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弘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弘圖(1583年—1645年),字研文,一字子猶,號硜齋,山東萊州府膠州(今膠縣)竈籍,濟南府利津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安宗時官至內閣首輔。
生平
高弘圖生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東鄉試第八名舉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後來升任陝西道御史,為官正直,不附權貴[1]。天啟初年,陳時政八患,又推薦起用鄒元標、趙南星等東林黨人,並轉任巡按陝西御使。在任期間,捕誅奸民,澄清吏治[2],惟後來高弘圖因「題薦屬吏」的公事上與趙南星意見相左,於是便以疾辭職。閹黨以為高弘圖和趙南星等東林黨人有隙,加上高弘圖為人中立不依附東林黨、齊楚浙黨等,於是魏忠賢便重新起用高弘圖為原來的官職[3]。期間高弘圖曾經上書要求加強京營訓練,整頓戎政[4],但後來因忤魏忠賢而被罷職。
崇禎帝即位後,起用為太僕寺少卿,隨後因病辭職,後來又歷任左僉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等,但後來因得罪太監張彞憲而激怒崇禎帝,因而被削籍罷官,此後家居十餘年不再當官[5]。在清兵入塞時期,曾經捐家產以助守膠州城[6]。崇禎十六年(1643年),因守城之功而重新被崇禎帝起用為南京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7]。次年,李自成破北京,威宗自縊殉國,期間高弘圖曾積極協助時任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領兵北上勤王之事,但終不果[8][9]。
南明時,弘光帝委任高弘圖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10][11],期間曾經嘗試調解馬士英和東林黨人的關係,但最終失敗[12]。又曾經倡議遷都鳳陽,北伐山東,但不為接納[13]。後來為馬士英、阮大鋮所排斥,是年十月,弘圖四疏乞休獲准。流寓會稽(今浙江紹興)。
弘圖在內閣時,馬士英尚畏之,不敢放肆,一旦去職,遂無忌憚。清軍攻陷山東,弘圖流寓吳門,渡江入浙東。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破杭州,攜一幼孫逃入一野寺中,絕食九日,卒於會稽之竹園[14][15][16]。與姜曰廣、史可法並稱「南中三賢相」[17]。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高建策。祖父高擢。父高夢說。母欒氏,繼母趙氏。嚴侍下。弟弘芳、弘教、弘世、弘商、弘都、弘闉、弘宗、弘代、弘寄。[18]有子高朗。
著作
有《太古堂集》。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