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
2017年电子游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日語:バンドリ!ガールズバンドパーティ!),簡稱《Garupa》(ガルパ),是由武士道開發並發行的音樂遊戲及視覺小說,屬《BanG Dream!》跨媒體製作企劃。在遊戲中,玩家可以單人或多人演奏歌曲,亦可閱讀樂隊和角色故事。遊戲支援iOS與Android平台,於2017年在日本發行;2021年,在Rocket Studio協助下,遊戲移植到任天堂Switch端。
武士道啟動《BanG Dream!》企劃後,遊戲公司Craft Egg對其頗有興趣,決定為之製作手機遊戲。遊戲於2016年1月起開始開發。作品的介面力求簡潔,採用Live2D技術展現角色,還通過多種方式體現出對角色的重視;玩法上難度適中,以求擴大受眾面。
該作口碑良好,在日本地區的「Google Play 2017年最佳遊戲」中獲獎。遊戲的劇情和玩法等方面受到好評,音樂品質亦受到稱讚,但有評論員批評遊戲過難、虛擬抽獎令人煩躁。本作曾多次與其他作品展開聯動活動,還衍生出迷你動畫、廣播節目、漫畫等作品。
Remove ads
劇情
《BanG Dream!》企劃圍繞女子高中生的五人樂隊展開,本作沿用其角色與設定[4][5]。遊戲劇情分為主線故事、樂隊故事、活動故事[6][7]:24–25,並按「季」劃分;每季與作品設定的年份對應[8]。
主線故事以女子樂隊Poppin'Party為核心[9]。第一季中,玩家作為live house「CiRCLE」的員工[5][10],受同事月島麻里奈的委託,為「少女樂團派對」活動招攬樂隊[10]。後Poppin'Party樂隊主動參加活動[5][11],並幫助玩家招攬了Roselia、Afterglow、Pastel*Palettes、Hello, Happy World!等樂隊[12]:14[13]。第二季圍繞CiRCLE第二次舉辦少女樂團派對而展開,新樂隊Morfonica亦加入活動[12]:14[14]。
樂隊故事描繪各支組合的歷程,展現其組建過程與成員間的關係變化[5]。故事為章節制,部分章節改編自動畫[15]。各支樂隊的故事如下:
- Poppin'Party:戶山香澄進入高中後,為了尋找「閃閃發光、心動不已」的東西而組建樂隊。樂隊組成後,五人參加學校的文化祭,還通過了live house「SPACE」的試鏡,如願以償登上演出舞台[12]:15[15][16]。隨後,樂隊聽聞商店街的祭典因故取消,為了讓之復活,五人創作主題曲,藉助音樂感化當初的反對者[12]:15[17]。因學業壓力增加,琴鍵手市谷有咲與樂隊其他成員產生爭執並疏遠;在戶山香澄等人的努力下,樂隊重歸於好[12]:15[18]。後來,她們代表「CiRCLE」參加演出,希望能夠在網絡上直播表演,但老闆認為她們的能力不足,無法用音樂撥動人們的心弦;因此她們不斷練習,最終得到老闆認可[12]:15[19]。
- Afterglow:幾位兒時玩伴組成樂隊,後受邀參與「少女樂團聯合」。練習過程中,琴鍵手羽澤鶇病倒,主音歌手美竹蘭因花道繼承之事而與父親產生衝突。之後美竹蘭用音樂上的成績打動了父親,得以追隨音樂夢想[12]:16[20]。美竹蘭已然成長,但她所作的新歌詞並未取得其他成員共鳴。其他成員意識到自己水平不足,為追上其成長步伐而做出改變[12]:16[21]。她們參加了一次演出活動,但製作人更看重樂隊履歷而非能力,故美竹蘭對其大發雷霆。她的言論流傳到社交平台後迅速發酵,因此樂隊遭到各個音樂活動拒絕。再度受邀參加「少女樂團聯合」後,樂隊形象得以扭轉[12]:16[22][23]。
