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Remove ads
U+5F99, 徙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F99

[U+5F98]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F9A]

跨語言

漢字

彳部+8畫,共11畫,倉頡碼:竹人卜中人(HOYLO),四角號碼21281部件組合

衍生字

來源

漢語

字源

更多資訊 古代字體(徙), 《說文解字》 (漢·許慎) ...
Thumb
Thumb
說文解字中的或體𢓊(左)和古字𡲴(右)的小篆字型

周朝本假借 (上古 *hliʔ, *hri, 「排泄物」)表示,後來加上作為意符出分化形聲字「徙」。戰國時期,早期字中代表排泄物的小點演變成的部件(參見)訛變為,然而仍作形。楚系文字中(身體)訛變成(尾巴),[1]秦系文字省略聲符的人形,僅留左邊的[1]然而李守奎(2015)認為楚系文字「⿸尾少」也許並非與「⿸尸少」()同源。[1]隸楷繼承秦系文字,但部件類化成[1]巧合地與隸定字(商代文字中的)同形,並加上聲符

說文解字》小篆按訛變的隸書錯誤反推以二個所構成,而斷定此為形聲漢字(上古 *selʔ):意符 () + 聲符 (上古 *kjɯʔ) 。另一個省去其中一部件的或體𢓊,並不存在於古文字(但恰巧與商周同形)。胡厚宣(1981)提出《說文》中「徙」的古字𡲴,是從以「尾」代「尸」的異體訛變而來,而「尾」的象形又訛變為[1]《說文》古文一般是戰國文字,而戰國文字確實有借「屎」為「徙」字的,但《說文》收錄的古文訛變嚴重。

李家浩(2010)指出的古字,即⿸尸少,很有可能表明「徙」是形聲漢字(上古 *selʔ):意符 () + 聲符 (上古 *sraːl, *sraːls) 的省略 。[1]

Remove ads

發音


註解
  • sú/sí - 文讀;
  • sóa - 白讀。

  • 各地讀音
更多資訊 語言, 地區 ...

更多資訊 韻圖, 字 ...
更多資訊 字, 讀音 # ...
更多資訊 鄭張系統 (2003), 字 ...
Remove ads

釋義

  1. 移動至其他住所轉移遷移
  2. 搬動
  3. (引申) 流放貶謫
  4. (引申) 改變變化

組詞

日語

朝鮮語

越南語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