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木耳
木耳科木耳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木耳(學名:Auricularia heimuer),又稱雲耳、木耳、木檽[1]、光木耳、木蕊[2]、木菌[3]、樹雞[4]、䓴(音同「軟」),是木耳科木耳屬一種食用菌。
過去認為歐洲與東亞的黑木耳屬於同種。2014年有研究基於分子證據將東亞的黑木耳訂立為新種(Auricularia heimuer),與僅分布於歐洲的歐洲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相互區別,其種小名即來自「黑木耳」一詞的漢語拼音[5]。
Remove ads
形態
子實體通常3至8厘米(1.2至3.1英寸)長,[6]但可多達12厘米(4.7英寸)。[7]形似耳朵,雖然子實體也可以是杯狀。它通常橫向附着在基板上,有時帶有一個非常短的柄。[8]該品種在新鮮的時候具有堅韌,膠質,彈性質感,變乾時硬而脆。[9]褐色子實體略呈耳形,濕潤時半透明,乾燥時為革質。
歷史
《禮記》已有木耳記載[來源請求]。《呂氏春秋》提到:「味之美者,越駱之菌。」蘇恭的《唐本草注》記載:「桑、槐、楮、柳、榆,此為五木耳……煮漿粥,安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爾。」
生態
黑木耳生長在落葉喬木和灌木的木材上,尤其是在接骨木上。[9]90%的黑木耳在接骨木上生長,但不總是這樣。[10]
中國是木耳的主要生產國,產區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北、黑龍江等地,其中黑龍江省東寧縣綏陽鎮是中國最大的黑木耳基地。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也有生產。
生於枯死的樹幹上,也可以用闊葉樹類的段木和木屑人工栽培;生長需散光、濕潤和溫暖。
栽培
現今木耳的栽培方式可分為二:
原木可以是楓香樹、樺木、櫻桃樹、山核桃樹、再將原木鋸成長一公尺左右的椴木,牡丹江市又有用鋸末、豆秸和稻糠代替原木栽培。
菌床從中間斷開向兩側澆水。床面製作要壓平、澆水,水要澆透。待木耳長大後會破袋出耳。木耳採摘完畢,菌床會雜草叢生,可直接對菌床上噴灑除草劑。
應用

黑木耳一般作為干品銷售,用時泡發復水再烹飪。有一種「壓縮黑木耳」,是將黑木耳壓成重量相等的塊再乾燥,占空間小,復水後也可以恢復原本形狀。[13]
黑木耳的營養價值高於白木耳,其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蠕動, 使糞便比較柔軟而易於排出,並且擁有低熱量與高飽足感 等特性能有助於解決便祕症狀,也有助於保護腸胃、美容養顏與強化免疫能力。[14]
Remove ads
黑木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一定的藥用價值,《飲膳正要》稱其「利五臟,寬腸胃」。《隨息居飲食譜》載:「補氣耐飢,活血,治跌扑上,凡崩淋血痢痣患腸風,常食可愈。」中國古代南宋詩人陸游注意養生,嗜食薏米和木耳,有詩曰:「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栮脯美勝肉」,所以「八十身猶健,生涯學灌園」。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木耳生於朽木之上,無枝葉,乃濕熱餘氣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柿,以軟濕者佳也。曰雞、曰土從,因味似也。」
黑木耳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B2含量是米的10倍,新鮮的黑木耳每100克含鐵98毫克,含量是肉類的100倍以上,鈣質為肉類的30倍。黑木耳含有的豐富膠質,對人體消化系統有良好的清潤、補氣益智、潤肺補腦作用。其清腸、潤肺功效對肺虛咳嗽、久病體虛,肢體麻木具有功效。此外亦具止血作用,主治咯血、吐血、血痢、崩漏、痔瘡出血、便秘帶血等。黑木耳中的多醣成份,具有抗腫瘤活性,對腫瘤有一定預防效果,亦能減少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栓的作用。
黑木耳一直是醫藥應用研究的主題。1980年代的實驗結論顯示從黑木耳分離的葡聚醣具有強大的抗腫瘤特性,[15]此研究有異於早期的研究。早期的研究結論,雖然表明從其他幾個真菌物種水提取物有抗腫瘤作用,但從黑木耳提取物中卻沒有。[16]此外,利用小鼠作實驗,針對遺傳糖尿病的研究中發現,從黑木耳提取的多醣有降血糖作用。用包括多醣的食物餵養的小鼠,能降低從食物中攝取的血糖、胰島素和尿葡萄糖。[17]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