- Pastel*Palettes:一家事務所成立了Pastel*Palettes,打算作為偶像樂隊而不實際演奏。但首次現場演出時設備故障,樂隊不會演奏的事實公之於眾。為扭轉形象,成長為真正的樂隊,她們開始練習樂器[12]:16[24]。隨後,事務所希望成員通過個人活動提升人氣,事實上宣告該組合停止活動。各成員在思考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後,決定仍然以樂隊整體為重,共同參加演唱會鍛煉能力[12]:16[25]。後來,姐妹團「ViVidCanvas」出場,事務所為推廣該團,希望讓其演唱Pastel*Palettes的新曲,但後者不願成為墊腳石,故而反對。之後,ViVidCanvas將歌曲演繹出自己的特色,得到Pastel*Palettes認可,兩者共同登上演唱會舞台[12]:16[26][27]。
- Roselia:湊友希那為實現音樂人父親的願望,希望登上音樂節,故組成樂隊,並為達到「音樂的頂點」而練習;其他成員發現湊友希那毫不在乎樂隊本身後,Roselia分崩離析。五人誠摯交流後,再度共同登台參賽[12]:17[28]。樂隊受邀參加某場音樂活動時,觀眾反響不佳,湊友希那責怪隊友,樂隊二度產生裂痕。她們為找回自我而努力,敞開心扉相互交流後重登舞台[12]:17[29]。Roselia在樂隊活動中表現出色,吸引了音樂經紀公司,但該公司提出的出道條件是演奏湊友希那父親的歌曲。湊友希那因是否要堅持自我而陷入兩難,最終拒絕要求,但樂隊仍因高超的音樂水平而受邀參加演出[12]:17[30]。
- Hello, Happy World!:弦卷心在尋找讓人快樂的事物時,邀請松原花音與自己同台表演,以此為契機決定組成樂隊,希望「讓世界充滿笑容」。為了鼓勵因受傷而失去笑容的少女,她們多次舉辦演唱會,終究讓她重新綻放笑容[12]:17[31]。她們走進因客流稀少而困頓的遊樂場,通過布置場地和舉辦演出,為那裏注入歡笑與活力[12]:17[32]。樂隊受邀前往異國參加慶典,樂隊在活動中登上舞台,將歡樂帶給該國公主與當地居民[12]:17[33]。
- Morfonica:倉田真白在二葉筑紫的邀請下前往live house,聽到Poppin'Party的歌曲後決定成立樂隊。她們演出水平欠佳,倉田真白一度萌生了放棄樂隊夢想的念頭。其他成員及戶山香澄齊心協力,將倉田真白重新引入音樂世界[12]:18[34][35]。樂隊演出水平提高後,成員們希望參加面向高中生的演出活動,但小提琴手八潮瑠唯突然提出要退出樂隊,認為加入樂隊僅是「自戀」與「自我滿足」。後來,其他四人紛紛向八潮瑠唯吐露心聲,成員重歸於好後參與演出[12]:18[36]。
- RAISE A SUILEN:樂隊招募結他手後,隨即參加挑戰賽。預選賽的觀眾投票環節中,其票數曾一度遙遙領先,但最終遭Roselia反超。珠手知由遷怒於隊員,令樂隊四分五裂。朝日六花和佐藤增姬四處奔走,幫助珠手知由解開心結,樂隊在決賽中摘得桂冠[12]:18[34][37]。後來,樂隊參加了一場大型室內音樂節。珠手知由的母親亦前往觀看,演出結束後給予高度讚賞。然而,這種讚賞一如既往地只肯定她的努力而非音樂本身,令她感到不滿,長期以來的心理陰影也隨之浮現。為化解這一問題,其他成員勸導珠手知由,助其找回狀態[12]:18[38]。
- MyGO!!!!!:高松燈曾與其他成員組建CRYCHIC樂隊,但最終解散。千早愛音從英國轉學到日本後,邀請高松燈組建新樂隊,並吸引到原CRYCHIC成員長崎爽世、椎名立希,以及新成員要樂奈。但長崎爽世一心希望重建CRYCHIC,與其他成員產生摩擦,致使新樂隊解散。高松燈鼓起勇氣,逐個挽回樂隊成員,並藉助日復一日的詩歌朗誦傳遞心聲。最終眾人受到感召回歸舞台,共同完成即興表演,重組成為「MyGO!!!!!」樂隊[39]。
遊戲活動通常也會附帶相應劇情[7]:25。例如在《SAKURA*BLOOMING PARTY!》中,各個樂隊的一年級學生聚到一起賞櫻;在《心意相繫,未完成的歌曲》中,Roselia的主音歌手湊友希那為演出父親所寫的歌曲而苦惱[40]。
