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秘魯抗議活動

2025年9月發生於秘魯的抗議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5年秘魯抗議活動
Remove ads

2025年9月20日,秘魯爆發了針對迪娜·博魯阿爾特政府以及隨後的何塞·赫利政府的抗議活動[5][6][7]。在針對赫利總統的性侵犯指控曝光之後,針對他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7]。此前,2022-2023年也曾發生過反對彈劾其前任佩德羅·卡斯蒂略抗議活動英語Peruvian protests (2022–2023)

快速預覽 2025年秘魯抗議活動, 日期 ...

秘魯人權團體國家人權協調員英語Coordinadora Nacional de Derechos Humanos稱,至少有19名抗議者於9月27日和28日在利馬舉行的遊行中受傷[8][9]。10月15日的抗議活動導致80多人受傷,一名抗議者因多處槍傷而死亡[1]。在衝突期間,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石塊和其他物體,而警察則使用催淚瓦斯橡膠子彈驅散人群[8][10]

Remove ads

起因

自2016年以來,秘魯一直處在政治危機英語2016–present Peruvian political crisis之中。公眾對該國日益嚴重的腐敗英語Corruption in Peru犯罪英語Crime in Peru問題感到憤怒[11]。時任總統迪娜·博魯阿爾特在鎮壓2022-2023年的抗議活動英語Peruvian protests (2022–2023)後,成為世界上支持率最低的領導人之一[12]秘魯國會同樣不受歡迎,不支持率超過90%[11]

2025年9月5日,迪娜·博魯阿爾特政府批准了第32123號法令《秘魯養老金制度現代化法》。該法律強制全體18歲以上的秘魯公民,包括獨立工作者,均需加入養老金體系繳費,並允許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新競爭者進入養老金體系[13],儘管該國就業不穩定且非正規就業率超過70%。人民力量黨主推的該法案在僅有64人出席的國會上以38票通過[14]。該法案獲批後,對其批評愈演愈烈,最後引發了9月13日的抗議活動[15]。當時正值Z世代抗議運動風起雲湧,尼泊爾的抗議推翻了總理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印度尼西亞也爆發了類似的示威活動。受此啟發,秘魯的示威者也開始使用其他國家抗議者使用的草帽海賊團的海賊旗[16]

秘魯天主教大學西班牙語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教授奧馬爾·科羅內爾(西班牙語:Omar Coronel)向共和報西班牙語La República指出,養老金問題因對青年造成「直接的經濟影響」而有其「特殊性」。他還補充說青年的憤怒還與「2022年以來的掌權者幾乎完全不對腐敗與暴力行為加以懲罰」有關[17]

起初,抗議零散而無中央領導。奧馬爾·科羅內爾教授指出,抗議似乎與意識形態無關[18]。 若干人爭相充當所謂Z世代的官方代表,包括:卡爾·皮埃羅·曼德羅斯(西班牙語:Karl Piero Mandros)、維爾達爾·洛薩諾(西班牙語:Wildalr Lozano)、雅各布·索拉諾(西班牙語:Jacob Solano)、豪爾赫·卡爾梅特(西班牙語:Jorge Calmet)和米拉格羅斯·羅哈斯(西班牙語:Milagros Rojas[19][20]。然而,由於曼德羅斯曾表示支持拉斐爾·洛佩斯·阿利亞加英語Rafael López Aliaga並有自由意志主義傾向,洛薩諾又曾與遭抗議下台的前總統曼努埃爾·梅里諾合影,由「十一月十四日青年網絡」(西班牙語:Red Juvenil 14N)與「秘魯青年領袖」集體推舉,自稱「真正代表」的後三人拒絕承認他們的資格,表示雖然Z世代並無統一領袖,卻有「合法的發言人」存在[21]

其他人也被認為堪稱抗議發言人,包括萊昂納多·穆尼奧斯(西班牙語:Leonardo Muñoz)、安德烈斯·馬約(西班牙語:Andrés Mayo)和奧蘭多·卡拉斯科(西班牙語:Orlando Carrasco)。卡拉斯科曾是「十一月十四日集體」(西班牙語:Colectivo 14N)的成員,參加過2022-2023年間的「佔領利馬西班牙語Anexo:Toma de Lima」行動,號召運輸工人於10月15日上屆。還有雅科夫·索里亞諾(西班牙語:Yakov Soriano),他雖屬於卡拉斯科的團隊,卻因擅自接受媒體採訪與卡拉斯科產生過衝突[22][23][24]

