慕蓮夫人號抵達,揭幕啟用。
  • 1999年12月:香港賽馬會撥款415萬翻新。
  • 2000年3月:重新開放。


香港外展精神號 The Spirit of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志風號於2000年退役後,得到香港賽馬會捐助,向英國Challenge Business購入此船[7],經改裝後,於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遊艇會正式下水,返回學校服務大眾。[8]
長度:67英尺
Class of License: IV
床位:14個,於2021年翻新後增至16個


歷任船長

  • Bernard Young (2002-2021)
  • Amelia Ralphs (2021-current)


「志風號」 "Ji Fung" - Spirit of Resolution (1980-2000)

「志風號」原名為Spirit of Resolution,是香港唯一一艘雙高桅遠洋訓練帆船,長度132英尺,載客量50人,由香港賽馬會捐款550萬,由位於坑口的Kong & Halverson Marine & Enginneering Co. Ltd. 建造。 「志風」的結構是以新西蘭New Zealand Sail Training Association的Spirit of Adventure帆船為藍本。「志風號」模型已贈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經修復後作為香港歷史博物館館藏展品。[9]
自1980年下水至2000年,搭載超過14 000名以上的訓練員,為香港透過以航海訓練,讓參加者經歷最長26天的體驗式教學,培育出不少成功人士、社會賢達,同時亦激發很多參加者發揮潛能,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我。

船上口號

  • 拉動繩索時
    "Two, Six, Heave!"
  • 情況緊急,船員不能留在船艙
    "All hands on deck"
  • 訓練完畢,途經維港
    船上:"Archevay!"
    岸上:"Oye!"
    全部:"Haha!"

「志風號」紀要


歷任船長

  • Peter Gasson (1980-1984)
  • Chris Blake,OBE (1985-1987)
  • Joshua Garner (1988-1991)
  • Royston Skucek[13] 施高卓 (1991-1994 ; 1998-2000)
  • Greg Tonnison (1995-1997)



交通

大網仔路 亞公灣巴士站

九龍新界巴士
94 黃石碼頭 西貢
96R 鑽石山站 黃石碼頭 只限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289R 黃石碼頭 沙田市中心 只限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新界專線小巴
7 西貢 海下
9 西貢 麥理浩夫人渡假村
9A 北潭涌 萬宜水庫東壩 只限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可於西貢碼頭轉車

可於西貢麥邊落車轉車

九龍新界巴士
92 西貢 鑽石山站
99 恆安 西貢
99R 大學站 西貢(北) 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292P 西貢 觀塘創紀之城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299X 沙田市中心 西貢
792M 將軍澳站 西貢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