Remove ads
玩法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以虛擬偶像為題材[41],旨在讓玩家「親身感受樂隊生活」,通過「節奏遊戲玩法」與「青春樂隊故事」兩部分交替呈現[1][7]:24。遊戲核心玩法在於演出歌曲[9][42],該模式採用了傳統音樂遊戲中的音符下落判定方式[6]。熒幕上共有七條軌道[5]。玩家需根據音樂節奏,擊打下落至判定線的音符[5][9]。音符分多種類別,包括需點擊的藍色音符、需長按的綠色長條音符、需滑動的粉色音符、需側滑的橙色及紫色音符[5][8][43];某些地方設有特殊的黃色音符,點擊後會施展樂隊成員的技能(如減少失誤判定等[44]),並播放相應台詞[5][42]。玩家可調整多項遊戲設置[5],還可更改演奏效果及皮膚[45]。
演出前,玩家需選出5名角色組成出場隊伍,可跨樂隊混合搭配成員[5]。遊玩時,背景會出現2D的Q版出場角色的形象[42],角色間還會相互交流互動[46][47]。部分歌曲亦有特殊背景畫面,如音樂短片(MV)和3D動畫[48][49]。每次演出開始時,玩家有一定生命值,演奏失誤則會有所損失[42][48]。完成演出後,玩家會獲得經驗值和遊戲道具,也能提高出場成員及其所處樂隊的等級,可用於推進情節[9][50]:17。該作中無體力限制,玩家可無限次遊玩歌曲;但有類似的加成道具「LIVE BOOST」,消耗後會隨時間恢復。玩家若在演出前使用該物品,則能在演出完成後獲得數倍獎勵[6][9]。此外,遊戲還內建戰鬥通行證機制[51]。
演出包含單人模式「自由演出」以及多人模式「協力演出」[9]。「自由演出」模式下,生命值耗盡時演出失敗,但玩家可消耗遊戲內貨幣回復生命[1]。「協力演出」支援至多五名玩家同時演奏,最終會統計總成績[9]。該模式下分為不同房間,部分房間對樂隊實力有所要求[9]。遊戲過程中,玩家若在固定的「FEVER CHANCE」階段積攢足夠的連擊次數,則可觸發「FEVER」模式獲得額外分數[9];若生命值歸零,演出仍會繼續,但得分會減少[1]。遊戲還設有單人模式「舞台挑戰」,需要以指定樂隊成員遊玩,並達到得分要求[52];亦有「排練模式」,此時玩家即使耗盡生命值,也能繼續遊玩[1][53];同時也有「自動演出」功能[51]。活動期間,可能會推出特殊的遊戲模式:如「團隊演出FES活動」為兩支五人團隊間的對抗玩法[43]。
每首歌曲提供多種難度等級[9]。其一般為約1分30秒左右的剪輯版,也有部分為完整音源[48]。遊戲曲目類型多樣,既包含樂隊原創作品,又涵蓋翻編自動畫歌曲與日本流行音樂等的流行曲目[5][6][7]:25,同時還有與原唱藝人合作演繹的「EXTRA曲」[54]。遊戲會舉辦「總選舉」活動,讓玩家票選相應樂隊或特定組合,勝出者會推出相應歌曲,並收錄到遊戲中[55]。某些地區會收錄限定歌曲:如韓服與女子偶像團體GFRIEND合作,加入了《今天開始我們》與《Time For The Moon Night》兩首單曲[56];英文版曾限時收錄了碰碰狐版的《鯊魚寶寶》[57]、daniwellP的《彩虹貓》[58]等歌曲。
除音樂遊戲玩法外,玩家還可體驗各類故事,包括主線故事、樂隊故事、活動故事等[6][7]:24–25。故事以視覺小說的形式呈現[59],玩家可以執行跳過、快進、自動播放、檢視記錄等操作[5];其中角色採用Live2D技術,以2.5D形式展現[5][60],能做出多種表情與動作[5][9],且配有語音[6][9]。主線故事對玩家等級有所要求,樂隊故事則需提升對應樂隊的等級後才可解鎖[9];活動期間,玩家可挑戰歌曲,累積分數參與排名,並閱讀對應的活動故事[7]:25[8]。遊戲地圖分為多處場景,隨着劇情推進而逐步解鎖。玩家點擊散布各地的角色後,可以賺取經驗並觸發角色語音,包括成員獨白與互動,補充了遊戲劇情[5][59]。玩家還可在商店中購買樂器等道具,使用道具演出時,可獲得分數加成等效果[9]。
