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9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第14任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9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又稱第14任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於1992年12月18日進行,是韓國自1987年結束軍政府專制統治以來的第二次總統民主選舉。選舉結果,1987年敗選[1]重披戰袍的執政黨民主自由黨候選人金泳三擊敗在野黨民主黨候選人金大中,當選第14任韓國總統,成為韓國32年來首位文人總統。
Remove ads
背景
1990年1月,金泳三為總統寶座,與政治對手民主正義黨總裁盧泰愚、民主共和黨總裁金鐘泌聯手將3個政黨聯合組建了新的執政黨民主自由黨,新的執政黨控制三分之二的國會席次,足以通過具爭議的法案及修改憲法。由於韓國憲法限制總統任期為五年,時任總統盧泰愚無法競選連任,於是金泳三成為執政黨民主自由黨黨代表,並在初選擊敗李鍾贊,獲提名為執政黨民主自由黨第14屆總統大選的候選人。[2]
為應付新的執政黨,1991年9月,金大中將部分無加入新執政黨的前新民黨成員和原民主黨合併成民主黨,並擔任最高委員,1992年金大中獲提名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3]1992年5月,現代集團董事長鄭周永組建統一國民黨並自行參選;李鍾贊在民主自由黨初選落敗後自行參選,但在12月12日宣布退選,支持鄭周永。
註冊候選人
總共有以下八人登記參選:
選舉結果
大選結果出乎預期,金泳三以較大優勢擊敗金大中,成為韓國32年專制統治後的首位文人總統[4]。大選後的第二天,金大中宣布暫時離開政壇。
Remove ads
金泳三出乎預期以較大優勢擊敗金大中,金泳三從競選之初就提出了「穩定還是混亂」的口號,採取了針對尋求穩定的保守中產階級支持的策略,同時提倡「治癒韓國病」和「建設新韓國」尋求革新派支持,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成功獲得了廣泛支持,並最終當選。另一方面,金大中在首爾未獲得大幅領先,首爾傳統上是在野黨佔優勢地區,原先預計金大中將領先金泳三10%以上,結果金大中僅領先1-2%左右;但在金泳三佔優勢的慶尚地區因為地域對立的情緒高漲,刺激慶尚地區的選民投票意願,提高該地區投票率,成為金泳三勝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相關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