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花狸藻

狸藻科狸藻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花狸藻
Remove ads

黃花狸藻[1][2][3][4][5][6][7]學名Utricularia aurea),又稱黃花挖耳草[2]水上一枝黃花[2]金魚茜[2]狸藻屬中大型的多年生浮水食蟲植物。其種加詞aurea」來源於拉丁文,意為「金色」,指其植株顏色,為水生植物。其分布範圍為印度日本澳大利亞[8][9]

快速預覽 黃花狸藻,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Thumb
黃花狸藻的葉片及捕蟲囊
Thumb
產於廣東廣州的黃花狸藻

黃花狸藻為水生草本[2][3][4][5][6][7]莖匍匐[6],分枝[3][4][6][7],圓柱形[6],長15至20厘米,直徑0.5至2毫米。[2]葉互生[2][6]或輪生[4][5],長2至6厘米,細剛毛。[2]葉具3至4達基部深裂,裂片先呈羽狀,後一至四回二歧狀,末回呈毛髮狀。[2][6]無冬芽。[4]

黃花狸藻的捕蟲囊側生於葉裂片,呈斜卵球形,側扁,具短梗[3],長1至4毫米[2][2][6]囊口側生於捕蟲囊[3],唇上部具2條常疏生分枝的剛毛[4][2]

黃花狸藻的花序為總狀花序[3][5],直立,長5至25厘米[6][2]花位於花序中上部,3至8朵,無被毛。[2]花序軸圓柱形[6],長6至15厘米[4][5],直徑0.3至1.3毫米,無鱗片[3][4][5][6]或少鱗片[4][5][2]小苞片抱莖[4][5]或不存在[2][6]苞片基部着生[3][6],寬卵圓形[6],長1.5至2毫米[3],末端圓形或急尖[6][2]花梗絲狀,橫切面為橢圓形,長4至20毫米;開花時直立,開花後下彎[3][4][5][6][2]花萼2裂至基部[3],裂片近等,上唇略長,卵形[3][7]或卵狀長橢圓形[5][2][6]花時長3至4毫米,末端鈍形,邊緣內曲;果時長7至9毫米,略肉質[4],展開[3][4][5][7]或反折。[2]花冠長10至15毫米[6],黃色[3][4][5],喉部偶爾具橙紅色條紋,外表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2][2][6]上唇寬卵形或近圓形,末端圓形[6],長約為上萼片的2倍[4]。下唇橢圓形,末端圓形或微凹,喉凸隆起呈淺囊狀,較上唇長[3][2][6]距近筒形[6],長約5毫米[4][5],基部為圓錐狀,末端鈍形[2][5]。距比下唇長[4]或短[6],並與下唇平行或呈銳角。[2]雄蕊2枚[3][4][7],着生於花冠基部[3][7],無毛被,花絲長約2毫米,線形[3],上部大[3],藥室匯合。[2][6]子房球形,密生腺體,無毛被。[2][6]花柱長約為子房的一半,無毛被,花後延長。柱頭二裂[3],下唇為半圓形,邊緣具毛,上唇極短,鈍形,無毛被。[2][6]蒴果球形[3][4]或圓錐形[7],直徑4至5毫米,末端具喙狀宿存花柱[3][4][7],周裂。[2][6]種子直徑0.8至2毫米,盾狀[4][5],淡褐色,具5至6個角[4][5]及細小網狀突起,角上具極狹的棱翅,無毛被。[2][6]

黃花狸藻少見假根,存在時輪生於花序軸基部[6]或近基部[2],扁平,膨大。[2][6]假根長2至6厘米,直徑1至3毫米,具絲狀分枝。[2]

Remove ads

分布範圍

黃花狸藻通常生長於海拔50米至2680米的稻田或池塘中。其分布於東亞東南亞等地,包括伊朗[8]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南半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澳大利亞[8]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台灣[2][3][4][5][6][7]

相關物種

黃花狸藻常與南方狸藻U. australis普通狸藻U. vulgaris混淆。黃花狸藻與這兩者的差別為其花序軸上無鱗片。即使存在,鱗片也小於苞片。而南方狸藻和普通狸藻花序軸的鱗片多,且與苞片等大。[1]

更多資訊 形態特徵, 南方狸藻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