遊戲另設置有角色養成系統[6]。角色以卡牌形式存在,同一角色有多種不同星級的卡片,高星卡得分更高且技能更強[44][61],還帶有角色專屬故事[5][7]:24。角色達到指定等級後,可消耗特定道具完成進階,獲得新外觀[7]:24[50]:17。玩家參與部分活動能夠獲得卡片,花費虛擬貨幣也能抽取卡片;該貨幣可通過遊戲中免費渠道獲取,還可在微交易中獲得[7]:24[61]。
Remove ads
開發與發行

武士道公司因音樂遊戲《Love Live! 學園偶像祭》大獲成功,故意識到音樂題材的潛力,後於2014年啟動了《BanG Dream!》跨媒體製作企劃[62][63]。企劃啟動之初,創始人木谷高明即希望將遊戲作品納入其中[63]。與CyberAgent旗下的遊戲公司Craft Egg接洽時,對方對該企劃相當感興趣;在觀看了首支樂隊Poppin'Party的現場演出後,遂同意為《BanG Dream!》開發手機遊戲[7]:46–47[64]。開發團隊考慮到企劃特點,最終選擇音樂這一遊戲類型[60][64]。本作使用Unity引擎開發[1]。其於2014年底開始構想[7]:46,2016年1月起開發[65],原計劃於2017年3月上線,與第一季動畫結束時間同步[1]。
作品的遊戲介面力求簡潔,採用白灰為主、粉色為輔的色調,幾乎不使用圖示動畫,將介面元素與內容加以分離,以突出角色立繪與插圖[1][66]。專案早期僅有兩名設計師,後增至三人[1]。遊戲採用Live2D技術展現劇情玩法中的角色:該技術將2D人物拆分為多個部分,開發者再分別設定各部分的動作,即可實現角色的運動效果[65]。人物主要採用了賽璐珞動畫的風格,並輔以柔和的漸變效果[65][67];其色彩多樣,追求華麗與視覺衝擊力[67]。
遊戲收錄企劃原創曲與翻唱曲,團隊希望保持兩者數量平衡[60]。遊戲之所以收錄翻唱曲,是因為Poppin'Party在初期現場演出中,因原創曲不足而翻唱其他動畫歌曲,取得良好反響[64][69]。為體現差異化,遊戲採用能夠免費遊玩翻唱曲的方式[64]。歌曲的創作與改編主要由Elements Garden操刀[70][71],也有部分由SUPA LOVE等其他團隊負責[72]。創作原創曲時,團隊在遊戲劇情的基礎上,希望能夠帶動聽眾的情緒共鳴,並強化玩家與角色間的紐帶[7]:40,49[64]。
整體玩法上,為促進玩家長期參與,同時「豐富用戶生活」,團隊在控制遊戲強度、降低時間負擔的同時,也構建了具有深度的內容體系[7]:41。為擴大玩家受眾,並讓所有玩家都能享受演奏過程,開發商在音樂遊戲部分的設計上採取整體難度適中、提供多重難度選項的策略[7]:41[73][74]。公司有專門負責譜面的團隊,以打磨演奏難度[60];他們刻意避免需同時按下三處及以上音符的場景,保證玩家手持或放平設備時均可暢玩[64]。多人遊戲模式為該作亮點,團隊在此花費了不少時間[73][74]。
角色是遊戲的主要賣點[64]。團隊提及,他們秉持着「珍視角色」的公司文化開發遊戲[1]。設計師希望玩家更多地接觸角色、了解角色,進而接觸企劃其他作品[1]。為保證角色演奏符合實際,武士道還邀請ESP結他公司共同設計樂器[3]。世界觀設定上,由於遊戲隨整體企劃共同推進,角色的具體個性設定、說話風格等在開發初期尚未明確,遊戲團隊沒有自作主張,而是向電視動畫的製作團隊請教[7]:47[64]。為推動劇情發展,遊戲展現了角色與樂隊的成長過程[64]。角色與聲優的關係方面,遊戲希望虛構角色能與現實聲優相互融合[1]。例如,演唱會中聲優發言與現場氣氛等等,會逐漸滲透進遊戲,像是角色和樂隊在「自然生長」[64]。聲優在錄製對話時,通常按特定組合或樂隊分組,以確保氛圍自然[75]。
