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潭區 (吉林市)

中国吉林省吉林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龙潭区 (吉林市)
Remove ads

龍潭區吉林省吉林市下轄區。地名來源自南郊的龍潭山。是中國石化吉林省的原油加工基地。吉林市主要的重工業設施都在此區。龍潭區人民政府辦公機構駐遵義東路。

快速預覽 龍潭區, 國家 ...

地理位置

龍潭區位於吉林市區東北部,松花江北岸,因龍潭山而得名。龍潭區東部與蛟河市接壤,東南與豐滿區相連,南部和西部與昌邑區隔江相望,北部與舒蘭市毗鄰,位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中間位置,處在環渤海經濟圈輻射範圍內,距離長春經濟圈和城市圈100公里,幅員面積1208.9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龍潭區新石器時代境內有人類棲息,至周秦時期均屬肅慎族活動地區。東漢末期,龍潭地域屬東扶餘國管轄。公元410年,高句麗東扶餘國,建置龍潭山城政權並立時期,龍潭地域為遼東京道涑州境。公元1115年,女真族滅遼朝建立金朝,龍潭地域為金朝上京路會寧府轄地。公元1271年,元朝取代南宋統治中原,龍潭地域為遼陽行省開元路平府境地。清朝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7年1月12日)吉林烏拉永吉州,龍潭地域屬永吉州管轄。1929年龍潭地域屬永吉縣第十區大屯村。1942年,吉林增設白山、江南、江北、龍潭、興隆5個區,龍潭區公所轄龍潭村、龍瑞村、龍雲村、北甸子村、大砬子村、天太村、裕民村、裕豐村、永安村;江北區公所轄山前村、建設村、孤家子村、泡子沿村、棋盤村、民主村、四間房村、哈達村、大屯村。1946年2月,民主聯軍進駐吉林市,建立龍潭區公所;1946年5月,國民黨佔據吉林市,成立龍潭區公所;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成立龍潭區公所,隸屬吉林市人民政府領導;1956年改稱龍潭區人民委員會;1960年,成立龍潭區人民公社;1962年恢復龍潭區人民委員會;1968年撤銷龍潭區人民委員會,成立龍潭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龍潭區人民政府]];1992年,吉林市政府將原郊區的金珠鄉江北鄉龍潭鄉的大砬子村、北甸子村、龍城村、土城子村、鐵東村、東升村、天太村劃歸龍潭區管轄;1998年12月,經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龍潭經濟開發區;2000年,吉林市政府將原永吉縣缸窯鎮、烏拉街滿族鎮、大口欽滿族鎮、楊木鄉、江密峰鎮、阿拉底管理區劃歸龍潭區管轄;2005年,龍潭區撤銷龍潭鄉設立承德街道;2005年10月,楊木鄉併入缸窯鎮。2008年10月,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設在龍潭區,與龍潭區人民政府合署辦公。2016年8月9日,龍潭經濟開發區(原吉林金珠工業區)搬出金珠鎮,獨立運行。

Remove ads

地區資源

礦產資源

根據吉林省地質調查二所提供的礦產資源分布區域預測,龍潭區有花崗岩白粘土褐煤等礦產資源15種,其中粘土礦在大口欽滿族鎮、缸窯鎮轄區內分布面積約為40平方公里,儲量達4.2億噸以上;玄武岩儲量5億噸以上;頁岩儲量10億噸以上;瓷石儲量1000萬噸;沸石儲量1500萬噸以上。

水資源

龍潭區域內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0條,主要河流有一江(松花江)、兩河(牤牛河團山子河)。地下水資源儲藏量為9.8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為2.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綜合補給量1.6億立方米,過境容水量150億立方米,地下水現狀開採量為1.1億立方米。擁有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45座,總庫容3300萬立方米。域內日供水能力62萬噸、供電能力達148萬千瓦、總蒸汽能力8570噸/小時、日處理污水能力達71萬噸。

林業資源

龍潭區現有林地面積3.9萬公頃,森林面積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林木綠化率37%。

氣候環境

地處長白山脈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西邊是肥沃的沖積平原,東邊是長白山野生資源豐富的低山丘陵區,松花江呈半包圍狀環繞龍潭區,流程58公里。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降水量650--750毫米,無霜期130天。

交通

區中心距吉林火車站5公里,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76公里。區內路網縱橫,交通十分便捷,鐵路可直達長春、瀋陽、大連、哈爾濱、上海、北京等地,區內設有編組站吉林北站;公路202國道302國道、全國聯網高速公路穿區而過;鄉村公路里程達到1041公里,已實現「村村通」。

行政區劃

面積1208.9平方公里,全區共轄1鄉5鎮126個行政村、13個街道38個社區,下轄2個省級開發區(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龍潭經濟開發區)。[2]

榆樹街道、​遵義街道、​鐵東街道、​龍潭街道、​新安街道、​湘潭街道、​龍華街道、​新吉林街道、​山前街道、​泡子沿街道、​東城街道、​承德街道、​烏拉街滿族鎮、​缸窯鎮、​江密峰鎮、​大口欽鎮、​金珠鎮、​江北鄉、​龍潭經濟開發區和​金珠工業區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龍潭區常住人口為371607人[3],城鎮化率為73.85%,常住人口戶數為15.8586萬戶。區內居住有漢、蒙、回、朝、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