鯎 U+9BCE, 鯎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BCE ← 鯍[U+9BCD]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鯏 →[U+9BCF] 跨語言 漢字 鯎(魚部+7畫,共18畫,倉頡碼:弓火戈竹尸(NFIHS),部件組合:⿰魚成) 來源 康熙字典: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1471頁第28字的下一個 大漢和辭典:第46200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7卷第4686頁第3字的下一個 Unihan:U+9BCE 日語 漢字 鯎(表外漢字) 讀法 訓讀: うぐい (ugui,鯎)←うぐひ (ugufi,鯎, 歷史) 詞源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鯎維基百科 ja 可能原是鵜 (u,「鸕鶿」) + 食い (kui,「吃,狼吞虎嚥」)的組詞。 發音 (東京) うぐい [ùgúí] (平板型 – [0])[1]國際音標(幫助): [ɯ̟ᵝɡɯ̟ᵝi] 替代寫法 ウグイ 石斑魚 名詞 鯎(うぐい) 或 鯎(ウグイ) • (ugui) ←うぐひ (ugufi)? 珠星三塊魚:Tribolodon hakonensis 使用說明 與許多生物體的名字一樣,這個詞通常用片假名拼寫,尤其是在生物學環境中,寫作ウグイ。 同義詞 丸太(まるた) (maruta) Loading content...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