宣傳方面,木谷高明自稱,遊戲開發初期並未做過多宣傳[7]:47。不過,由於第一季動畫口碑不佳,木谷高明決定大力宣傳遊戲,呼籲大家預註冊[62]。同時,為了將遊戲推向不熟悉遊戲和動畫的群體,該作常與其他企劃及作品展開聯動[7]:48。2016年9月15日,官方於東京電玩展上公布遊戲製作的消息[76]。2017年1月1日,遊戲開放先行註冊[77]。同年2月17日,遊戲開始封閉測試[5]。2017年8月,Craft Egg官方出席漫畫博覽會,確認本作將於台灣發行,這是遊戲首次進軍海外市場[73]。
流動端方面,2017年3月16日,遊戲在日本推出[77];同年9月,由移動怪獸發行的繁體中文版於台港澳地區開放預先註冊[78],後於10月3日上線[79];韓國服由Kakao Games營運,於2018年1月16日開放預約[80],25日開啟封閉測試[81],次月6日開服[82];英文版最早於2018年3月29日在新加坡上線[83],後於4月4日面向全球發行[84];中國大陸由嗶哩嗶哩代理,於2017年11月開啟預約[70],但由於「版號寒冬」,直至2019年3月才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出的遊戲版號,滿足商業發行要求[85],同年5月9日開啟刪檔測試[86],5月30日上線iOS版,6月5日在全平台上公開測試[87]。2023年10月11日,韓服宣布於2024年1月31日停運[82]。
2021年2月28日,武士道宣布本作將移植至任天堂Switch平台[88],由Rocket Studio協助開發[89]。其於2021年8月5日推出試玩版,同年9月16日在日本發售[90]。該版本適配了按鍵操作及Joy-Con手掣,還設有單獨的難度設計[91]:18[92]。其取消了虛擬抽獎機制,玩家通過完成任務和閱讀故事即可得到角色卡片[89]。同時該版並未設置「LIVE BOOST」機制,也沒有多人合作模式[91]:19。上線初期,該版僅開放主線第一季劇情及對應的大多數角色,但不包括活動劇情與角色[90][93];2022年1月,遊戲通過可下載內容,增加了Morfonica和RAISE A SUILEN等第二季的樂隊相關內容[89][94]。
2023年12月18日,Craft Egg宣布其營運困難,將於2024年1月4日起停止聯合開發,後續開發工作將完全由武士道接手[95][96][97]。
Remove ads
評價與影響
評價
本作口碑良好。Sentai Filmworks稱遊戲總體上讓人慾罷不能[42]。評測媒體Appget的納谷英嗣稱其「純粹作為音樂遊戲也足夠優秀」[47]。XDA Developers的記者伊利沙伯·亨吉斯(Elizabeth Henges)將之列為2020年最佳Android遊戲之一,稱其為「超級甜美的節奏遊戲」[99]。串流媒體服務公司HIDIVE認為該作饒有樂趣,如同名動畫般引人入勝,堪稱「夢幻遊戲」[100]。
遊戲模式與題材評價正面。遊戲大觀指出該作和《Love Live! 學園偶像祭》相同,融合了音樂遊戲與劇情冒險兩大玩法[101]。遊戲東亞的評測員김남규 Gim Nam-gyu亦持有相同觀點,稱之好比《偶像大師 灰姑娘女孩 星光舞台》的「樂隊版」,這種遊戲模式在韓國較為新鮮[44]。遊戲大觀提到,此作在前述模式的基礎上,還融入了角色扮演玩法和強社交元素,分別能夠提高玩家的付費意願和活躍程度,開創了音樂遊戲的新時代[101]。不過iNews24的記者문영수 Mun Yeong-su提出,遊戲設計者也力圖滿足「宅文化」用戶的情感投入。他觀察到,遊戲需通過第三方平台登入,但不會同步社交關係,因此也適合喜歡悄悄遊玩的玩家[102]。《Game Channel遊戲頻道》在試玩後評測道,該作的培養要素濃厚,等級培養與抽卡機制能吸引玩家持續遊玩[50]:15。遊戲葡萄的依光流分析稱,該遊戲既強調樂隊元素,又貼近日本流行音樂文化,彌補了相關市場的空缺,從而擴大了遊戲受眾面[6]。