儘管起初抗議動機在於反對養老金改革,但抗議訴求很快擴展並被保守派記者阿隆·薩洛蒙(西班牙語:Aarón Salomón)批評為多變且缺少凝聚力。他還指控有人參與遊行是為了釋放正因叛亂罪受審西班牙語Juicio a Pedro Castillo的前總統佩德羅·卡斯蒂略[25]。右翼勢力和塞隆派左翼指責所謂的「魚子醬黑幫西班牙語Mafia caviar」試圖將示威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政治工具,尤其是何塞·赫利就任秘魯總統後,對他們試圖製造一場「梅里諾事件」式的混亂以藉機扶持更符合自己利益的新總統上位的指控甚囂塵上[25][26]

Remove ads

時間線

9月13日

利馬歷史中心開始出現一些規模較小的遊行。美國大使館就此事件發表了一份聲明[27]。這被認為是秘魯Z世代抗議的開始。

9月20日

首次報導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發生在2025年9月20日。起因是政府通過養老金改革。許多人因此要求罷免迪娜·博盧阿爾特[28]

從清晨起,警方與示威者之間發生騷亂。遊行首日,利馬檢察院部分立面被焚燒,阿班卡伊大道被封堵,路中央隔離帶被點燃,並發生一名身份不明者開槍的事件,導致該地區許多人陷入恐慌[29]

9月21日

大規模遊行的第二天。500多人聚集在市中心,導致至少3名警察受傷。混亂仍在繼續[30]。獨立媒體Wayka英語Wayka的一名攝影記者被槍擊受傷,格勞大道英語Miguel Grau Avenue (Lima)也有多名示威者遭同類槍傷。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的學生也加入了抗議。在共和國國會前發生了用燃燒彈進行襲擊的未遂事件後[31],警方於晚上21:00為追捕示威者突入市政中心的Real Plaza購物中心[32]

9月22日

18名抗議者在與執法部門發生衝突後受傷。約450名抗議者加入了持續的抗議活動,破壞了公共街道。秘魯全國記者協會的約六名記者被當地警方發射的子彈擊傷[33]

9月23日

一家位於秘魯的哈德貝英語Hudbay礦廠因抗議活動而暫時關閉;抗議者阻斷了銅礦運輸路線[34][35]

9月28日

Thumb
2025年9月28日,庫斯科女性主義團體參加了Z世代的遊行。

各種抗議團體和運輸工人在聖馬丁廣場大學公園西班牙語Parque Universitario集會抗議[36]。抗議者與警方在阿喬鬥牛場西班牙語Plaza de toros de Acho附近發生衝突。一些示威者搶走了警方的一輛摩托車,一名未成年人被橡膠彈擊傷,一名Canal N西班牙語Canal N的記者被警方驅離。

據報導,警方已對前一天遊行期間襲擊一名老人的警員展開紀律處分程序,並釋放了被拘留的人員[37]

天主教利馬總教區嘉祿·卡斯蒂略-馬塔索格利奧英語Carlos Castillo Mattasoglio樞機主教為抗議者發聲,稱「這裏沒有恐怖分子,這裏都是有尊嚴的人」[38]

與此同時,反政府黑客組織污損秘魯英語Deface Peru組織攻擊了《秘魯人報英語El Peruano》的網站,破壞了多名政客的維基百科頁面,並泄露了鎮壓遊行的警察的身份信息,以表示對抗議者的支持[39][40]

Remove ads

9月30日

魷魚價格上漲引發漁民罷工。蘭巴耶克皮烏拉兩省已有超過9萬人停止捕魚[41]

10月2日

秘魯國家警察在抗議利馬不安全的遊行中逮捕了17人,其中包括一名未成年人[3]

前一天,交通與通訊部長塞薩爾·桑多瓦爾西班牙語César Sandoval侮辱抗議者為「墮落的Z世代分子」,指責他們造成「財產損失」[42]

10月4日

清晨起,Z世代青年與部分創業者工會在利馬市中心集會。嘉祿·卡斯蒂略-馬塔索格利奧英語Carlos Castillo Mattasoglio樞機主教當天再次表示支持青年上街,稱抗議權為民眾正當權利並反對污名化抗議。當天的抗議人數不及前幾天[43]

10月5日

10月5日,抗議蔓延到莫克瓜市的武器廣場[44]

10月6日

在利馬的一名公交司機被殺後,運輸業工人加入了學生抗議[45]。當日清晨起,多座秘魯主要城市的公交司機發動「熄火」行動,迫使各大單位轉向線上授課或遠程辦公[46]卡拉瓦伊略發生嚴重衝突,當地的警民對峙導致快速公交系統大都會走廊西班牙語Metropolitano (Lima)停運,一名女性受傷[47][48]。報導指出,一名警察毆打了一名來自參與罷工的瓦斯卡爾公司的公交車司機[49]。因公交停運,利馬地鐵1號線出現高峰客流[50]。數名示威者在聖胡安德盧里甘喬被拘捕[51],另有一名警察被投擲石塊擊中頭部受傷[52]。一名14歲少年和一名來自通貝斯的公民被捕,隨後獲釋。

