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麥當勞三要素
一组行为特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麥當勞三要素(英語:Macdonald triad),也稱社會性病態三要素(英語:triad of sociopathy)或殺人三要素(英語:homicidal triad)是指一個犯罪心理學理論——虐待動物、縱火癖、(超過一定年齡後繼續)尿床這三個因子,若兩個及以上同時存在於同一個孩子身上,那麼這個人在未來有可能有暴力傾向(尤其是殺人跟性侵),而且非常可能反覆犯罪。[1]
這一理論最先由精神病學醫生約翰·馬歇爾·麥當勞在其1963年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殺戮的威脅》(The Threat to Kill)一文中提出。[2]後來又有學者進行過小規模研究,並聲稱有證據顯示這三個童年時期的行為可以和未來此人的掠奪行為聯繫起來。[3]雖然這一理論廣為流傳,但後續的研究總體上並不支持該理論。[4][5]有學者認為,這些行為和童年時期家長的忽視、暴力、虐待的聯繫更大,這些更容易導致長大成人後的殺人傾向。[6]因此,「三要素」用來預測暴力傾向的說法並不科學,被認為只是都市傳說。[7]
Remove ads
縱火
史蒂芬·辛格(Stephen Singer)和克里斯托弗·漢斯萊(Christopher Hensley)在一篇2004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縱火是內心破壞欲的展現,是一個人開始挑釁行為的第一步。他們發現,在連環殺手的童年時期多有長期被羞辱、霸凌的經歷,這些經歷讓他們積累起挫敗、憤怒的情緒,需要找機會發泄情緒以此調整回己的正常狀態[1]。然而,後續的研究對此理論表示質疑,認為這只是童年時期諸多反社會行為中的一種,並不能用來預測長大成人後的暴力行為。[8]
虐待動物
聯邦調查局調查員阿蘭·布蘭特利(Alan Brantly)認為,有的罪犯會通過殺害動物作為殺人的預演。[9]和縱火類似,虐待動物也被視作是用來發泄憤怒的手段。研究人員發現,虐待動物癖好的人們在童年時期也多有被大量羞辱的經歷。那些長大後成了連環殺手的孩子,小時候被欺負了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法還手,就只好向看上去弱小的動物出手了。此外,這些殺手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選定了未來的謀殺目標。有研究表明,小時候虐待動物的孩子,長大後會使用相同的手法虐殺人類。[10]在2003年的一篇文獻中,傑瑞米·懷特(Jeremy Wright)和漢斯萊指出了他們研究的五名連環殺手在童年時期反覆出現的三個心路歷程:首先,導致他們憤怒、蒙羞的那些人無法擊倒,這些孩子的情緒需要發泄;其次,他們在虐殺動物的過程中覺得自己一定程度上奪回了對人生的控制權;最後,他們獲得了足以讓弱小的動物感到痛苦的力量、控制能力,並在長大之後將這種能力遷移到人類身上。[11]J·麥克萊倫(J. McClellan)2003年對45名男性暴力犯罪囚犯調查後發現,56%的人承認曾經虐待動物,而且比起普通的家庭,被家長虐待的孩子更有可能虐待動物。[12]2004年,S·E·塔利切特(S·E·Tallichet)和漢斯萊對中高等安全級別的監獄囚犯進行了研究,分析這些囚犯反覆暴力行為的模式,結果證實虐待動物和對人類使用暴力之間有聯繫。[13]
然而,過分強調虐殺動物和虐殺人類之間的關聯,可能會導致研究人員忽視掉其他的因子。[14]
Remove ads
尿床
這裏的尿床,指的是「無意識地在睡夢中排尿,超過五歲之後持續發生」。[15]至少要連續三個月,每周兩次尿床。
部分作者認為,尿床和縱火、虐待動物本身有所關聯。其中一項論點是,超過五歲了還在尿床的孩子可能感覺很羞愧(尤其是他們身邊的大人為此笑話他們的時候),於是就去縱火、虐待動物來發泄情緒。[1]埃里克·海基(Eric Hickey)稱,尿床是「無意識、不自主、非暴力的行為,比起虐待動物和縱火,將尿床和暴力犯罪傾向聯繫在一起非常不合適」。[16]
參見
- 黑暗三聯素
- 人格發展障礙
- 連環殺手
- 動物虐待狂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