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嘉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嘉人(尼泊爾語:मगर,羅馬化:Magar),又譯馬嘉爾人、瑪嘎人,是尼泊爾和印度東北部最大的民族。根據尼泊爾2021年的人口統計,2,013,498人自認屬於馬嘉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9%,是全國最主要的原住民族。[1]他們是廓爾喀的主要部族之一。
分布
馬嘉人主要分布於尼泊爾中西部山區,如帕爾帕縣、Tanahu、Myagdi、皮烏坦縣和羅爾帕縣等地。他們的祖居地被稱作Magarat。他們最早分布在尼泊爾西部,後因隨廓爾喀人征戰有功,被分配東部土地,因此尼泊爾東部近錫金一帶也有分佈,甚至印度加爾各答也有他們。是尼泊爾的最大非印度教民族。
在2021年尼泊爾人口普查時,有2,013,498人被認定為馬嘉人,占尼泊爾人口的 6.9%。各省馬嘉人佔比如下:[1]

在下列縣中,馬嘉人的比例高於尼泊爾全國平均水平:[1]
- 帕爾帕(53%)
- 東魯孔(49.4%)
- 羅爾帕(42.8%)
- 莫雅格迪(35.5%)
- 皮烏坦(33.7%)
- 巴格隆(30%)
- 納瓦爾布爾(27.5%)
- 塔納洪(26%)
- 古爾米(22.3%)
- 錫安賈(22%)
- 阿爾加坎奇(19.6%)
- 蘇爾凱特(17.3%)
- 沙利揚(14.6%)
- 當(14.5%)
- 辛杜利(14.1%)
- 西魯孔(13.8%)
- 烏達亞普爾(13.3%)
- 多爾帕(12.1%)
- 木斯塘(11.7%)
- 帕爾巴特(11.7%)
- 廓爾喀(11.5%)
- 奧卡爾東加(11.5%)
- 魯潘德希(10.9%)
- 拉梅查普(10.8%)
- 丹庫塔(10.3%)
- 卡斯基(9.7%)
- 代萊克(9.1%)
- 扎澤爾闊特(8.9%)
- 達定(8.2%)
- 帕拉西(7.1%)
Remove ads
馬嘉人分布在印度的多個城市,包括大吉嶺、錫金、阿薩姆等地。印度廓爾喀兵團、英國廓爾喀兵團以及新加坡警察廓爾喀特遣隊的招募,為這些來自山地、勤勞吃苦的馬嘉人提供了在英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和緬甸等國家工作和生活的巨大機會。阿聯酋、日本、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美國和韓國等國家也有數量可觀的馬嘉爾人居住。
起源與歷史
在被沙阿王朝征服前,有一些土邦國家在尼泊爾中部,稱喬比西聯盟,最強大的帕爾帕,是馬嘉人建立的,後被吸收入廓爾喀人。
語言
信仰
由於歷史上與藏傳佛教和印度教信徒的接觸,佛教(24.7%)和印度教(74.6%)成為馬嘉人的主要宗教。可能源自薩滿教的傳統信仰也有保持,如崇拜「公公神」和「婆婆神」等。北部(多爾帕地區)的馬嘉人信仰藏傳佛教,而印度教徒主要分布於南部。信藏傳佛教的不戴聖線。
他們有兩氏族是迦利女神侍者。
風俗
馬嘉人一般於族內通婚,女子與外族通婚即失去本族身份。實行一夫一妻制,崇尚姑表結親。婦女的社會地位較低。有七氏族Thapa, Ale, Rana, Budhathoki, Roka, Gharti and Pun。不內婚。
死者以水葬為主,極少數在河邊火化。
經濟
馬嘉人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種植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等,亦飼養家畜、家禽。青年人多有在尼泊爾和印度應征當廓爾喀兵者。也有從事工匠與採礦。
參考
- (中文)尼泊爾民族博物館對馬嘉人的簡介
- (英文)尼泊爾人口報告-2002年
- (英文)Rastriya Janajati Bikas Samiti
- (英文)Nepal Federation of Indigenous Nationalities[永久失效連結]
- (英文)Magar Studies Center
- (英文)One Day of War; Shushila Maga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Revolutionary Autonomous Region Declared in Western Nepal
- (英文)magar, Dor Bahadur. (2004). People of Nepal. Kathmandu: Ratna Pustak Bhandar.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