김남규分析道,傳統的節奏遊戲依賴重複練習提升水平,從而帶來成就感,但玩家容易對練習過程感到疲乏;但本作融入劇情,玩家會為樂隊的成長故事所吸引,產生繼續遊玩的興致[103]。他還提及,該作雖然較為小眾,但目標玩家非常明確:喜愛日本動畫、喜歡美少女角色養成、對節奏遊戲感興趣,因此稱它為「直擊喜愛美少女風格男性玩家的定製品」[44]。他讚揚角色收集機制能拓寬受眾基礎,每支樂隊都有專屬劇情線,玩家會收集並培養所青睞的樂隊成員角色,即使不熟悉節奏遊戲也能加入進來[103]。不過,他也承認抽卡機制是遊戲一大痛點,但也稱開發商並未強制讓玩家花錢[44]。亨吉斯同樣抱怨其「有時會讓人煩」,但她也稱「不用課金也能玩得很好」[99]。《Game Channel遊戲頻道》也持有類似觀點,稱遊戲抽卡概率偏低,但也指出卡牌僅是影響節奏部分的分數評價,不影響遊戲其他方面,且玩家可以多花時間達到相同效果[50]:15。遊戲代理商在中國大陸與韓國的本地化受到好評[6][104][105]。
冒險模式中的角色與劇情受到好評。媒體ComicsVerse的希頓·摩斯利(Hayden Moseley)認為本作的主要魅力在於角色互動,並稱之像「能玩的動畫」[61]。김남규認為遊戲突出敍事這一要素,將美少女樂隊的成長曆程描繪得引人入勝,激發了玩家的情感共鳴[103]。同時,本作雖以節奏遊戲與冒險探索為主體,但他認為後者是該遊戲真正的特色。玩家通過地圖探索和角色互動,能夠體驗到類似於戀愛養成遊戲的親密感氛圍,其更接近《心跳回憶》系列的純愛風格,而非《同級生》那般成人化[44]。《Game Channel遊戲頻道》也稱,遊戲地圖遍布音樂少女的互動與對話,日常感十足,「就像隨處可見的鄰家少女一樣」[50]:15。Siliconera的珍妮·拉達(Jenni Lada)認為其有別於《Love Live! 學園偶像祭》以及《歌之☆王子殿下♪ Shining Live》,指出本作不再圍繞單一組合展開,而是以多支女高中生樂隊為主角,且團體風格多樣,幾乎可以覆蓋不同玩家的審美取向,設計別具一格。她還評論道,角色間的對話真實,能讓玩家產生共鳴,沉浸到遊戲中[59]。依光流稱遊戲劇情豐富,用「畫風歡快、人設活潑的多樂隊群像」展現出遊戲的內核及價值觀[6]。《Fami通》的卵を守る雨宮 Tamago o Mamoru Amemiya讚揚劇情充實,玩家能夠自行組建理想中的樂隊;不過ジゴロ☆芦田 Jigoro☆Ashida和戶塚伎一認為Switch版與手遊相差不大,沒有太多新內容[98]。本作的角色演出也受到廣泛好評,尤其是Live2D技術的應用[45][9][44][101]。Gamer的TOKEN在參與封閉β測試後,讚賞角色的設計理念特點鮮明且個性豐富,Live2D讓角色的表情和動作生動而豐富[5]。納谷英嗣指出,角色演出以Live2D及全語音的方式呈現,沉浸感強[47]。문영수還讚揚聲優配音演技豐富,讓人想起日本動畫,給遊戲帶來不少樂趣[102]。依光流認為,該作是當時少有的全方位應用Live2D技術的遊戲,於同類作品中獨樹一幟[6]。HIDIVE指出,角色的動畫效果與其性格相匹配。例如,Roselia的湊友希那端莊冷靜,動畫中也極少流露笑容。遊戲場景中存在一些次要角色,他們雖然不能與玩家交互,卻讓地圖畫面更加充實[100]。
