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智禮馬烈

馬來西亞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智礼马烈
Remove ads

馬智禮·馬烈博士馬來語Maszlee Malik;1974年12月19日),馬來西亞政治人物人民公正黨成員,現賽城大學教授和獨立機構高級伊斯蘭研究所(IAIS)的主席。他曾是代表土著團結黨祖國鬥士黨和公正黨的新邦令金國會議員(2018-2022),期間曾擔任希盟教育部長(2018-2020)。

快速預覽 尊敬的馬智禮·馬烈Maszlee Malik 博士,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 新邦令金 ...
Remove ads

簡歷

馬智禮出生於柔佛州新山縣,其母校為新山英文學院(今蘇丹阿布巴卡學院馬來語Maktab Sultan Abu Bakar)和阿拉伯高級中學(Maahad Johor)[1]。他擁有華裔血統,因為其母親是客家人。除了通曉一部分中文和流利的英語,他也通曉阿拉伯語、德語、法語等語言[2],並掌握古典和現代阿拉伯語的能力[3]

體育方面,馬智禮自2014年起也是馬來西亞曼城足球會粉絲會的顧問[1];除此之外,他也是英國杜倫伊斯蘭教社團主席、馬來西亞華裔穆斯林協會顧問、雪蘭莪州特殊孩子福利協會顧問、自閉症中心委員會和義工教師協會顧問[3]

馬智禮於2018年3月加入土著團結黨,隨即在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時,代表希望聯盟當選為柔佛新邦令金的國會議員[4],擊敗二度蟬聯新邦令金的民政黨總秘書拿督梁德明

馬智禮也是一名助理教授,2000年起直至當選前在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就職,並出版了約60本書籍,並專研中東政治、伊斯蘭政治思想和當代伊斯蘭運動[1][5][6]。他提倡在家自學,同時是多個教育和人道主義相關組織的顧問,以及民主及經濟事務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和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研究員[7]

Remove ads

政治生涯

教育部長(2018年至2020年)

Thumb
2018年6月21日馬智禮與美國駐馬大使雷荷花英語Kamala Shirin Lakhdhir會面
Thumb
2019年8月9日馬智禮(右一)陪同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右四)在布城會見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右五)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後,原本時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有意兼任教育部長職位[8],但是希望聯盟的競選宣言中規定,首相不得兼任政府部門任何職位,避免重覆前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執政時期的錯誤,他才委任沒有政治經驗,純學者出身的馬智禮擔任教育部長職位[9]

馬智禮受委為教育部長時,因其「伊斯蘭學者」的身份而受到矚目和非議[5]。但因為他會說中文,母親是客家人和其中文名字(智禮)的形象,這為他加分不少。同時一些政治人物和學者也為他塑造形象,大讚他是「公共知識分子」,才沒有引起風波。

馬智禮曾建議,華裔生應觀看馬來電影,如已故巨星比·南利的電影,以提升自身的馬來文水平[10]

馬智禮擔任教育部長時的表現好壞參半,他致力改革教育部政策和推出多項惠民決策,但多數新政策被視為不切實際和增加人民負擔而廣受批評。尤其是受影響最大的華裔社群,對他的施政表現非常不滿[11],但他在馬來社群里有着不錯的口碑,這體現了多元社會對教育政策的矛盾。

在他領導下的教育部在2019年引發多次爭議,如白鞋換黑鞋、捍衛大學土著配額制、不承認獨中統考文憑、更換學校網絡爭議、2020年全國免費早餐計劃和爪夷文風波引發種族對立的政策,被評為「歷任最差的教育部長」[11][12]。在他施行的多項爭議下,民眾也對他領導的教育部失去信任,間接令希望聯盟在11月的柔佛州丹絨比艾的補選中慘敗[13]。他被視為是為執政黨帶來危機,在承受廣大批評的壓力下,馬哈迪·穆罕默德也勸告他辭職[14]

2020年1月2日,馬智禮在教育部大樓宣布他將在隔天辭職,為第七次馬哈迪內閣首位辭職的部長。[15]他的職位由馬哈迪暫代。後來馬智禮出版其個人自傳《回憶不是回憶錄》中聲稱,他是因為慕尤丁曾經就楊忠禮通訊(YTL Communications)有限公司合約施壓首相敦馬哈迪,才導致他辭去教育部長一職[16]

重回議員身份

馬智禮卸任教育部長職位後,使專注在新邦令金選區服務。隨後在2020年2月16日的新邦令金區選舉中,代表土團黨以211票比79票擊敗前任主席阿末阿亨,當選為區主席[17]

終止黨籍

2020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中,土團黨分裂成兩派,分別以馬哈迪·穆罕默德慕尤丁為首,展開政治對立。馬智禮在政治危機中全力支持馬哈迪,多次批評慕尤丁領導的國民聯盟。5月28月,土團黨執行秘書穆罕默德蘇海米志期發函宣布,對馬哈迪派系在5月18日的國會會議中,沒有支持首相兼黨主席丹斯里慕尤丁領導的國民聯盟政府,宣布馬哈迪派系等6人自動喪失黨籍,馬智禮是其中之一。但因為馬哈迪與慕尤丁領導的土團黨最高理事會派系就黨籍問題據理力爭,他依然保留着土團黨黨籍名義。6月4日晚,土團黨最高理事會正式宣布終止馬哈迪派系等6人黨籍。他在馬哈迪的帶領下在6月8日與其他被終止黨籍的土團黨領袖入稟法院,挑戰終止他們黨籍的決定,該訴訟於8月7日被法庭撤銷宣告失敗[18]。同日,馬哈迪在Albukhary基金會宣布,將成立一個新政黨。8月12日,馬智禮跟隨馬哈迪創立了祖國鬥士黨,為該黨創始人兼籌設委員會成員。

