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雞貂號魚雷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雞貂號(德語:Iltis)是德國國家海軍暨戰爭海軍於1920年代中期建造的六艘1924(猛獸)級魚雷艇的2號艇。它曾在1930年代末的西班牙內戰期間多次執行不干預巡邏任務。二戰期間,該艇並未參加1940年的挪威戰役,因為它在意外撞沉一艘U艇後正接受維修。雞貂號在接下來的數年間主要負責協助布雷艦執行布雷任務,同時也自行布設雷區。1941年下半年,它還為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峽的船隊提供護航。該艇於1942年返回德佔法國,成為在「海峽衝刺」行動中主力艦經英倫海峽駛往德國的護航艦艇之一。雞貂號隨後又協助一艘破交艦穿越海峽,並於5月在護送另一艘突圍艦時遭英軍擊沉。
Remove ads
設計及裝備
猛獸級魚雷艇的設計源自前級猛禽級,其體型稍大、速度略快,但武器裝備類似。[1]雞貂號的水線長和全長分別為89米和92.6米,有8.65米的舷寬以及平均3.65米吃水深度;設計排水量為933噸,滿載時則可達1,320噸。[2]它由兩台布朗-博韋里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2.3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三台燃油水管鍋爐供應,這使得它在23,000匹軸馬力(17,000千瓦特)額定功率下的設計航速為34節(63公里每小時)。[3]該艇最多可貯存338噸燃料油,能夠以17節(31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1,997海里(3,698公里)。[1]艇只的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和125名水兵。[4]
竣工時,猛獸級艇裝備有三門105毫米28倍徑速射炮作為主炮,一門位於艇艏前部,兩門位於艇艉後部,從艏到艉依次編為1至3號炮。它們還在兩座水面三聯裝掛架上安裝有六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2]並可攜帶多達30枚水雷。1931年後,這些魚雷發射管被533毫米管取代,並增加了一對20毫米30式高射炮。[1]戰爭期間,雞貂號在沉沒之前可能再加裝有兩門20毫米炮。[5][6]
Remove ads
建造及服役

雞貂號自1927年3月8日起與姊妹艇狼號一起在威廉港的國家海軍造船廠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110。[7]兩艘艇均於同年10月12日下水,由曾在義和團運動期間擔任原雞貂號炮艦指揮官的海軍上將威廉·馮·蘭斯發表下水演說,其妻子則為新艇命名。[8]1928年10月1日投運後,雞貂號被編入第3魚雷艇半區艦隊(3. Torpedoboots-Halbflottille)服役。[3]海試一直持續到1928年12月20日,之後它被運用於例行的訓練演習。1930年,該艇曾參加前往地中海的訓練巡航,次年6月15日至7月3日又參加了前往挪威海域的夏季巡航。雞貂號於1932年2月6日停運,其船員被轉移到同日復出的狼號。同年10月1日,雞貂號重新投運並回到第3半區艦隊,其核心船員則是從剛停運的姊妹艇豹號轉移而來。它於1933年夏天參加了艦隊的波羅的海訓練巡航之旅,並分別到訪赫爾辛基和里加。1934年,該艇又前往瑞典進行訓練。[8]
在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期間,雞貂號曾四度被部署至西班牙沿岸執行不干預巡邏。第一次是1936年9月,它與虎號一同駛向西班牙海域,以輪替駐紮在當地的魚雷艇神鷲號和海鷗號。此後,雞貂號成為對西班牙實行國際海上封鎖的一份子。它於同年10月返回德國,但很快便於次月重新前往西班牙,並與其它艦艇一同參與了營救被囚禁的長槍黨領袖何塞·安東尼奧·普里莫·德里維拉的行動,但沒有成功,遂於12月返德。1937年6月3日,該艇第三度被派往西班牙海域,至7月返回,並於當月17日再度停運。雞貂號於1938年1月5日重新投運,初期用作第3和第5驅逐支艦隊的訓練。自2月1日起,它與虎號和狼號共同組成第3魚雷艇半區艦隊,並於1938年3月至7月間再度前往西班牙海域巡航。三艘魚雷艇歸來後,第3半區艦隊重組為第6魚雷艇區艦隊,進而於1939年3月與其它半區艦隊共同參與了梅默爾領地的重新整合行動。[8][9]