遊戲曲庫陣容與節奏模式體驗獲正面評價。摩斯利評價道,遊戲音樂如同角色般可圈可點[61]。依光流讚揚遊戲收錄曲目的品質很高,稱音樂偏向於日本流行和軟式搖滾的風格,節奏鮮明[6]。卵を守る雨宮讚揚曲庫很充實,而同樣來自《Fami通》的くしだナム子 Kushida Namuko認為遊戲曲目種類豐富,但Switch版的曲庫稍顯貧乏[98]。納谷英嗣與INSIDE的編輯茶っプリン Chappurin均讚揚其翻唱曲豐富,且都能免費解鎖[47][46]。依光流認為改編的翻唱曲展現出了樂隊特點。他還高度評價遊戲的演奏模式,認為音樂節奏明快且譜面變化豐富,二者結合能為他帶來「爽快感」[6]。納谷英嗣稱,該作的節奏模式部分完成度很高[47]。《Fami通》的評論員一致讚賞Switch版的操作方式,尤其是Joy-Con體感操作能夠降低門檻並增加沉浸感[98]。多人模式得到普遍讚賞[44][47][61]。依光流指出,該模式下各玩家為合作關係,不會因個人分數的差別而有獎懲措施,適合好友間切磋或幫助[6]。亨吉斯提到,「線上與朋友共玩相當歡樂」[99]。茶っプリン還提及,多人模式中,用戶以表情印章相互交流的方式很有趣[46]。Sentai Filmworks認為本作的一大特點是角色在節奏遊戲的背景中互動[42]。4Gamer.net的Rin對3D演出模式給予好評,說「一邊欣賞表演、一邊打節奏遊戲」雖富有挑戰,但增加了玩家沉浸感與角色臨場感。演出中,角色有時會演奏非本職樂器,例如琴鍵手市谷有咲可以彈奏結他並擔當主音歌手,讓人耳目一新[106]。
遊戲難度方面,評價因玩家經驗不同而存在分歧。김남규評論道,該作節奏遊戲部分類似於《音速出擊》以及《DJMAX》系列遊戲,挑戰性十足,足以媲美純正的音樂遊戲。但他認為,本作以玩家技術為核心,雖對有節奏遊戲經驗的玩家來說容易上手,但對將其視作美少女遊戲的玩家並不友好,多數玩家難免手忙腳亂[44]。摩斯利也有類似觀點,提到遊戲新手引導比較簡短,給玩家「過多的自由度」,對熟悉音樂遊戲的人來說是好事,但對新手卻反而不便。不過他也稱,此作的玩法「雖然複雜,但回報豐厚且非常有趣」[61]。納谷英嗣在評測中寫道,該作展現出類似《太鼓達人》系列以及《Pop'n music》等街機遊戲的輕鬆體驗特點。他還認為,多人模式雖有門檻,但普通玩家也能樂在其中[47]。HIDIVE稱,該作不僅為新手準備了上手引導,而且還保留有進階挑戰內容供老玩家嘗試[100]。Sentai Filmworks在評測中寫道,遊戲雖富有挑戰,但也適合不同層次的玩家[42]。茶っプリン還指出,遊戲中未設計體力系統,玩家可以暢玩遊戲,體驗非常友好[46]。依光流認為,該作節奏部分玩法與傳統音樂遊戲區別不大,但是玩家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判定機制,設計總體而言「相對偏硬蕊」[6]。遊戲基地也認為本作如同競技遊戲般,可供設置的選項很多,顯得十分專業[45]。2017年漫畫博覽會上,對於媒體事先提出的「音樂遊戲部分的判定較為嚴格」這一意見,Craft Egg董事兼製作人近藤裕一郎回應道,節奏遊戲在日本的發展時間較長,當地玩家有一定基礎,因此製作組並未大量收到有關難度的反饋[73][74]。
用戶評價上,遊戲於日本剛推出時,在iOS的App Store上的平均評分為五星,下載量一度超過《Love Live! 學園偶像祭》和《偶像大師》系列遊戲[101];上線兩年內,其一直位於iOS遊戲暢銷榜前列,推出遊戲內容更新時排名會上升甚至登頂[6][104]。在中國大陸上線當日,遊戲登上iOS的遊戲免費榜第五、音樂類遊戲暢銷榜第二[104]。2019年5月,該作在嗶哩嗶哩上的評分為8.7分(滿分10分),依光流認為這「屬於非常高的區間」[6]。台灣淡江大學的林沂慶分析用戶評論後發現,不少玩家在更換遊戲設備時,遇到丟失賬號資料的情況[107]:54–55。
作品人氣方面,日本地區,遊戲上線時即有超56萬玩家完成預註冊[77]。該作推出後六個月即突破四百萬次下載[108]。截至2022年11月,日服用戶量突破1600萬[96]。2021年,日本LINE公司的調查顯示,該作位列「本女高中生最沉迷的遊戲」榜單第四位[109][110]。根據IGAWorks的資料,遊戲於2017年創收91億日元[111][112]。海外地區,其全球英文服上線兩個月後便突破一百萬下載[113],至2018年8月累計達一千萬[114]。韓國地區預註冊時,人數超過50萬[44]。2020年9月,官方宣布全球用戶突破2000萬人[115]。ComicsVerse的評論員謝茜嘉·良(Jessica Liong)評價,該遊戲或許是企劃中最有人氣的虛擬產品[116]。2018年,木谷高明在接受Real Sound訪談時,談及遊戲上線後企劃人氣大漲,「所有東西都極速飆升」,並指出遊戲的「完成度」是原因之一[62]。Craft Egg行政總裁森川修一也表示,遊戲上線後的人氣遠超預期[60]。