10月11日

迪娜·博盧阿爾特被國會罷免何塞·赫利宣誓就任新任秘魯總統

儘管博盧阿爾特下台,抗議活動仍在持續。卡拉斯科一派發表聲明要求何塞·赫利下台並聲援被解職的總檢察長英語Anexo:Fiscales de la nación del Perú迪莉婭·埃斯皮諾薩西班牙語Delia Espinoza,同時提出了一份他們認為可以接任總統的國會議員名單,包括前教育部長弗洛爾·巴勃羅西班牙語Flor Pablo露絲·盧克西班牙語Ruth Luque蘇塞爾·帕雷德斯西班牙語Susel Paredes,後來又加上了卡洛斯·安德森西班牙語Carlos Anderson;他們還警告赫利應當警惕,稱「我們在不到五天內就趕走了不肯下台的曼努埃爾·梅里諾[53]

另一方面,右翼勢力如保守派記者阿隆·薩洛蒙(西班牙語:Aarón Salomón)和塞隆派左翼媒體第一日報稱抗議者為所謂「魚子醬黑幫西班牙語Mafia caviar」,指控他們試圖製造一場「梅里諾事件」式的混亂以推翻赫利,藉機扶持更符合自己利益的新總統上位[54]

10月15日

Thumb
手持盾牌的Z世代抗議者

秘魯各地爆發抗議活動[55]

幾天前的2025年10月11日,當何塞·赫利在監督聖胡安德米拉弗洛雷斯大火西班牙語Incendio de San Juan de Miraflores de 2025後的重建工作時,他遭到了一群當地居民的噓聲[56]。前總統佩德羅·卡斯蒂略在遊行前指責何塞·赫利是「國會的傀儡」[57];而前總統馬丁·比斯卡拉則自稱參加了抗議活動[58]

遊行開始前幾個小時,身份不明的襲擊者切斷了利馬市政廳400多個攝像機的連接[59]。利馬和卡亞俄的大多數大學宣布停課[60]。抗議活動於秘魯時間下午3:00在欽博特庫斯科阿雷基帕皮烏拉特魯希略奇克拉約萬卡約伊基托斯瓦拉斯卡哈馬卡塔拉波托利馬阿亞庫喬馬爾多納多港瓦努科烏卡亞利胡利亞卡開始[61][62][63]

據報導,就在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抵達阿雷基帕參加第十屆西班牙語國際大會之際,警方與抗議者在阿雷基帕武器廣場西班牙語Plaza de Armas de Arequipa附近發生衝突[64]秘魯體育大學足球隊的激進球迷[65]、表演藝術家工會[66]、 一些運輸工人[67]秘魯總工會會員[68]2022-2023年秘魯抗議西班牙語Estallido peruano de 2022-2023中喪生者的親屬[69]以及網絡名人[70]都加入了Z世代的遊行。

Thumb
10月15日,警察清理抗議者投擲的石塊

在利馬,數千人參加示威活動[71],抗議者高呼「強姦犯是赫利」和「赫利是個小提琴」,其中「小提琴」在秘魯俚語中有強姦犯的意思[72]。利馬市中心開始發生衝突,秘魯國家警察局局長奧斯卡·曼努埃爾·阿里奧拉·德爾加多(西班牙語:Oscar Manuel Arriola Delgado)表示:「我們將採取武力行動。……他們在尋找因蒂和布萊恩」。這被認為是他暗示抗議者正在尋找類似於2020年秘魯抗議期間布賴恩·平塔多與因蒂·索特洛西班牙語Muerte de Bryan Pintado e Inti Sotelo的烈士[73]

