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鷗汀街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鷗汀街道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下轄的街道,是汕頭市區早期聚落形成之地,被稱為汕頭的發源地[2],也是著名的僑鄉。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人口4.37萬人,下轄1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汕樟北路金鷗園D座東。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鷗汀街道古稱鷗汀背(壩),因地處新港、南港、東港出海口處的沙丘三角洲,常有海鷗於此棲息而得名,1996年11月30日設立街道辦事處時沿襲之。
地理位置
鷗汀街道地處汕頭市龍湖區北部,隔梅溪與潮安縣縣城庵埠鎮相望,西部為新津河,與梅溪均為韓江支流。鷗汀街道南面以汕樟路為界接龍祥街道轄區。
歷史

春秋時期以前鷗汀之地仍為海域,後來才逐漸形成沙丘三角洲。宋代時是潮州府揭陽縣下蓬都的一部分,南宋理宗年間宋將仕郎袁宏自漁湖都徙於此,其後此處人跡漸旺,明代始建有鷗汀背城[2],嘉靖年間劃歸澄海縣,仍處下蓬都。
明末清初,鷗汀屢經兵禍,倭寇海盜頻擾。隆慶二年(1568年),鷗汀背城為林道乾攻破,城牆被毀,其後建有鷗汀背寨。順治十年(1653年),鄭成功率軍攻取鷗汀寨,攻城未果且為寨民所傷,自此將之定為「逆寨」。[3],順治十四年(1657年),鄭成功坐鎮南澳島,並派兵攻破鷗汀背寨,並屠殺鄉民[3]。康熙五年(1666年)遷界,民眾內遷城寨被廢。遷斥展復後,康熙八年(1669年),澄海縣通判閻英奇在此重建城寨,以水師營弁駐防於此,作為韓江下游四大名寨、潮州府四十八個隘口之一[2]。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於鷗汀背寨之西南筑沙汕頭炮台,同治七年,因英國海軍在鷗汀操練時與鄉民發生口角,英軍炮擊鷗汀[2]。1939年6月21日端午節凌晨,侵華日軍兵分三路突襲汕頭,其一沿新津河佔領鷗汀後包抄汕頭市,鷗汀城寨牆圍也於日據期間被毀。
民國以來,鷗汀歷屬澄海縣之下蓬區、第八區、第三區、下蓬區、第六區。1956年3月建鷗汀鄉,1957年12月屬下蓬鄉,次年劃入汕頭市郊區直至1965年重歸澄海縣[4]。1974年始屬汕頭市郊區,1986年下蓬建鎮,1991年11月劃入汕頭經濟特區並歸屬龍湖區,1996年11月30日設立街道辦事處,轄鷗上、鷗下、西畔、吉貝、萬石、龍美、草地、金洲、延陵、金鷗10社區[5]。2001年12月汕頭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時,漁洲街道併入鷗汀街道。
行政區劃
鷗汀街道今下轄鷗上、鷗下、西畔、吉貝、萬石、龍美、草池、延陵、金洲、旦家園、陳厝寨、蔡社、鐵洲、溪西、舊地、新地、流美、金鷗等18個社區,其中17個為涉農社區。
發展概況
鷗汀街道是汕頭市重要的物流節點,以貨運為主要業務的汕頭北站及其集裝箱貨場和散裝貨場位於轄區內。除汕樟路、泰山北路、嵩山北路等市政主幹道之外,連接汕頭外砂機場及揭陽潮汕機場的汕揭高速公路也於此過境,在境內設有泰山互通立交[6]。
鷗汀街道是汕頭市龍湖區不少教育機構所在地,鷗汀西部的萬吉生活區聚集了汕頭市第一中學、蓬鷗中學、汕頭文化藝術學校等教育機構的新建分校區[7],其中汕頭市第一中學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蓬鷗中學正積極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8]。
由於長久的歷史積澱,鷗汀街道留存了許多古蹟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古有「天下走過,不如鷗汀背」之說[2]。鷗汀古時有證果禪寺、騰輝寶塔、文祠書聲、龜橋似月、西寧晚泊、木棉沖天、煙墩烽火、半腰玉帶並稱鷗汀八景,現存有證果禪寺、騰輝塔、鷗下天后宮、密林文藝研究社址以及包括三座「三山國王廟」等多處祠堂廟宇與成群古木。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