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L-5哨兵式聯絡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L-5哨兵式聯絡機是美國軍方受到德國Fi 156觀測機的影響,向全國12個廠家招標,最後由史丁生飛機公司(Stinson)以其民用的史丁生105民用小型飛機作為基礎而研發的觀測機。
基本資料

- 機長:7.34米
 - 翼展:10.36米
 - 機高:2.13米
 - 空重:702公斤
 - 載重:916公斤
 - 昇限:4815米
 - 最快時速:209公里/小時
 - 航程:675公里
 - 發動機:1俱萊康明公司O-435-1風冷式發動機(馬力=185匹)
 - 乘員:2人
 
型號
- O-62/L-5
 - L-5A
 - L-5B
 - L-5C
 - L-5E
 - L-5D
 - L-5G
 - OY-1
 - OY-2
 
設計

L-5哨兵式聯絡機在民用的史丁生105民用機的基礎上,加強發動機馬力和機身結構強度,其整體設計是典型的上單翼機,機身結構簡單,機翼有全翼展開縫襟翼,能在60米內起降。
實戰
美軍的L-5哨兵式聯絡機大多用於太平洋戰區、中國戰區和中緬印戰區,作為戰場通訊聯絡、人員(包括傷兵)運輸和輕型運輸機等任務,由於L-5的多用途而被美軍士兵稱為「空中吉普車」。
美軍自用的L-5哨兵式聯絡機被使用至韓戰,之後才被其他直昇機取代。
L-5哨兵式聯絡機在中國
抗日戰爭時來華助戰的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已裝備了L-5哨兵式聯絡機,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開始,中華民國空軍接收留在中國的L-5哨兵式聯絡機,國共內戰期間作為戰場通訊聯絡、人員運輸和飛行員培訓等任務。
1946年4月20日,國軍第9戰區的一架L-5從徐州起飛,原本要飛去濟南但在途中在河北青河縣解放區降落,之後又有多架L-5飛去解放區投誠,到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解放軍有8架L-5,其中5架良好而3架待修,解放軍的L-5不單有飛行於開國大典而且使用至1976年。
使用國家
相似機種

參考文獻
- 中國軍機圖誌1912-1945,朱飛虎著,商務印書館,ISBN:978-962-07-5806-5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