Remove ads
與其它同級艇一樣,雞貂號在戰爭爆發之初的主要任務是為布雷艦在北海布設防禦性雷區提供支援。1939年10月17日至19日,它與姊妹艇狼號、豹號以及三艘驅逐艦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巡邏,以檢查中立國船隻是否有搭載違禁品。11月13日,該艇擔當輕巡洋艦科隆號和紐倫堡號的護航,而這兩艘巡洋艦則為前往泰晤士河口執行布雷任務的驅逐艦提供支援。五天後,雞貂號又陪同萊比錫號與三艘從亨伯河口返回的驅逐艦會合。第6區艦隊還於11月24日至25日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了另一次違禁品巡邏。1940年1月30日,該艇在黑爾戈蘭島以北水域意外與U-15號潛艇發生碰撞,後者隨即沉沒,艇內25名船員全數罹難。[10]
碰撞中受損的雞貂號被送往威悉明德接受維修和改裝,並一直持續到1940年5月,因此錯過了同年4月的挪威戰役。[11]7月26日,它與另外4艘魚雷艇從挪威的斯塔萬格出發,去接回從特隆赫姆前往基爾維修途中受損的戰艦格奈森瑙號。它們於12:45與戰艦會合,惟姊妹艇猞猁號至15:49在耶倫附近遭英國潛艇泰晤士號擊沉,造成102人喪生。其餘護航艦艇對潛艇展開搜索,但無果而終,僅救出了少數倖存者。[12]隨後,雞貂號換編至第5魚雷艇區艦隊,夥同美洲豹號、隼號、獅鷲號、神鷲號、T-2號和T-3號一起,於8月14日至15日在北海西南部布設雷區。它們於8月31日至9月2日和9月6日至7日又在同一地區為其它布雷任務提供協助。9月,第5區艦隊移駐德佔法國,雞貂號不久便於9月26日在勒阿弗爾港遭到炸彈襲擊,造成6名船員陣亡,另有7人受傷。[13]在瑟堡完成修復後,它與美洲豹號於10月29日至30日前往多佛爾附近布設雷區,繼而於12月2日至3日再次布設雷區。[14]
1941年1月23日至24日,雞貂號、魚雷艇海雕號和驅逐艦Z-4「理夏德·拜岑」號前往英倫海峽北部入口執行布雷任務。它與美洲豹號於2月25日至26日在伊斯特本附近布設雷區,隨後於3月5日至6日再次布設。3月22日,這兩艘艇負責護送剛從「柏林行動」中返回的戰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戰艦進入法國布雷斯特,隨後奉命轉往北歐。3月30日,雞貂號又與驅逐艦Z-23號和Z-24號一同護送裝甲艦舍爾將軍號從基爾前往丹麥安霍爾特島。它於次月11日在荷蘭鹿特丹的威爾頓-菲耶諾德船廠接受改裝,工程一直持續到6月22日。隨後,該艇被轉移到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丹麥—挪威地區的護航任務。同年8月25日,北線海軍集團司令部解散第5魚雷艇區艦隊,並分配予各部隊執行訓練任務。其中雞貂號曾一度充當第24潛艇區艦隊的訓練艇和魚雷攔截艇。[13]
1942年1月,雞貂號再度投入前線服役,獲移駐法國重新加入新的第5魚雷艇區艦隊。它們在2月12日的「海峽衝刺」期間成功護送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和重巡洋艦尤金親王號返回德國。3月13日至14日,儘管遭到英國人的猛烈攻擊,破交艦米歇爾號依然在第5區艦隊和9艘掃雷艦的掩護下成功穿越英倫海峽,期間甚至擊傷了敵方驅逐艦沃波爾號和弗尼號。此後,雞貂號再次被派往西部地區執行護航任務,並與英國部隊進行了數場戰鬥。5月8日至12日,第5區艦隊的雞貂號、海雕號、隼號和神鷲號從布雷斯特移師荷蘭角港,以護送破交艦施蒂爾號從那裏穿越英倫海峽。12日,即破交艦返航的首日,該部隊便遭到英國魚雷快艇攔截。在由此引發的海戰中,雞貂號被魚雷擊中,斷成兩截,於13日04:04在濱海布洛涅附近的50°46′N 1°34′E處沉沒。英國軍隊的救援嘗試以失敗告終,趕到現場的德國S艇則於兩小時後救起33名倖存者;但包括艇長在內的115名官兵陣亡。[15][16][17]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