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9年歐洲歌唱大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9年歐洲歌唱大賽(法語: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1989)是第34屆歐洲歌唱大賽,在去年席琳·迪翁在都柏林獲勝之後,該比賽於1989年5月6日在瑞士洛桑舉行。該屆主持人是雅克·德舍諾和洛麗塔·莫雷納。代表南斯拉夫的里瓦樂團贏得了歌曲《搖啊搖》"Rock Me"的稱號。這是南斯拉夫成為統一國家的唯一勝利。[1]此外,這是巴爾幹半島一個國家的首次勝利,也是第一首用一種斯拉夫語系演唱的獲勝歌曲。
Remove ads
主辦場地

洛桑是瑞士法語區的一個城市,也是沃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這座城市位於日內瓦湖。[2]湖岸上,面對法國小鎮埃維昂萊班,西北部有汝拉山。洛桑位於日內瓦東北62公里(38.5英里)。
博利厄宮被選為舉辦1989年比賽的場地。 該中心包括擁有1,844個座位的博利厄音樂廳(Théâtrede Beaulieu),舞蹈和劇院大廳。博利厄音樂廳於1954年開業,是瑞士最大的劇院。該屆大賽在萬國宮6號和7號廳舉行,位於主廳和劇院右側。
比賽總覽
英國代表實時報導合唱團的主唱雷·卡魯阿納(Ray Caruana)直言不諱地認為自己不值得一首。[3]他們被擊敗了7分。
其中兩名表演者納塔莉·帕克(Nathalie Pâque)和吉利·納塔納爾(Gili Natanael)在比賽時分別為11歲和12歲。由於參加者的宣傳不佳,歐洲廣播聯盟引入了一項規則,規定不允許表演者在年滿16歲以前參加。[4]
上一年的獲獎者席琳·迪翁以她獲獎歌曲的模仿表演和她的第一首英語單曲《芳心何處》"Where Does My Heart Beat Now"的模仿表演開場表演。一年後,這首歌成為美國十大熱門歌曲,這使她在國際上獲得了成功。[1]
今年只有一位歌手第二次返回代表他們的國家。希臘的Marianna Efstratiou是1987年希臘樂隊「 Bang」的後盾歌手。
參賽國

參賽國
過去參賽過,但本年未參賽國
每個國家(除了奧地利,冰島和德國以外)的演出都會有一個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與大多數年份不同,就像1988年一樣,指揮家在每首歌之後都鞠躬,而不是在這之前。
意大利 – 馬里奧·納塔萊(Mario Natale)
以色列 – 沙克·派科夫(Shaike Paikov)
愛爾蘭 – 諾埃爾·凱勒漢
荷蘭 – 哈里·范·霍夫
土耳其 – 帖木兒塞爾丘克
比利時 – 弗雷迪·桑德(Freddy Sunder)
英國 – 羅尼·哈茲勒赫斯特
挪威 – 皮特·努特森(Pete Knutsen)
葡萄牙 – 路易斯·杜阿爾特
瑞典 - 安德斯·伯格隆德
盧森堡 – 貝諾伊特·考夫曼(Benoît Kaufman)
丹麥 – 亨里克·克羅格斯格德和貝諾伊特·考夫曼(Henrik Krogsgård & Benoît Kaufman)
奧地利 – 無指揮
芬蘭 – 奧西·倫內
法國 – 蓋·馬蒂尼(Guy Matteoni)
西班牙 – 胡安·卡洛斯·卡爾德隆
塞浦路斯 – 哈里斯·安德列迪斯(Charis Andreadis)
瑞士 – 貝諾伊特·考夫曼(Benoît Kaufman)
希臘 – 喬治·尼阿爾科斯(George Niarchos)
冰島 – 無指揮
德國 – 無指揮
南斯拉夫 – 尼卡·卡洛吉拉(Nikica Kalogjera)
Remove ads
結果
Remove ads
投票結構
每個國家給出12、10、8-1分給最喜愛的10首歌。如果發生平局,規則也會發生變化;1989年之前,兩國將再次演唱歌曲,直到做出最終決定。但是從1989年開始,如果投票結束時平局,則得分最高的國家將被宣佈為獲勝者。如果仍然平局,贏家就是得分最高的國家。此後如果仍然有平局,兩國將被宣佈為共同贏家。
得分
Remove ads
以下為各國在投票中給予最高12分的參賽國列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