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鯉魚潭 (埔里)
臺灣南投縣埔里鎮的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鯉魚潭,位於台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處湖面面積達二十甲的天然湖泊,分為南、北兩潭,中間以柳堤分隔,潭水深度與兩潭周遭景觀迥然不同,南潭原始深邃、北潭開朗清麗[1]。環湖周長有一千三百公尺[2]。
七穴傳說
此湖有「七穴」的風水傳說,各大穴都有不同的意涵與禁忌,在環湖時都可以見到,分別為:鯉魚穴、蝦穴、蝙蝠穴、鷹穴、龍穴、龜穴、蜈蚣穴。[3]
位於柳堤對岸,為該潭名由來與潭主穴。左右兩邊潭水有如兩片魚鰓。冬季時潭水變冷,但「魚鰓」區域的潭水依然溫暖,吸引魚群聚集。相傳,日本人為破壞風水,故意建堤使潭切割為南北兩潭,直接命中鯉魚的魚口,彷若魚鈎插魚肚。[4]
位於南潭西邊,是最陰寒的穴位。清晨潭面起霧都從此處開始凝聚,再逐漸瀰漫至整個潭面。[4]
位於對山的一貫道天元佛院道場。為了保持穴脈完整,道場主殿特地不建在主穴上,讓穴脈效應得以保留。龍穴是環潭七穴中主穴位置最高者,視野極佳。[4]
位於南潭西側山,緊臨全台最大的地母廟,相傳該廟香火鼎盛與此穴有關。[4]
位於鯉魚穴西側,附近居民相信龜穴是最親善、護民的穴位,民眾相信龜穴可使居民延年益壽。[4]
位於北潭東側的蜈蚣山,護佑居民安居樂業。由於附近山頭時常傳出火警。據說這山頭定期自動着火燃燒,好讓蜈蚣腳可以透氣。[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