該作亦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Fadhila等人在2021年的論文中指出,《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可用作音樂學習的輔助媒介。研究表明,即便是非專業人士,若能長期堅持遊玩,則其音樂感知能力可能與專業音樂人持平[117]。
本作在日本地區的「Google Play 2017年最佳遊戲」中,於「用戶投票」與「吸引力」兩個類別中獲獎[46][118]。
Remove ads
衍生作品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中的部分翻唱曲收錄於專輯系列《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Cover Collection》中,該系列首張專輯於2018年6月發行[119],截至2024年10月共發行9張[68]。該作衍生的迷你動畫劇集《BanG Dream! Garupa☆Pico》於2018年7月5日開播,由三次元製作,角色採用Q版形象[120];後在2020、2021年分別追加了兩部續作[121][122]。2022年3月,為慶祝遊戲五周年,官方推出兩集紀念動畫《-CiRCLE THANKS PARTY!-》[123][124]。2020年3月24日起,廣播節目《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presents Morfonica Radio》開始播出[125];同年10月25日,官方開始播出廣播《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presents Afterglowの夕焼けSTUDIO》[126]。此外,武士道還發行了以本作為主題的《黑白雙翼》卡牌[127][128]。
遊戲亦有多部改編漫畫。2017年4月25日與10月25日,官方分別發行了《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Roselia Stage》的1、2卷,內容為Roselia樂隊的故事[129][130]。2019年3月14日,武士道與KADOKAWA聯合發行了《BanG Dream! Garupa☆Pico》漫畫選集,收錄了17位漫畫家創作的作品[131][132],後於次年4月22日發布第二卷[133]。2021年3月16日,武士道還推出了改編自遊戲活動劇情的漫畫《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The first page》[43]。2022年2月28日,武士道開始發售《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Event Diary》,講述角色的日常生活[134]。2024年3月8日,武士道發行了迷你角色風格短篇漫畫集《BanG Dream! Girls Band Party! Comic Anthology on Parade!!》[135]。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