抗議者在利馬歷史中心西班牙語Centro histórico de Lima展示了一把大型小提琴模型(暗指最近針對何塞·赫利總統提出的強姦指控,以及圍繞其社交媒體活動的醜聞),並將其焚燒[74]。大學公園和阿班凱大道再次爆發衝突,一些抗議者和警察受傷[75]。據Infobae西班牙語Infobae報導,估計有16名抗議者在衝突中受傷[76];至少有20名警察被證實受傷,其中一人不得不被救護車送往醫院[77];受傷警察人數後來上升到49人。8人被捕[78]。幾小時後,監察辦公室確認一名抗議者在法蘭西廣場西班牙語Plaza Francia (Lima)附近死亡。他被確認為毛里西奧·魯伊斯(西班牙語:Mauricio Ruíz),藝名為特魯科(西班牙語:Trvko),死因有待調查。國會議員露絲·盧克西班牙語Ruth Luque表示,魯伊斯死於胸部被拋射物擊中[79][80]。據報導,行兇者是一名便衣警察[81];但新任內政部長西班牙語Ministro del Interior del Perú維森特·蒂布爾西奧西班牙語Vicente Tiburcio保證便衣警察「特爾納集團西班牙語Grupo Terna沒有參與上述襲擊」[82]。據稱,他還淡化了抗議者毛里西奧·魯伊斯之死的影響,稱:「對我來說,這絕對沒有政治代價,因為我們首先計劃好了一切,以確保(抗議過程)從始至終和平地進行,嚴格尊重每一位公民的人權」[83]。殺戮事件發生後,各團體宣布第二天下午3點在聖馬丁廣場舉行抗議活動[84]。利馬市長倫佐·雷吉亞爾多西班牙語Renzo Reggiardo宣布,監控攝像頭已識別出行兇者[82]。國會發表聲明,對魯伊斯之死表示遺憾,並敦促檢察官辦公室和警方開展相應調查,同時指控有人潛入並襲擊警察[85]。赫利總統在X上對魯伊斯之死表示哀悼,並提到「調查應客觀地確定事實和責任」[86]

數千名抗議者聚集在司法宮和共和國國會大廈之間。國會大廈前的騷亂最為激烈,以至發生了火災[87]。據報導,利馬大都會區大多數地區均開始出現小規模遊行,人們在家中敲鍋抗議[77]。秘魯時間晚上20:45,阿桑加羅街一帶發生新的騷亂,多名抗議者受傷[88]。幾名平民向檢察機關投擲石塊和煙花,導致一名警察受傷[89]。赫利通過X分享了一段監控錄像,顯示一群疑似的抗議者向一名國家警察投擲燃燒瓶[90]。抗議期間,一輛巴士遭到石塊襲擊[91]

利馬抗議的最終結果是,1名抗議者死亡,120人受傷,其中包括88名警察和32名平民,20人被捕[92][93]

萬卡韋利卡,遊行者從清晨開始封鎖通往萬卡約的公路[94]。在安卡什國立聖地亞哥·安圖內斯·德·馬約洛大學西班牙語Universidad Nacional Santiago Antúnez de Mayolo的學生在校園內舉行遊行[95]。在普諾國立普諾高原大學西班牙語Universidad Nacional del Altiplano de Puno的學生也發動了遊行[96]。在塔克納,示威活動於秘魯時間下午4:00開始,以塞拉廣場西班牙語Plaza Zela為主要集合地點[97]。據Infobae報導,全國各地舉行的遊行都遭到警方嚴厲鎮壓[98]。記者胡安·卡洛斯·塔弗爾西班牙語Juan Carlos Tafur表示,根據匿名消息來源,軍方計劃罷免赫利,並用國會臨時議長費爾南多·羅斯皮廖西西班牙語Fernando Rospigliosi取而代之[99]。有報導稱,記者遭到警棍、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的襲擊[1]。內政部報告稱,有89名警察受傷[100]

隨後,國家警察局總長奧斯卡·阿里奧拉(西班牙語:Oscar Arriola)表示,對魯伊斯之死負有責任的是三級士官路易斯·馬加拉內斯(西班牙語:Luis Magallanes),他屬於刑事調查局(DIRINCRI),而非特爾納集團。他聲稱馬加拉內斯將被開除,並向魯伊斯的家人表示哀悼,代表警方向其家人道歉[101][102][103]。隨後,秘魯武裝部隊聯合司令部總司令西班牙語Jefe del Comando Conjunto de las Fuerzas Armadas del Perú戴維·奧赫達(西班牙語:David Ojeda)否認有關策劃政變的謠言[104][105]

10月16日

10月16日晚,Z世代集體和其他工會再次在秘魯主要城市的一些廣場舉行集會[106]

總統赫利拒絕辭職,稱「我的責任是維護國家穩定」[107]。新任秘魯總理埃內斯托·阿爾瓦雷斯·米蘭達西班牙語Ernesto Álvarez Miranda,一位在社交媒體上頗受歡迎的前極端保守派法官,在10月10日時稱抗議者為顛覆分子,於10月16日宣布政府將宣布進入緊急狀態[107][108][109]

抗議中的暴力

據多家媒體報導,當局對媒體和抗議者過度使用武力。記者遭到警棍、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的襲擊[110][111][112]

示威活動中第一位被殺的抗議者是愛德華多·毛里西奧·魯伊斯·桑斯(西班牙語:Eduardo Mauricio Ruiz Sanz[113]。據報導,他被一名暴露身份後開始逃跑並向附近的人開槍的便衣警察槍殺[112]

據觀察,一些小規模的抗議者群體也表現出暴力行為。其中一人向當局投擲莫洛托夫雞尾酒,其他人則在10月15日的衝突中燃放煙花[114][115]

圖庫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