2020年11月2日,馬智禮發表文告,稱經過仔細觀察和實地考察廣大民意後,宣布退出鬥士黨,將以獨立議員身份,全力專注於協助受到疫情影響的人民,尤其是在新邦令金國會選區[19]。此外他也表示,儘管離開了鬥士黨,但他對馬哈迪的尊重和愛戴,永遠不會消退[20]

Remove ads

2021年11月26日,馬智禮在其面子書和推特發活動宣傳照片,宣布將加入人民公正黨[21]。隔日,馬智禮在公正黨主席安華·易卜拉欣的見證下正式加入公正黨。馬智禮描述加入公正黨為其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有機會進一步推動變革和捍衛人民的事業,同時他也提交了新邦令金居民的500名成為公正黨成員的新申請[22]

爭議

馬智禮自擔任教育部長後施行多項「不受歡迎」的政策使的民眾對他的表現不佳,同時他發表的爭議言論也使得國內種族感到不安與緊張(尤其是華社)[11]

土著配額制

2019年5月17日,作為馬來西亞教育部長的馬智禮,在出席高校與學生對話會上捍衛保留大學預科班配額制的決定,他表示若要廢除該制度,首先須確保土著獲得平等的就業機會。馬智禮還說,「許多非馬來人都來自富有家庭,因此有能力將孩子送到私立學校。」[23]該言論發表後,引起社會輿論反彈,加之他就任教育部長後的一系列爭議性政策引發了民眾、學生和家長不滿,有網民聯署要求他辭職。[24]但與此同時,馬智禮的言論也得到了包括土團黨婦女組主席、鄉村發展部部長麗娜等人的力挺,聲稱其不須道歉。此外巫統議員馬立肯及多位巫裔大學校長均力挺馬智禮。而網民中也以華人和馬來人為分野形成兩極化反應。[25]

爪夷文風波

2019年8月,由馬智禮領導的教育部準備在2020年在華小和淡小(泰米爾)強行推出的四年級6頁馬來課爪夷文單元,引起了巨大爭議。在經過華印社群的強烈抗議後,馬智禮宣布,馬來課爪夷文單元從6頁降至3頁教程,承諾爪夷文只供欣賞,不會納入考試範圍,同樣引起華印社群不安,反對將爪夷文納入正課[26]。在內閣議決這項單元後,新指南須獲國民型小學家教、家長和字生的同意才能授課。但教育部的新指南只需51%簡單多數家長同意,即可推行爪夷文單元的決定,卻將小學董事部刪除在外,再次引起激烈反彈[27]。馬智禮在這項決策中,以強硬姿態應對和避且不談的舉動,以董教總為首的華教社團對他非常不滿和失望,華社策劃在2019年12月舉辦表態大會,但也引來馬來社會的強烈情緒反應。以巫統伊斯蘭黨為首的馬來領袖則支持馬智禮的這項政策,認為華教是反對馬來人的文化,並提出「關閉多源流學校」「董教總納入非法組織」等建議,形成兩大族群勢力對抗的情況[28]

2020年3月13日,前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接受《陽光日報》訪問時認為,華人不需要誦讀可蘭經,實際上是沒有必要去讀爪夷文。他強調,反之,由於要誦讀可蘭經,所以回教徒小孩須修讀爪夷文[29]

探討單源教育言論爭議

2019年8月28日,馬智禮在出席教育基金局貨款預付給新邦令金區大學生儀式上,土著團結黨最高理事達利依斯邁向馬智禮「探討」邁向單一源流學校的建議。馬智禮回應「我還沒看到有關建議,我需要看那建議,我會先看那建議」(原文:I haven' t look into the suggestion yet. I need to look into the suggestion. I will look into the suggestion first)。[30]這番言論引起社會譁然與討伐,多名華教領袖表示不滿和失望。

吉打董聯會主席莊俊隆抨擊馬智禮是本位主義者。[31]馬六甲行動黨主席鄭國球也促請撤換教育部長職位,[32]這是第三次國內再有政黨要求撤換馬智禮。次日,行動黨秘書林冠英強調多源流教育是聯邦憲法第152條款所保障的基本權利。馬智禮也在面子書上傳當時講話音頻,強調聆聽各種建議,並不等於接納,並指責媒體曲解其言論以平息眾怒。馬華總會長魏家祥則批評身為教育部長的馬智禮使用「look into」字眼來回應單源教育問題是錯誤的,馬智禮詞不達意就不應該怪媒體寫錯。[33]

Remove ads

發表不實文章

2020年10月18日,馬智禮在《星洲日報》發表一篇「教育是大家的,人人有責」的文章。文中提及董教總代表沒有預約就上門,當時正忙着部門內閣會議匯報會而無法抽身的他,也在代表團等候數小時後下樓會面,但稱代表團依然向媒體投訴他沒效率[34]董教總隔日針對文章澄清,由始至終,馬智禮並未如其文所稱,在當天親自下樓與董教總代表團會面,指文章在相關部分嚴重與事實不符,並提醒馬智禮應恪守公眾人物之責,依據事實妥善發言,勿因政治需要肆意指責,影響國家發展與社會和諧[35][36]

書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