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木和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木和雄(日語:黒木和雄/くろき かずお,1930年11月10日-2006年4月12日)是日本電影導演。代表作有《暗殺坂本龍馬》、《節日的準備》、《明天》等。
簡介
黑木和雄在母親娘家三重縣松阪市出生。[1]先後居住於兵庫縣神戶市、宮崎縣飯野町(現海老野市),五歲時隨父親工作遷往滿洲,少年時代在滿洲度過。[1]1942年返回日本,中學起在祖父母居住的宮崎縣海老野市長大。[1]畢業於宮崎縣立小林中學(舊制)、宮崎縣立都城泉丘高等學校。受高中恩師推薦進入同志社大學法學部深造。畢業後進入岩波映畫工作。1958年憑藉《東芝電氣車輛》開啟導演生涯。此後雖主要執導宣傳片,但以火力發電廠宣傳片為載體卻採用前衛表現手法的《海壁》(1959年)、《紀實報道 炎》(1960年),以及受阿蘭·雷乃導演影響的北海道宣傳片《吾愛北海道》,均以獨特紀錄片風格引發關注。他與土本典昭、小川紳介等岩波映畫的年輕電影人交往密切,是該群體中的領軍人物。

1962年離職成為自由導演,1964年執導了聚焦東京奧運前夕君原健二的《馬拉松選手的記錄》。但因與東京電影公司高層產生分歧,深感宣傳片框架的局限性,此後便轉向了最初嚮往的劇情片領域。1966年首部劇情片《飛不了的沉默》雖由東寶製作,卻因前衛風格遭禁映,最終通過ATG發行。該片經川喜多佳子奔走促成海外展映,獲馬克·阿萊格雷、皮埃爾·布隆博格等影人高度讚譽。布隆博格曾邀其赴法合作拍片,但因溝通障礙未能成行。[1]然而該片竟在禁映美國電影的古巴上映並廣受好評,由此促成1969年執導日古首部合拍片《古巴戀人》,由土本典昭擔任製片。[1]

1970年,他與ATG合作推出大膽改編自高橋和巳同名小說的《日本的惡靈》。該片由脫離創造社的中島正幸擔任製片,半數製作經費由漫畫家福地泡介提供。此後他仍以ATG為製作基地持續創作,1970年代中期的《暗殺坂本龍馬》與《節日的準備》描繪了奔涌的青春群像,催生了大批狂熱影迷。《暗殺坂本龍馬》製作源於酒友夏文彥向黑木提出「想為你製作電影」的邀約,製作資金亦是依靠夏與另一位製片人黑田征太郎的人脈籌集。[2]
1975年榮獲藝術選獎新人獎。1984年起作為文化廳新進藝術家海外研修員赴海外留學。1988年推出以原子彈爆炸為主題的力作《明天》,雖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但1990年代陷入長期創作停滯期。進入21世紀後,他接連推出《霧島美麗的夏天》《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等大型傑作,被公認為日本電影界代表性大師。《明天》、《霧島美麗的夏天》、《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被稱為戰爭安魂曲三部曲。
2006年4月12日因腦梗塞逝世,享年75歲。[4]原定同年8月12日公映的《紙屋悅子的青春》成為其遺作。他生前構思多年欲拍攝描繪戰前名導演山中貞雄的電影,終未能實現。
Remove ads
主要作品
- 1966年,《飛不了的沉默》
- 1969年,《古巴戀人》
- 1970年,《日本的惡靈》
- 1974年,《暗殺坂本龍馬》
- 1975年,《節日的準備》
- 1978年,《原子力戰爭》
- 1980年,《直到黃昏》
- 1983年,《淚橋》
- 1988年,《明天》
- 1990年,《浪人街》
- 2000年,《扒手》
- 2002年,《霧島美麗的夏天》
- 2004年,《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
- 2006年,《紙屋悅子的青春》
獲獎
- 1974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十佳(《暗殺坂本龍馬》)
- 1975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十佳(《節日的準備》)
- 1975年,藝術選獎新人獎[5]
- 1988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最佳導演、日本電影十佳(《明天》)
- 1988年,報知電影獎作品獎(《明天》)[6]
- 1988年,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明天》)[5]
- 1990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十佳(《浪人街》)
- 2000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十佳(《扒手》)
- 2003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最佳導演、日本電影十佳(《霧島美麗的夏天》)
- 2004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十佳(《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
- 2004年,山路文子電影獎年度電影獎(《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7]
- 2004年,每日電影獎導演獎[8]
- 2004年,日刊體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
- 2006年,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十佳(《紙屋悅子的青春》)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